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我教过多年语文,作文批改无数次,评语下过无数遍,效果甚微,就像竹篮打水一场空。”现在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可以适量地参与作业批改,所以,针对老师一统天下的作业批改现状我在深刻反思后进行了模式创新,并进行了反复试验和探索,现将我的做法汇报如下,与各位专家同仁商榷。
搭建好作业批改的平台
根据所教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实际,我把一个班级学生分为“教师助理组”、“竞争组”、“学困组”三组。教师根据日常考察指定两名优秀生任组长,他俩各自再组建自己的“助理小组”(一般是每组4人,位列教室中间)。“助理小组”每个成员再在剩余的学生中按照日常的学习表现挑选学生,再组建由自己负责管理的“竞争小组”(也是每组4人)。“竞争小组”组长由“助理小组长”任命。这样,一个小组就有两位组长(组外组长和组内组长)一块管理本小组,然后组长根据本组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小组成员编上固定的顺序号。这样“竞争小组”组间质同,组内质别。以 “团团坐”的方式位列教室的两边。“助理组”和“竞争组”组建完毕后,再把最需要帮助的3—5名“学困生”编为一组,由教师和优秀学生重点帮扶。“学困组”低起点,小步子,以讲授为主,作业采用面批面改的形式,以此来促使他们的成绩逐步提高。
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不同层次,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解决同一个问题上对他们要求的程度也不同。对基础好的学生侧重于独立学会,对基础一般的学生侧重于交流学会,对基础差的学生侧重于帮扶学会。分层教学的特点是集中优势兵力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在学生或教师提出问题后,尽快想办法解决问题,使碰撞交流产生问题火花,以最快的速度加入到基础差的小组进行帮扶。实现“一个不放弃,一点不放过”的目标。从而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
作业批改的流程
教师“助理组”内,首先完成的两位同学相互讨论、质疑;然后和老师准备好的答案对照,释疑;最后和老师讨论、解疑。这样,这两名同学就可以当“小先生”了。
首先“小先生”把自己负责的“助理小组”的作业批改完毕。然后,“助理组”的同学迅速回到自己所承包的“竞争小组”,对第一个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面批面改,如果该同学全对或错得很少并在极短的时间里纠正完毕,该同学就和“助理组”的这位同学一块加入到本小组作业批改之中。如果本小组的该同学错得很多且在短时间内纠正不到位,应马上另换一位同学。一般情况下,“助理组”的同学和“竞争小组”的组长在学习方面接受比较快,通常是能承担并完成批改作业任务的。这样每个小组同时进行,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次全班性的作业批改。因为学生有差异,做作业的速度有快慢,这样对优秀学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对中等生会交流的充分,对学困生也会帮扶的彻底,更能做到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和巩固。
作业首先由组长第一次批阅,老师再二次批阅,老师在批阅的时候就有一定的选择性。批,就是教师重点批阅“学困生”的作业,其他的学生作业只是粗查,然后填写总评语,并对组长评语进行指导;阅,就是老师对学生作业通览一遍,但重点是每组的三号(中等偏下的学生)学生进指导;查,分别在“助理组”、“竞争组”和“学困生组”中随机各抽取一小组学生作业进行指导。
这种作业批改模式的创新,教师不仅能摆脱那种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传统批改模式,而且还可以以此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水落坡镇长庄小学)
搭建好作业批改的平台
根据所教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实际,我把一个班级学生分为“教师助理组”、“竞争组”、“学困组”三组。教师根据日常考察指定两名优秀生任组长,他俩各自再组建自己的“助理小组”(一般是每组4人,位列教室中间)。“助理小组”每个成员再在剩余的学生中按照日常的学习表现挑选学生,再组建由自己负责管理的“竞争小组”(也是每组4人)。“竞争小组”组长由“助理小组长”任命。这样,一个小组就有两位组长(组外组长和组内组长)一块管理本小组,然后组长根据本组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小组成员编上固定的顺序号。这样“竞争小组”组间质同,组内质别。以 “团团坐”的方式位列教室的两边。“助理组”和“竞争组”组建完毕后,再把最需要帮助的3—5名“学困生”编为一组,由教师和优秀学生重点帮扶。“学困组”低起点,小步子,以讲授为主,作业采用面批面改的形式,以此来促使他们的成绩逐步提高。
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不同层次,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解决同一个问题上对他们要求的程度也不同。对基础好的学生侧重于独立学会,对基础一般的学生侧重于交流学会,对基础差的学生侧重于帮扶学会。分层教学的特点是集中优势兵力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在学生或教师提出问题后,尽快想办法解决问题,使碰撞交流产生问题火花,以最快的速度加入到基础差的小组进行帮扶。实现“一个不放弃,一点不放过”的目标。从而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
作业批改的流程
教师“助理组”内,首先完成的两位同学相互讨论、质疑;然后和老师准备好的答案对照,释疑;最后和老师讨论、解疑。这样,这两名同学就可以当“小先生”了。
首先“小先生”把自己负责的“助理小组”的作业批改完毕。然后,“助理组”的同学迅速回到自己所承包的“竞争小组”,对第一个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面批面改,如果该同学全对或错得很少并在极短的时间里纠正完毕,该同学就和“助理组”的这位同学一块加入到本小组作业批改之中。如果本小组的该同学错得很多且在短时间内纠正不到位,应马上另换一位同学。一般情况下,“助理组”的同学和“竞争小组”的组长在学习方面接受比较快,通常是能承担并完成批改作业任务的。这样每个小组同时进行,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次全班性的作业批改。因为学生有差异,做作业的速度有快慢,这样对优秀学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对中等生会交流的充分,对学困生也会帮扶的彻底,更能做到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和巩固。
作业首先由组长第一次批阅,老师再二次批阅,老师在批阅的时候就有一定的选择性。批,就是教师重点批阅“学困生”的作业,其他的学生作业只是粗查,然后填写总评语,并对组长评语进行指导;阅,就是老师对学生作业通览一遍,但重点是每组的三号(中等偏下的学生)学生进指导;查,分别在“助理组”、“竞争组”和“学困生组”中随机各抽取一小组学生作业进行指导。
这种作业批改模式的创新,教师不仅能摆脱那种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传统批改模式,而且还可以以此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水落坡镇长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