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笔者阅读了美国卡洛琳·爱德华兹、莱拉·甘第尼、乔治·福尔曼三位教授合著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接触了长期享誉世界、品牌影响巨大的瑞吉欧幼儿教育模式,深深震撼其推介的教育理念、育人策略、管理模式等丰富的信息,启迪了笔者的许多思考:瑞吉欧教育模式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其主要理念、核心策略与操作办法是什么、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和运用?该从哪里出发?又该朝向哪里?下面,主要介绍笔者粗浅的三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充分保障儿童的兴趣与权益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基于儿童权益,让儿童共同享受机会,促进儿童的能力与潜力发展。从《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诸多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从政府到社区、从家长到教师、从团体到个人对儿童兴趣与权益的尊重、肯定与保障,达到了以儿童为本、促儿童成长的程度。个人理解是尊重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就要认可儿童的与众不同,支持儿童的兴趣与选择,坚持每个儿童都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有着自己独特的光芒;肯定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就要接受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不以一把尺子要求与衡量所有儿童,允许以儿童自我的方式或速度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保障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就要自觉管住口手、减少干预,赞同儿童的个性化表达与追求,不粗暴否认儿童的想法,不刚性将儿童纳入同一起跑线,鼓励儿童的丰富想象与自主发展。在日常保教工作中,我们幼儿老师可以借鉴瑞吉欧的做法与经验,秉承尊重、民主、接受、支持的情感态度,允许儿童表达与落实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适时地、自然地关注儿童的状态以及活动的进展情况,伺机提供启发式的帮助。例如让儿童在不固定模式的区域环境中运用无固定玩法的游戏材料,进行自由自主的游戏,尽可能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儿童的双脚,让他们跟随兴趣与志向奔跑;解放儿童的大脑,让他们自由想象和创造,真正发展与增强儿童的能力与潜力。
二、教师要积极整合教育的资源与力量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关键支撑与重要策略是幼儿服务组织形式上的变化、拓展,实现了学校、社区与政府等通力合作的开放式、立体式的教育体系。从《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诸多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瑞吉欧作为转型城市对儿童发展的责任担当,感受到瑞吉欧小镇的每个社区对儿童微观主题活动和宏观教育政策的全面支持,感受到瑞吉欧每一名家长热心幼儿园民主管理、助推幼儿园优质发展的主体意识。在完成保教任务过程中,我们幼儿老师可以借鉴瑞吉欧的做法与经验,想方设法借力机关、企业、社区与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力量与资源,凝聚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合力。在争取家长支持上,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家长驻园、家长助教、家长志愿者等活动,在了解家长的职业、爱好和专长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督促幼儿的习惯养成、智能发展,并向幼儿园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意见,给予家长共享所有的权利、责任與机会,积极构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机关、企业及大社会之间的密切网状联系。例如在家长开放日的语言活动《毛毛虫》中,可以采取分组教学办法,利用小组教学的优势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幼儿,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机会,获得多种体验,得到语言、交往、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活动中,家长们会为孩子精彩的回答鼓掌,也会为内向的孩子心急,亲子关系、家校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就增进了许多。
三、教师要大力改进自身的理念与实践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主导力量与决定因素,幼儿教师要自觉定位做伙伴、指导者和学习者,打造一支注重倾听、交流、观察与协商性学习的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从《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众多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把观察作为职业发展“利器”的成功喜悦,感受到基于设计、档案记录和交谈的协商性学习的高效作用,感受到倾听教学法对于沟通幼儿老师与儿童意见的桥梁支撑,感受到瑞吉欧幼儿园、婴幼儿中心或教学协调中心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高度融合,感受到瑞吉欧幼儿老师与社区群众教育观念与保教行为的一体化、同方向推进。在追寻自身专业成长上,我们幼儿老师可以借鉴瑞吉欧的做法与经验,用心塑造一个真正支持并激发幼儿灵性的园舍环境,关注儿童认知发展、个性情感与精神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更为广阔的视野,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主题设计融入课程游戏化建设大潮,提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吸引儿童多感官参与的户内外活动课程,以及用更为现实与谨慎的态度去审视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提高自身的观察分析、设计创作、调适应对、活动组织、技艺示范等保教能力。例如在音乐教研组团队建设实践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通过同伴分享、案例解析、活动观摩等办法,更多聚焦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成功的经验,纠正低效甚至有所偏差的行为,让大家获得不同程度、更加丰盈的收获,推动保教工作的循环上升与不断创新。
瑞吉欧幼儿教育是一种不断进化、充满活力的开放体系,不是呆板不变的、可以简单复制的程式模板。学习与借鉴瑞吉欧幼儿教育模式必须本着常学常用常新的态度,在教师角色与儿童立场、观念更新与实践改进、外部引进与园本转化、选择性继承与自主性创新等方面找到恰当的平衡点、结合点,力求学思践悟的效益最大化,一切向着并始终向着坚守儿童立场、尊重儿童特点、服务儿童发展的方向不断进发!
一、教师要充分保障儿童的兴趣与权益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基于儿童权益,让儿童共同享受机会,促进儿童的能力与潜力发展。从《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诸多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从政府到社区、从家长到教师、从团体到个人对儿童兴趣与权益的尊重、肯定与保障,达到了以儿童为本、促儿童成长的程度。个人理解是尊重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就要认可儿童的与众不同,支持儿童的兴趣与选择,坚持每个儿童都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有着自己独特的光芒;肯定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就要接受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不以一把尺子要求与衡量所有儿童,允许以儿童自我的方式或速度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保障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就要自觉管住口手、减少干预,赞同儿童的个性化表达与追求,不粗暴否认儿童的想法,不刚性将儿童纳入同一起跑线,鼓励儿童的丰富想象与自主发展。在日常保教工作中,我们幼儿老师可以借鉴瑞吉欧的做法与经验,秉承尊重、民主、接受、支持的情感态度,允许儿童表达与落实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适时地、自然地关注儿童的状态以及活动的进展情况,伺机提供启发式的帮助。例如让儿童在不固定模式的区域环境中运用无固定玩法的游戏材料,进行自由自主的游戏,尽可能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儿童的双脚,让他们跟随兴趣与志向奔跑;解放儿童的大脑,让他们自由想象和创造,真正发展与增强儿童的能力与潜力。
二、教师要积极整合教育的资源与力量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关键支撑与重要策略是幼儿服务组织形式上的变化、拓展,实现了学校、社区与政府等通力合作的开放式、立体式的教育体系。从《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诸多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瑞吉欧作为转型城市对儿童发展的责任担当,感受到瑞吉欧小镇的每个社区对儿童微观主题活动和宏观教育政策的全面支持,感受到瑞吉欧每一名家长热心幼儿园民主管理、助推幼儿园优质发展的主体意识。在完成保教任务过程中,我们幼儿老师可以借鉴瑞吉欧的做法与经验,想方设法借力机关、企业、社区与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力量与资源,凝聚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合力。在争取家长支持上,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家长驻园、家长助教、家长志愿者等活动,在了解家长的职业、爱好和专长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督促幼儿的习惯养成、智能发展,并向幼儿园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意见,给予家长共享所有的权利、责任與机会,积极构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机关、企业及大社会之间的密切网状联系。例如在家长开放日的语言活动《毛毛虫》中,可以采取分组教学办法,利用小组教学的优势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幼儿,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机会,获得多种体验,得到语言、交往、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活动中,家长们会为孩子精彩的回答鼓掌,也会为内向的孩子心急,亲子关系、家校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就增进了许多。
三、教师要大力改进自身的理念与实践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主导力量与决定因素,幼儿教师要自觉定位做伙伴、指导者和学习者,打造一支注重倾听、交流、观察与协商性学习的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从《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众多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把观察作为职业发展“利器”的成功喜悦,感受到基于设计、档案记录和交谈的协商性学习的高效作用,感受到倾听教学法对于沟通幼儿老师与儿童意见的桥梁支撑,感受到瑞吉欧幼儿园、婴幼儿中心或教学协调中心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高度融合,感受到瑞吉欧幼儿老师与社区群众教育观念与保教行为的一体化、同方向推进。在追寻自身专业成长上,我们幼儿老师可以借鉴瑞吉欧的做法与经验,用心塑造一个真正支持并激发幼儿灵性的园舍环境,关注儿童认知发展、个性情感与精神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更为广阔的视野,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主题设计融入课程游戏化建设大潮,提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吸引儿童多感官参与的户内外活动课程,以及用更为现实与谨慎的态度去审视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提高自身的观察分析、设计创作、调适应对、活动组织、技艺示范等保教能力。例如在音乐教研组团队建设实践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通过同伴分享、案例解析、活动观摩等办法,更多聚焦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成功的经验,纠正低效甚至有所偏差的行为,让大家获得不同程度、更加丰盈的收获,推动保教工作的循环上升与不断创新。
瑞吉欧幼儿教育是一种不断进化、充满活力的开放体系,不是呆板不变的、可以简单复制的程式模板。学习与借鉴瑞吉欧幼儿教育模式必须本着常学常用常新的态度,在教师角色与儿童立场、观念更新与实践改进、外部引进与园本转化、选择性继承与自主性创新等方面找到恰当的平衡点、结合点,力求学思践悟的效益最大化,一切向着并始终向着坚守儿童立场、尊重儿童特点、服务儿童发展的方向不断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