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课不好上!”是许多教师常常不自觉发出的感慨。科学课作为一门较新的学科,其本身的特殊性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如何避免复习课变成枯燥、单调的“炒冷饭”、“题海戰”?怎样组织有效的复习课课堂教学,让复习课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让师生共同享受复习课的乐趣并获取良好的复习效果?作为九年级的科学教师,笔者有以下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精心的教学设计是复习课课堂生命力的基础
1.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所谓复习,在心理学上是指为恢复或强化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再次学习。因此,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知识背景,才能采取相应的复习策略,才能最有效地唤醒学生的记忆。
例如,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考虑到学生虽然对成像规律还有一定的印象,但对具体成像规律记忆并不清晰,结合在新课学习时做实验中曾出现的问题,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用桌面上的仪器,模拟出照相机和幻灯机的成像原理模型。实验中,学生会很自然地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的几个问题:什么是成像?实验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如蜡烛、透镜、光屏需三点一线)?这样的设计既避免出现索然无味的“炒冷饭”,又给了学生暴露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地复习自己最需要复习的内容,并学有所得。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2.准确把握教材的特点,取其精华、补其不足
重视实验探究是科学教材的一大特色。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实验,且对不同学科有一定程度的整合。因此,应该高度重视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复习,同时注意各科知识的相关点、连接点等。
科学教材也有其不足。比如教材的知识系统性不强,学生难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笔者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复习,效果不错:预先布置学生自主复习,画出知识结构图,上课时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所画的知识结构图,并进行对比,取长补短;然后在肯定他们成果的同时,讲解不当或不全之处;进而引导其余学生提出疑问和修改补充意见,让学生明确疏漏和不足之处。通过这些程序,帮助学生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提升复习课课堂生命力的有效保证
要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课堂生命力,除了需要注意传统复习中的精选习题、巧设情境、一题多变、适当的多媒体技术运用等方法外,还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的每一环节中都要巧花心思,精心设计,争取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1.良好的导入是复习课课堂生命的起点
复习课中,精彩的引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全情投入和参与,而这样的课堂才可能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2.问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生命的主体
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关键,恰当的提问可以给复习课注入无限的生机。我一般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进行复习。教学流程为:课前学生自主复习→课堂“答记者问”。这样的做法,使学生课前能认真钻研课本,勇于发现问题,也营造了“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3.拥有情感和激情的课堂展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肖川教授指出,精彩的课堂应该是“生命在场”的课堂。一节课设计得再精彩,也还需要师生共同的全身心参与才能达成。
首先,教师的激情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其次,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4.幽默生动的语言是催生课堂生命力的催化剂
拉布说:“幽默是生活波涛中的救生圈。”备考的日子枯燥疲累。复习课中,教师可适当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生命力。如必要时的故意“出错”、“借题发挥”、“正话反讲”“夸张”“拟人”“角色变换”等等。
另外,尽量使用谐音法、联想法等,把需要记忆的内容设计成口诀。如讲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时,可归纳出“查、装、定、点、收、离、熄”七个步骤,此时可用“茶庄定点收利息”的谐音进行记忆。
三、及时的反馈与反思使课堂生命力长盛不衰
“反馈”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反馈。信息反馈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把全面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二是学生接受教师反馈并及时调整学习过程。这样,师生能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反思与调整。
虽然复习课的知识点多而杂,但通过这样的小结,学生不仅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还能轻松地根据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复习课课堂的生命力才能延绵不绝,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精心的教学设计是复习课课堂生命力的基础
1.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所谓复习,在心理学上是指为恢复或强化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再次学习。因此,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知识背景,才能采取相应的复习策略,才能最有效地唤醒学生的记忆。
例如,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考虑到学生虽然对成像规律还有一定的印象,但对具体成像规律记忆并不清晰,结合在新课学习时做实验中曾出现的问题,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用桌面上的仪器,模拟出照相机和幻灯机的成像原理模型。实验中,学生会很自然地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的几个问题:什么是成像?实验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如蜡烛、透镜、光屏需三点一线)?这样的设计既避免出现索然无味的“炒冷饭”,又给了学生暴露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地复习自己最需要复习的内容,并学有所得。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2.准确把握教材的特点,取其精华、补其不足
重视实验探究是科学教材的一大特色。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实验,且对不同学科有一定程度的整合。因此,应该高度重视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复习,同时注意各科知识的相关点、连接点等。
科学教材也有其不足。比如教材的知识系统性不强,学生难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笔者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复习,效果不错:预先布置学生自主复习,画出知识结构图,上课时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所画的知识结构图,并进行对比,取长补短;然后在肯定他们成果的同时,讲解不当或不全之处;进而引导其余学生提出疑问和修改补充意见,让学生明确疏漏和不足之处。通过这些程序,帮助学生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提升复习课课堂生命力的有效保证
要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课堂生命力,除了需要注意传统复习中的精选习题、巧设情境、一题多变、适当的多媒体技术运用等方法外,还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的每一环节中都要巧花心思,精心设计,争取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1.良好的导入是复习课课堂生命的起点
复习课中,精彩的引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全情投入和参与,而这样的课堂才可能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2.问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生命的主体
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关键,恰当的提问可以给复习课注入无限的生机。我一般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进行复习。教学流程为:课前学生自主复习→课堂“答记者问”。这样的做法,使学生课前能认真钻研课本,勇于发现问题,也营造了“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3.拥有情感和激情的课堂展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肖川教授指出,精彩的课堂应该是“生命在场”的课堂。一节课设计得再精彩,也还需要师生共同的全身心参与才能达成。
首先,教师的激情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其次,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4.幽默生动的语言是催生课堂生命力的催化剂
拉布说:“幽默是生活波涛中的救生圈。”备考的日子枯燥疲累。复习课中,教师可适当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生命力。如必要时的故意“出错”、“借题发挥”、“正话反讲”“夸张”“拟人”“角色变换”等等。
另外,尽量使用谐音法、联想法等,把需要记忆的内容设计成口诀。如讲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时,可归纳出“查、装、定、点、收、离、熄”七个步骤,此时可用“茶庄定点收利息”的谐音进行记忆。
三、及时的反馈与反思使课堂生命力长盛不衰
“反馈”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反馈。信息反馈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把全面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二是学生接受教师反馈并及时调整学习过程。这样,师生能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反思与调整。
虽然复习课的知识点多而杂,但通过这样的小结,学生不仅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还能轻松地根据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复习课课堂的生命力才能延绵不绝,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