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情境教学与模型教学研究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情境和模型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分析,掌握模型的基本规律后,就相当于掌握了一个模块,利用一个一个这样的模块,就能构建复杂的物理问题.反之,复杂的物理问题,也可以由此解决.情境教学和模型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
  物理情境是指,人们分析物理现象后,了解其产生、变化的规律,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对物理现象本质的认识.物理模型就是摒弃各种次要因素,突出决定事物状态、变化等的主要因素,对原型进行简化、纯化处理.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思维方法.将实际或抽象的问题用常见易想的物理过程表示,这种表示法可以说是一种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方法需要认识主体自己确定研究对象,抽象出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设置已知量和未知量,运用科学规律,选择研究方法,检验模型是否与实际相一致.
  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伴随着建立新的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替代或完善旧的物理模型的过程.物理模型方法借助建立的模型开展研究工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物理情境与模型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流程图如下.
  高中物理所有实际问题都是有模型依据的,模型所对应的规律也是早已被验证是正确的.根据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及模型的主要教学功能,可以把物理模型分为实体模型、条件模型、过程模型、数学模型等.创设物理情境是建立物理模型的基础.在创设物理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物理问题中获取创设物理情境的重要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在去伪存真的同时,为建立物理模型铺平道路.
  物理情境教学和模型教学,能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利用物理情境和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利用物理模型,促使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能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记忆是思维的起点,对物理情境的认识是對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错综复杂的物理现象及其条件进行观察总结,从而使题目条理化、模型化、形象化.迁移就是大脑中已有认知结构所储存信息的复活,在新输入信息的作用下,参与同化或顺应,从而获得新的认知结构的心理过程.建立物理情境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化的过程.当新刺激物输入后,就会产生一种格式的反映,而忽视物理情境的建立,一味强调物理量的含义、单位、方向等,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就如空中楼阁,不能顺利迁移.
  通过训练,能帮助学生体会由情境到模型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最后阶段的练习,能使学生意识到模型方法的意义和作用,也能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有意识地应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处理实际问题.比如,汽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现前方有险情.为了避开危险,司机应当采取紧急刹车,还是紧急转弯的措施?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首先根据情境把实体模型抽象为对象模型,再将原始情境抽象为紧急刹车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紧急转弯时的匀速圆周运动两种理想过程模型,最后根据过程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这样,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到学习物理模型方法的意义.
  还有,物理模型是理想化的假象,对于现实事物的解释是存在偏差的.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毕竟物理模型跟生活中的实例只能说是相似,也只是在某一个场合或者某一种条件下的相似.因此,我们可以将实际事物用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来处理,但是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考虑.
  在当前减负增效的背景下,突出的矛盾是丰富的教学内容与不断减少的教学时间的矛盾.现行“人教版”物理教材,注重点面结合,主干知识明确,基础知识、基本规律一个都不少,增加了许多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和高新科技内容,同时丰富了课堂形式,引入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实验课等.要让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掌握丰富的物理知识,物理情境与模型教学是有效方法.通过物理情境与模型教学,以已掌握的基本模型为“源”,以待研究的新模型为“靶”,引导学生分析物理现象,加强知识之间的链接、迁移,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
  (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中物理情境与模型教学研究》(JCJYC16061543)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而是地底下细小的泥沙。”或许在教育名师的行列中,找不到有关李永香老师的只字片语,但她仍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夺得了一张张
一、研究背景  1.火热的课堂.物理新授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能遵循模式,运用自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组间PK,课堂既有温度,更有深度、思考度.  2.冰冷的現实.一方面,试卷评讲课很难上,教师讲得嗓子都哑了,而学生做错的依然不会改,下次考试还会在同样的问题上一错再错.另一方面,试卷评讲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期中、期末复习,特别是九
期刊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深受高中生喜欢的一个环节.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能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也能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如何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呢?下面结合当前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内容要求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改進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的改进,包括仪器装置的改进和实验设计的改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仪器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实验仪器,就无法开展化学实验.
期刊
摘要: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已被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所接受.在生物课堂中,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教学思路.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观察、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方法高中生物教学效果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知识,促使学生自主地对生物知识进行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将课堂形式由封闭向开放式进行转化.开放式教学,就是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各方面的思维得到发展.  一、创设教
期刊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听说领先的外语教学活动是达成这一目标的主要教学手段.在论述听说领先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开展听说领先
摘要: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合作探究式教学初中数学教学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合作探究式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处在被动状态的不足,打破了以往要求的局限,发挥教师的
儿童心理有着复杂性和多重结构性,因此,我们可以将小学德育简单分层后,分别寻找侧重点,抓住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选择德育结构,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及道德意识发展。  小学德育的层次性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应该采用不同侧重点的德育结构。我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课堂纪律的约束方法大体一致时,约束结果各有不同。低年级学生对切合自身利益的约束方法,如奖励、惩罚的反应更好,对不要影响别人一类的说法不
习近平思想中存有丰富的生态经济思想。站在产业发展视角分析,其基本内容包括: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扎实推进商业林和生态海洋农业建设;发展先进制造业,进行清洁生产与节约
建专属档案传递班级温暖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学生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把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列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教育的氛围,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学生的温馨家园。  2014年,我担任七年级班主任,班上共45名学生,有32名留守儿童。我将32名同学的基本情况摸清楚后,制成一张班级留守儿童档案表,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性格、身心状况、成绩、品行等,尤其将他们的生日作了重点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