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对于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推进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党校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一般国民教育的教育体系,它在轮训培训党政干部和理论干部,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提供政治思想与人才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指出为了彰显党校在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与作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推进:推进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建设;以网络化推动党校教育现代化;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党校 教育 现代化
作者简介:朱逢春,四川宜宾市委党校科研室主任,讲师。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2-204-02
中共中央、国务院曾于2010年7月29日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而党校教育事业是以党政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的继续教育事业,在服务政府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党校教育在推进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中的理论定位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对于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推进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党校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一般国民教育的教育体系,它在轮训培训党政干部和理论干部,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提供政治思想与人才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推动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十分重视党校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了党校教育的功能,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毛泽东同志也曾在《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中指出:党校是党的“高级领导机关”的一个部门。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文革”期间受到停滞的党校工作也逐步恢复正常。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重新提出加强干部教育与推动党校事业发展的要求。他强调,“要造成一种学习的空气,学习理论的空气”,并希望把党校教育搞好。此后,邓小平同志根据党所面临的新形势和肩负的新任务,对加强干部教育和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导思想,为党校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党校功能与作用的凸显,江泽民同志及其他中央领导都高度重视党校教育工作,多次前往中央党校授课。此外,江泽民同志还从不断培养中青年干部这一战略任务上强调党校教育对于党的事业全局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党校工作是党的事业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党校教育对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要意义。”在江泽民同志的关心下,各级党校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进入新世纪,党校事业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指出:“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在用集中培训轮训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03年3月26日,胡锦涛在会见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代表时从党校教育与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对党校的地位和发展提出了要求。他指出:“党校事业的发展历来是同党的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干部。各级党校作为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和干部增强党性的熔炉,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发扬党校的光荣传统,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党的理论建设,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时还就如何提升党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要求,这就为新阶段西部地区党校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党校教育在推进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中的现实功能
在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党校的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现实需求,在培训党政领导干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在推进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日益彰显出重要的现实功能。
(一)培养党政领导人才,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建设很大程度上需要学习型政党来引导和推动。因为中国共产党担当着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重要角色,它对社会成员的一般行为以及社会伦理规范的建立有着巨大的辐射和传导作用。因此,创建学习型政党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而党校是以党政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的继续教育事业,对于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形成的重要阵地。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西部地区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各级党校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培训轮训工作,使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得到了逐步优化,整体领导水平和知识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西部地区各个党校充分发挥其培训党政领导人才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培养了大批治党、治国的领导人才,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二)展开政情民意研究,服务党委政府的决策
党校科研是党校存在的基础,既能促进党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又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决策咨询服务。胡锦涛也曾经指出党校科研工作必须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秉承这一理念和要求,西部地区各级党校充分发挥其思想库的作用,就党的建设、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民族和宗教等事关我国改革和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一些党校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例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舆情研究机构等,这些机构专门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主动开展民意调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这些机构将党校科研工作与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结合起来,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三农问题、城乡统筹发展问题、以及其他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现实问题展开了细致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为西部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强化党员党性修养,提升党治国理政能力
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核心工程,也是随着建党以来一直与时俱进的永恒话题。加强党性教育、强化党员党性修养是党校教育的立校之本,也是党校职能定位的根本所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逐步扩大,如何在国际交往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察和分析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如何提高全体党员的综合素质以深化改革开放、如何使每个党员自觉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这些都是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升的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与党员党性修养密切相关,因为只有党员党性修养的不断提升,党员才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进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西部地区各级党校作为党性锻炼的熔炉,始终将廉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警示教育以及信仰教育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党员党性的修养、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治国水平。
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彰显西部地区党校功能的对策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作为轮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各级党校更需承担其应有的职责,并在实践中不断彰显其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一)推进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建设
教、研、咨是党校的基本功能。其中,教学是党校的根本特性,但教学离不开科研的支持。换句话说,没有科研就不可能有教学的持久发展,科研工作做不好,为教学和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只能是一句空话。而作为党校基本功能之一的咨询是党校教育的重要特色,它以教学和科研为基础。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各级党校应当高度重视教研咨一体化的工作,将三者有机结合、协同推进。首先,各级党校应当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提升党政干部应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复杂问题的本领以及治国理政的能力。其次,西部地区各级党校应当树立以为教学和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科研方向,通过实际调研来完成大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课题。唯有如此,党校的教学科研才能接地气,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从而实现党校教研咨的跨越发展。
(二)以网络化推动党校教育现代化
进入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逐渐缩短,进程逐步加快,知识经济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得到逐步彰显。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西部地区的各级党校在推进党校建设进程中,遵循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加快党校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党校教育现代化就显得尤为迫切。首先,西部地区各级党校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的系统的研发,进一步夯实西部远程教育中心的建设,加快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夯实网络化教学的物质基础。其次,西部地区各级党校应当以网络化不断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党校教育方法要逐步改变过去单向的、封闭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互联网 ”的形式吸纳优质教学课程,打造教学精品,从而实现优秀师资的便捷、高效的流动。
(三)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社会转型速度的逐步加快,国与国之间、地域之间的人才沟通与交流渠道日益增多,不同地域的文化、思想观念相互碰撞,教育领域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种趋势既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景。党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保质量,出成果,上层次的挑战。因此,对于西部地区各级党校而言,唯有放宽眼界,积极开展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吸收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才能赢得生存与发展。为了迎接这种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实现党校教育事业与国际教育水平的接轨,各级党校就必须加强自身与当地实际部门和高校之间、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先进党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与国外、境外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在这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下,通过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西部地区党校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进而推动党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注释:
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西藏日报.2000年6月27日第1版.
胡锦涛强调,党校要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领导干部.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 ews.com/n/2003-03-26/26/287777.html.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党校 教育 现代化
作者简介:朱逢春,四川宜宾市委党校科研室主任,讲师。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2-204-02
中共中央、国务院曾于2010年7月29日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而党校教育事业是以党政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的继续教育事业,在服务政府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党校教育在推进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中的理论定位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对于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推进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党校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一般国民教育的教育体系,它在轮训培训党政干部和理论干部,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提供政治思想与人才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推动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十分重视党校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了党校教育的功能,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毛泽东同志也曾在《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中指出:党校是党的“高级领导机关”的一个部门。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文革”期间受到停滞的党校工作也逐步恢复正常。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重新提出加强干部教育与推动党校事业发展的要求。他强调,“要造成一种学习的空气,学习理论的空气”,并希望把党校教育搞好。此后,邓小平同志根据党所面临的新形势和肩负的新任务,对加强干部教育和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导思想,为党校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党校功能与作用的凸显,江泽民同志及其他中央领导都高度重视党校教育工作,多次前往中央党校授课。此外,江泽民同志还从不断培养中青年干部这一战略任务上强调党校教育对于党的事业全局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党校工作是党的事业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党校教育对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要意义。”在江泽民同志的关心下,各级党校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进入新世纪,党校事业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指出:“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在用集中培训轮训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03年3月26日,胡锦涛在会见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代表时从党校教育与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对党校的地位和发展提出了要求。他指出:“党校事业的发展历来是同党的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干部。各级党校作为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和干部增强党性的熔炉,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发扬党校的光荣传统,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党的理论建设,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时还就如何提升党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要求,这就为新阶段西部地区党校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党校教育在推进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中的现实功能
在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党校的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现实需求,在培训党政领导干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在推进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日益彰显出重要的现实功能。
(一)培养党政领导人才,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建设很大程度上需要学习型政党来引导和推动。因为中国共产党担当着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重要角色,它对社会成员的一般行为以及社会伦理规范的建立有着巨大的辐射和传导作用。因此,创建学习型政党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而党校是以党政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的继续教育事业,对于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形成的重要阵地。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西部地区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各级党校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培训轮训工作,使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得到了逐步优化,整体领导水平和知识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西部地区各个党校充分发挥其培训党政领导人才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培养了大批治党、治国的领导人才,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二)展开政情民意研究,服务党委政府的决策
党校科研是党校存在的基础,既能促进党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又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决策咨询服务。胡锦涛也曾经指出党校科研工作必须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秉承这一理念和要求,西部地区各级党校充分发挥其思想库的作用,就党的建设、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民族和宗教等事关我国改革和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一些党校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例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舆情研究机构等,这些机构专门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主动开展民意调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这些机构将党校科研工作与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结合起来,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三农问题、城乡统筹发展问题、以及其他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现实问题展开了细致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为西部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强化党员党性修养,提升党治国理政能力
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核心工程,也是随着建党以来一直与时俱进的永恒话题。加强党性教育、强化党员党性修养是党校教育的立校之本,也是党校职能定位的根本所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逐步扩大,如何在国际交往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察和分析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如何提高全体党员的综合素质以深化改革开放、如何使每个党员自觉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这些都是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升的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与党员党性修养密切相关,因为只有党员党性修养的不断提升,党员才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进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西部地区各级党校作为党性锻炼的熔炉,始终将廉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警示教育以及信仰教育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党员党性的修养、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治国水平。
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彰显西部地区党校功能的对策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作为轮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各级党校更需承担其应有的职责,并在实践中不断彰显其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一)推进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建设
教、研、咨是党校的基本功能。其中,教学是党校的根本特性,但教学离不开科研的支持。换句话说,没有科研就不可能有教学的持久发展,科研工作做不好,为教学和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只能是一句空话。而作为党校基本功能之一的咨询是党校教育的重要特色,它以教学和科研为基础。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各级党校应当高度重视教研咨一体化的工作,将三者有机结合、协同推进。首先,各级党校应当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提升党政干部应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复杂问题的本领以及治国理政的能力。其次,西部地区各级党校应当树立以为教学和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科研方向,通过实际调研来完成大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课题。唯有如此,党校的教学科研才能接地气,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从而实现党校教研咨的跨越发展。
(二)以网络化推动党校教育现代化
进入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逐渐缩短,进程逐步加快,知识经济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得到逐步彰显。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西部地区的各级党校在推进党校建设进程中,遵循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加快党校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党校教育现代化就显得尤为迫切。首先,西部地区各级党校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的系统的研发,进一步夯实西部远程教育中心的建设,加快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夯实网络化教学的物质基础。其次,西部地区各级党校应当以网络化不断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党校教育方法要逐步改变过去单向的、封闭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互联网 ”的形式吸纳优质教学课程,打造教学精品,从而实现优秀师资的便捷、高效的流动。
(三)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社会转型速度的逐步加快,国与国之间、地域之间的人才沟通与交流渠道日益增多,不同地域的文化、思想观念相互碰撞,教育领域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种趋势既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景。党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保质量,出成果,上层次的挑战。因此,对于西部地区各级党校而言,唯有放宽眼界,积极开展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吸收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才能赢得生存与发展。为了迎接这种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实现党校教育事业与国际教育水平的接轨,各级党校就必须加强自身与当地实际部门和高校之间、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先进党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与国外、境外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在这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下,通过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西部地区党校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进而推动党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注释:
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西藏日报.2000年6月27日第1版.
胡锦涛强调,党校要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领导干部.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 ews.com/n/2003-03-26/26/28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