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4日,北京一家咖啡店里,袁天鹏斜靠在沙发背上,有些慵懒,他已很久没下基层了。
卖了七年的“萝卜”(罗伯特规则),袁天鹏感觉有些累。
2003年开始,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袁天鹏丢下计算机专业,一门心思推行在国外早已广泛采用的“罗伯特议事规则”。
在袁天鹏看来,中国基层自治试验20多年了,但很多人还不懂得开会,而“罗伯特议事规则”恰恰是教人怎样组织会议,使与会各方的意见和利益得到充分表达。
“说白了,就是教人如何开会讨论,甚至是如何‘吵架’”。袁天鹏说,很多人认为海选是真正的民主,但他认为“开好会才是民主自治的第一步”。
“推广罗伯特规则是我的事业。”袁天鹏说,他和他身边的人把这项事业叫“卖萝卜”。
从2008年开始,袁天鹏奔波各地,组织了多个民主训练班。但几年下来,罗伯特规则并没能在中国“遍地开花”。
2009年2月,成都市统筹委来找过袁天鹏,希望他去当地推行罗伯特规则。当一切准备好时,资金又成为最大的难题。最近,北京市一个部门有意愿想推销“萝卜”。但当袁天鹏准备好以后,对方又犹豫起来了。
更大的难题在于,袁天鹏的“事业”在各方眼中并不“落好”,“民主派觉得开会这种事‘太小’,当权派觉得你在制约他的权力,而普通村民却认为你的理论繁琐而不实用。”
南塘课堂
七年前,在从美国飞回中国的航班上,袁天鹏心中不止一次想象着自己在各种公众场合激动地“推萝卜”的场景。
自从1999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大学第一次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袁天鹏就对这本手册着迷了。这本写于140年前的“议事手册”,后来为美国社会广泛采用,在从国会听证、法庭辩论到公司股东会的各种大小场合里发挥作用。
回国后,袁天鹏与大部分海归一样选择创业,但他很快发现,合伙人之间经常会上一团和气,会下互相拆台,这令袁天鹏感到不解,曾任阿拉斯加大学学生议会议员的他干脆推开一切工作,翻译罗氏规则。
2008年,袁天鹏翻译的《罗伯特议事规则》正式出版,袁当年成为世界权威议事规则研究机构NAP的第一名中国会员,开始利用各种场合推广这套理论。
事实上,袁天鹏不是第一个推广者。90多年前,孙中山最早把《罗伯特议事规则》翻译并介绍给中国人。这位中国的共和之父把“提高国人议事能力”视为民主政治的基石,在《民权初步》中加以推崇。但从那时至今,罗伯特规则在中国鲜为人知,几近失传。
2008年10月,在南塘“支点”合作社负责人杨云标的邀请下,袁天鹏带着他的助手,给当地村民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培训,这一试点被媒体解读为基层民主的“南塘试验”。
袁天鹏说,村民们说不准“罗伯特规则”,就直呼“萝卜白菜规则”。为了便于推行,他把厚厚的一本罗伯特规则提炼成中国乡土式“南塘十三条”。
为了方便记忆,村民还将“萝卜白菜”编成了歌谣:“有口难言,主持中立;举手发言,一事一议;面向主持,免得生气;限时限次,公平合理;立马打断,不许跑题;主持叫停,得要服气……”
模拟会场上一个村民提出有点偏颇的看法后,还没讲完,观众中腾地站起来一个人,原来是老支书。老人家满脸不高兴,颤巍巍大喝,“你这个意见,我不同意。”——顿时,大伙笑成一团。老人家当真了,入戏了。
“我提议,我附议,我反对,我支持,表决开始
卖了七年的“萝卜”(罗伯特规则),袁天鹏感觉有些累。
2003年开始,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袁天鹏丢下计算机专业,一门心思推行在国外早已广泛采用的“罗伯特议事规则”。
在袁天鹏看来,中国基层自治试验20多年了,但很多人还不懂得开会,而“罗伯特议事规则”恰恰是教人怎样组织会议,使与会各方的意见和利益得到充分表达。
“说白了,就是教人如何开会讨论,甚至是如何‘吵架’”。袁天鹏说,很多人认为海选是真正的民主,但他认为“开好会才是民主自治的第一步”。
“推广罗伯特规则是我的事业。”袁天鹏说,他和他身边的人把这项事业叫“卖萝卜”。
从2008年开始,袁天鹏奔波各地,组织了多个民主训练班。但几年下来,罗伯特规则并没能在中国“遍地开花”。
2009年2月,成都市统筹委来找过袁天鹏,希望他去当地推行罗伯特规则。当一切准备好时,资金又成为最大的难题。最近,北京市一个部门有意愿想推销“萝卜”。但当袁天鹏准备好以后,对方又犹豫起来了。
更大的难题在于,袁天鹏的“事业”在各方眼中并不“落好”,“民主派觉得开会这种事‘太小’,当权派觉得你在制约他的权力,而普通村民却认为你的理论繁琐而不实用。”
南塘课堂
七年前,在从美国飞回中国的航班上,袁天鹏心中不止一次想象着自己在各种公众场合激动地“推萝卜”的场景。
自从1999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大学第一次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袁天鹏就对这本手册着迷了。这本写于140年前的“议事手册”,后来为美国社会广泛采用,在从国会听证、法庭辩论到公司股东会的各种大小场合里发挥作用。
回国后,袁天鹏与大部分海归一样选择创业,但他很快发现,合伙人之间经常会上一团和气,会下互相拆台,这令袁天鹏感到不解,曾任阿拉斯加大学学生议会议员的他干脆推开一切工作,翻译罗氏规则。
2008年,袁天鹏翻译的《罗伯特议事规则》正式出版,袁当年成为世界权威议事规则研究机构NAP的第一名中国会员,开始利用各种场合推广这套理论。
事实上,袁天鹏不是第一个推广者。90多年前,孙中山最早把《罗伯特议事规则》翻译并介绍给中国人。这位中国的共和之父把“提高国人议事能力”视为民主政治的基石,在《民权初步》中加以推崇。但从那时至今,罗伯特规则在中国鲜为人知,几近失传。
2008年10月,在南塘“支点”合作社负责人杨云标的邀请下,袁天鹏带着他的助手,给当地村民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培训,这一试点被媒体解读为基层民主的“南塘试验”。
袁天鹏说,村民们说不准“罗伯特规则”,就直呼“萝卜白菜规则”。为了便于推行,他把厚厚的一本罗伯特规则提炼成中国乡土式“南塘十三条”。
为了方便记忆,村民还将“萝卜白菜”编成了歌谣:“有口难言,主持中立;举手发言,一事一议;面向主持,免得生气;限时限次,公平合理;立马打断,不许跑题;主持叫停,得要服气……”
模拟会场上一个村民提出有点偏颇的看法后,还没讲完,观众中腾地站起来一个人,原来是老支书。老人家满脸不高兴,颤巍巍大喝,“你这个意见,我不同意。”——顿时,大伙笑成一团。老人家当真了,入戏了。
“我提议,我附议,我反对,我支持,表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