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手法在《CAXA数控车编程教程》教学中的显著效果。经过几年实践检验,“模块式”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和认可,也证明了其针对教学成果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CAXA数控车;校企合作;教学手法;模块式;任务驱动
《CAXA数控车编程教程》是职校数控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非常紧密。通过CAD/CAM软件,可以实现对任意零件的建模及轨迹生成,直至自动生成数控程序,实现了自动编程加工。在教学过程中,职校培养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弱,但是具有形象思维好、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到:学生对于陈述性的知识比较排斥,对于“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们往往不会深究,而对于“如何做”、“如何做更好”这些实践、技能方面的过程性知识非常感兴趣。针对职校学生这些突出特点,在课堂教学上,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近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体会,现在归纳如下:
一、模块式教学法
在中职教育中,我认为模块式教学是围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教育专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法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培养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为宗旨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我打破课本章节的束缚,对课本内容进行多元整合。目标是精简课本内容,依据是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在备课过程中,我坚持以必须够用的基础性、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综合性为导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理论知识应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应用与实践,少讲多练。CAXA数控车软件的功能介绍比较枯燥、繁琐,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某些机械零件图的绘制和生成程序的需要,讲述、演示其具体的使用方法,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例如,“直线”命令的六种绘图方式:两点线、平行线、角度线、曲线切线/法线、等分线、水平/铅直线。如果仅仅讲述其功能及演示其操作步骤,就会导致教师讲得繁琐,学生听得枯燥。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只简单介绍功能,利用学生在数控车实训时使用过的一张图纸(如图一所示),精讲常用的四种方式:1、通过定义两个点生成一条直线;2、生成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3、生成与坐标轴或一条直线成一定夹角的直线;4、生成与直线、圆弧、样条曲线在给定位置相切或垂直的直线。
图一
第二,教学内容应及时反映专业领域的新形势、新要求,将近几年参加的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以及平时学习中获得的新知识、新观点、操作技能的好方法、宝贵的实践经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不仅了解到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实践经验;对于教师来说,是学有所用,传道解惑,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第三,多元整合绝不是几个知识点的简单叠加或随意拼凑,而是根据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效“叠加”。这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多元整合,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合理形成与协调发展,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也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最后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该方法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它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寻求知识转变,他们也不再把学习当作硬性任务了,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将任务设置在课堂教学和上机练习中,通过我的引导,让同学们首先提出任务(做什么),再者思索任务(怎么做),接着完成任务(做成功),最后任务评价(做更好)。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在学习手动编程时使用过的图纸(如图二所示)做文章,该题在手动编程时需要计算多个节点。由于节点的计算恰恰是多数学生的弱项,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比较大,以此为契机,告诉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不需要计算节点的情况下,来生成零件的加工程序,但我们要学会相关命令的使用方法。然后带着任务演示如何去使用命令,最后生成零件的加工程序即是完成任务。
2、在上机练习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并且坚持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当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方式可以是合作或协作。这样由理论到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一个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进而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最终完成总体学习目标。
图二
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又相辅相成,模块式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也不例外。作为教师即要充分挖掘以上“两法”的独到之处,又要兼顾“两法”之间的有机地结合,让它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弊端;也实现了学生以前由教师和家长“让我学”的被动学习到“我要学”的主动学习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导学和组织的作用,实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另一方面教会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地运用赏识性等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只有这么做,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参与者和组织者指导学生的学习,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采用诸多教学方法、模式适时综合应用,一定会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士军.CAXA数控车削加工.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范悦.CAXA数控车V2实例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3]宛剑业,马英强,吴永国,等.CAXA数控车实用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查正卫,卫东节.数控车编程与操作教程.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吴哲,程雪.独立学院中高职高专教学策略.现代交际,2009年9月刊.
作者简介:
陈治国(1981.11-),男,汉族,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学生科科长,讲师,数控车技师,数控考评员,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数控教学与研究工作。
【关键词】CAXA数控车;校企合作;教学手法;模块式;任务驱动
《CAXA数控车编程教程》是职校数控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非常紧密。通过CAD/CAM软件,可以实现对任意零件的建模及轨迹生成,直至自动生成数控程序,实现了自动编程加工。在教学过程中,职校培养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弱,但是具有形象思维好、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到:学生对于陈述性的知识比较排斥,对于“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们往往不会深究,而对于“如何做”、“如何做更好”这些实践、技能方面的过程性知识非常感兴趣。针对职校学生这些突出特点,在课堂教学上,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近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体会,现在归纳如下:
一、模块式教学法
在中职教育中,我认为模块式教学是围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教育专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法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培养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为宗旨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我打破课本章节的束缚,对课本内容进行多元整合。目标是精简课本内容,依据是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在备课过程中,我坚持以必须够用的基础性、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综合性为导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理论知识应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应用与实践,少讲多练。CAXA数控车软件的功能介绍比较枯燥、繁琐,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某些机械零件图的绘制和生成程序的需要,讲述、演示其具体的使用方法,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例如,“直线”命令的六种绘图方式:两点线、平行线、角度线、曲线切线/法线、等分线、水平/铅直线。如果仅仅讲述其功能及演示其操作步骤,就会导致教师讲得繁琐,学生听得枯燥。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只简单介绍功能,利用学生在数控车实训时使用过的一张图纸(如图一所示),精讲常用的四种方式:1、通过定义两个点生成一条直线;2、生成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3、生成与坐标轴或一条直线成一定夹角的直线;4、生成与直线、圆弧、样条曲线在给定位置相切或垂直的直线。
图一
第二,教学内容应及时反映专业领域的新形势、新要求,将近几年参加的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以及平时学习中获得的新知识、新观点、操作技能的好方法、宝贵的实践经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不仅了解到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实践经验;对于教师来说,是学有所用,传道解惑,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第三,多元整合绝不是几个知识点的简单叠加或随意拼凑,而是根据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效“叠加”。这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多元整合,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合理形成与协调发展,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也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最后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该方法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它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寻求知识转变,他们也不再把学习当作硬性任务了,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将任务设置在课堂教学和上机练习中,通过我的引导,让同学们首先提出任务(做什么),再者思索任务(怎么做),接着完成任务(做成功),最后任务评价(做更好)。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在学习手动编程时使用过的图纸(如图二所示)做文章,该题在手动编程时需要计算多个节点。由于节点的计算恰恰是多数学生的弱项,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比较大,以此为契机,告诉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不需要计算节点的情况下,来生成零件的加工程序,但我们要学会相关命令的使用方法。然后带着任务演示如何去使用命令,最后生成零件的加工程序即是完成任务。
2、在上机练习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并且坚持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当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方式可以是合作或协作。这样由理论到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一个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进而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最终完成总体学习目标。
图二
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又相辅相成,模块式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也不例外。作为教师即要充分挖掘以上“两法”的独到之处,又要兼顾“两法”之间的有机地结合,让它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弊端;也实现了学生以前由教师和家长“让我学”的被动学习到“我要学”的主动学习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导学和组织的作用,实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另一方面教会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地运用赏识性等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只有这么做,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参与者和组织者指导学生的学习,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采用诸多教学方法、模式适时综合应用,一定会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士军.CAXA数控车削加工.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范悦.CAXA数控车V2实例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3]宛剑业,马英强,吴永国,等.CAXA数控车实用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查正卫,卫东节.数控车编程与操作教程.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吴哲,程雪.独立学院中高职高专教学策略.现代交际,2009年9月刊.
作者简介:
陈治国(1981.11-),男,汉族,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学生科科长,讲师,数控车技师,数控考评员,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数控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