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结构对一个国家的科技、就业尤其是企业融资具有重要作用,一直是学者们孜孜不倦探讨的课题。本文从金融结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得出结论:应重点发展直接融资、外部融资,更适合中小企业融资,优化金融结构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多元化融资渠道,同时加以有效监管至关重要。
关键词:金融结构;中小企业融资;多元化融资渠道;监管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对于促进就业、缩小城乡差距等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姚耀军等,2013)指出中小企业促进了非农就业,有利于缓解贫困,然而由于中小银行发展落后,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因此调整金融结构对于反贫困有巨大作用。但是由于其自身具有规模小、风险大、交易成本高等特点,融资十分困难,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越来越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甚至成为了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大难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自身的弱点只是融资难一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社会环境尤其是金融环境,值得我们去关注。(傅昌銮等,2014)基于2008—2011 年浙江省的样本数据发现,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结构更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更有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增长。可见中小金融机构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具有显著效果,应该加以发展。本文从金融结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方式多为内部融资。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成熟的技术以及市场并且发展较稳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为内在的核心竞争优势。所以,自身积累提供一般企业的主要发展。但是,公司的利润积累是缓慢的,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内部融资的方式显然已然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公司债券与外部股份为我国中小企业所带来的融资不足1%,而超过四分之一的私营企业资金来源只能依靠内部积累利润。
银行作为外部融资的重要方式,其对外信贷的严格要求与苛刻条件直接导致了对中小型企业的外部融资困难。由于中小型企业本身具备不稳定性,不确定因素导致了风险过大,无满足过银行设置的信用评测等各种因素使得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远远低于大企业,巨大的市场风险更加导致中小型企业获得外援性资金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过高的成本阻断了中小型企业融资。根据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一般来说中小型企业贷款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主要有:贷款利息,包括固定利息和浮动利息,浮动往往高于20%以上,登记评估抵押物费用,通产占总成本的20%,担保费用,通常年费率在3%,风险保证金利息,通常金融机构掏钱时,以预留利息名义扣除部分贷款本金,中小企业往往只能得到贷款额的八成,因而,高成本融资对中小型企业融资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国不同与传统市场经济国家,居民的消费习惯倾向于低消费高储蓄因而导致了民间获得了充分的资本并且带动了民间融资的繁荣发展。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银行的作用。但是这种民间行为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属于地下或半地下状态,因而滋生出了一些违法活动诸如高利贷之流。因此完善市场秩序,建设完整的法制化市场化的融资环境刻不容缓。
二、结论与政策
本文从金融结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得出结论:应重点发展直接融资、外部融资,更适合中小企业融资,,优化金融结构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多元化融资渠道,同时加以有效监管至关重要。
首先,降低直接融资门槛。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各种融资渠道,包括引入风险投资,基金,吸收集团注资,发行企业债券,或直接进入股市,企业甚至可以直接到境外融资上市。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相对较多,也比较容易。各种资本市场融资渠道都可以化为己用,资本市场将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广泛而可靠的资金来源与支持。
其次,借助资本市场外力。目前国内资本市场虽然尚不发达,资本市场比较低迷,沪深股市以及恒生股市相较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然而这些资本市场依然可以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部分资金,中小企业应主动应用资本市场资金优势,吸引资金。同时注意引入风险投资基金或项目,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低,资金循环周期快,投资回报率也相对较高,因此这些企业也被风险投资基金,集团所看好。
最后,鼓励更多中小型金融机构能够积极为中小企业服务。合理应用非官方金融组织在中小企业集资方面的正面贡献。正因为这些非官方金融组织在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央行和与其相关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妨碍非官方金融服务的有关规定等进行修改或废除,赋予其合法地位,并将其纳入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姚耀军,李明珠.金融结构、中小企业与反贫困—基于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的经验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3(9):25-33.
[2]傅昌銮.县域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以浙江省的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4(7):114-120.
作者简介:王亚君(1991–),女,汉族,山东泰安人,就读于济南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关键词:金融结构;中小企业融资;多元化融资渠道;监管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对于促进就业、缩小城乡差距等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姚耀军等,2013)指出中小企业促进了非农就业,有利于缓解贫困,然而由于中小银行发展落后,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因此调整金融结构对于反贫困有巨大作用。但是由于其自身具有规模小、风险大、交易成本高等特点,融资十分困难,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越来越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甚至成为了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大难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自身的弱点只是融资难一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社会环境尤其是金融环境,值得我们去关注。(傅昌銮等,2014)基于2008—2011 年浙江省的样本数据发现,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结构更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更有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增长。可见中小金融机构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具有显著效果,应该加以发展。本文从金融结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方式多为内部融资。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成熟的技术以及市场并且发展较稳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为内在的核心竞争优势。所以,自身积累提供一般企业的主要发展。但是,公司的利润积累是缓慢的,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内部融资的方式显然已然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公司债券与外部股份为我国中小企业所带来的融资不足1%,而超过四分之一的私营企业资金来源只能依靠内部积累利润。
银行作为外部融资的重要方式,其对外信贷的严格要求与苛刻条件直接导致了对中小型企业的外部融资困难。由于中小型企业本身具备不稳定性,不确定因素导致了风险过大,无满足过银行设置的信用评测等各种因素使得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远远低于大企业,巨大的市场风险更加导致中小型企业获得外援性资金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过高的成本阻断了中小型企业融资。根据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一般来说中小型企业贷款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主要有:贷款利息,包括固定利息和浮动利息,浮动往往高于20%以上,登记评估抵押物费用,通产占总成本的20%,担保费用,通常年费率在3%,风险保证金利息,通常金融机构掏钱时,以预留利息名义扣除部分贷款本金,中小企业往往只能得到贷款额的八成,因而,高成本融资对中小型企业融资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国不同与传统市场经济国家,居民的消费习惯倾向于低消费高储蓄因而导致了民间获得了充分的资本并且带动了民间融资的繁荣发展。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银行的作用。但是这种民间行为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属于地下或半地下状态,因而滋生出了一些违法活动诸如高利贷之流。因此完善市场秩序,建设完整的法制化市场化的融资环境刻不容缓。
二、结论与政策
本文从金融结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得出结论:应重点发展直接融资、外部融资,更适合中小企业融资,,优化金融结构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多元化融资渠道,同时加以有效监管至关重要。
首先,降低直接融资门槛。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各种融资渠道,包括引入风险投资,基金,吸收集团注资,发行企业债券,或直接进入股市,企业甚至可以直接到境外融资上市。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相对较多,也比较容易。各种资本市场融资渠道都可以化为己用,资本市场将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广泛而可靠的资金来源与支持。
其次,借助资本市场外力。目前国内资本市场虽然尚不发达,资本市场比较低迷,沪深股市以及恒生股市相较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然而这些资本市场依然可以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部分资金,中小企业应主动应用资本市场资金优势,吸引资金。同时注意引入风险投资基金或项目,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低,资金循环周期快,投资回报率也相对较高,因此这些企业也被风险投资基金,集团所看好。
最后,鼓励更多中小型金融机构能够积极为中小企业服务。合理应用非官方金融组织在中小企业集资方面的正面贡献。正因为这些非官方金融组织在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央行和与其相关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妨碍非官方金融服务的有关规定等进行修改或废除,赋予其合法地位,并将其纳入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姚耀军,李明珠.金融结构、中小企业与反贫困—基于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的经验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3(9):25-33.
[2]傅昌銮.县域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以浙江省的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4(7):114-120.
作者简介:王亚君(1991–),女,汉族,山东泰安人,就读于济南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