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中语码转换的句法分析及转码消耗的非对称性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789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信是21世纪10年代后随着手机新技术推广,超过十亿人使用的热门手机应用,能够实现高速度快发展下人群对于信息共享的需求。本文介绍分析了微信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对语码转换的形态句法特征进行阐释;同时结合认知角度,分析了转码消耗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语码转换;句法;非对称性
  【作者简介】郑美霞(1983- ),女,汉族,江西进贤人,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句法学、理论语言学。
  一、引言
  微信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本文中,主要针对微信的文字功能进行讨论。Vogt在1954年第一次明确指出语码转换这一概念,此后,在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向的指引下,语码转换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以微信为媒介,考察该范围的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现象。
  二、理论基础
  1.语码转换。本文采用Florian在2010对语码转换的定义:基于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流频繁等社会因素,语码转换是在具体的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者在不同语言或语言变体间进行选择和转换的现象。随着语言交流的加深,语码转换由最初的任意转换,被很多后续语言使用者沿用,语码转换的语言生成过程受某种规则的制约,是一种良性的语言交际策略。
  在语码转换的具体使用过程中,多种语言同时或交替使用,可以实现两种目的:(1)填补语言空白,对概念进行临时性转借;(2)实现特殊的交际目的,在多语融合的情况下,双语者和多语社群越来越多,语码转换也成为一种社交习惯。相对于微信利用了科技发展新技术,语码转换更多地是因为语言融合、社会接触加深、外语在中国得到大力发展等社会因素。
  2.斯科顿的主体语言构造模式。斯科顿的主体语言构造模式包含3个假设。其一:主体语言假设也分解出两个可测试的原则。语素次序原则要求:主体语言语素次序定义了语素的表层次序;系统次序原则要求:语码转换后,主体语言提供与中心成分有外部语法联系的系统语素。其二主体语言阻隔假设:当嵌入语言与主体语言语法不一致时,主体语言阻隔嵌入语言的实义语素,语码转换过程停止。其三嵌入语言触发假设:阻隔主要由与主体语言不一致的嵌入语言产生。当嵌入语言语素与上述“主体语言假设”和“主体语言阻隔假设”不一致时,嵌入语言岛形成,语块词组以嵌入语言的语法形式出现。
  三、微信中语码转换现象的句法分析
  1.微信中语码转换现象。调查中发现,语码转换在微信中的使用来说,女性进行语码转换的频率要高于男性。这与性别特征紧密相关。女性注重多样性,强调生活乐趣,仅在朋友圈的发布中也可以看出,其朋友圈发布数量远高于男性。而就语言文字来说,语码转换除去母语和二语的熟悉度问题,还存在转码消耗的问题,这里的转码消耗主要是对文字的运用分析。
  2.微信中语码转换类型。Poplack(1980)即将语码转换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句间转换、句内转换、附加语转换三种不同的转换类型。为了实现可操作性,黄国文(2006)给出了语码转换的理想分析单位,即小句而并非句子。在具体语码转换过程中,句内语码转换的频率最高。同时,分类也由3类合并为句间转换和句内转换,附加語转换同为句间转换。
  3.微信中语码转换的句式分析。在句间转换过程中,英语句子都偏于简洁精炼、易于理解。语言初级掌握者则常常是耳熟能详的基本句,语言熟练掌握者更常出现的是名言警句或短小精悍的常用句型。如以下例子均为从微信朋友圈中摘录得出。
  (1)I love you. 你呢?
  (2)Life is short, eat good food. 终于放假了。快半年都是肾上腺素充沛吃饭不规律熬夜成常态的状态。
  (3)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如果只给一个理由去利物浦,那只能是披头士。
  微信中文字性的分享以精炼浓缩为主, 英语长句转换缺乏表现力,消耗了朋友圈文字分享者的耐心,不符合作者和读者的心理认知。英语水平则取决于微信发布者和阅读者的能力水平,受众意识在朋友圈发布时即会优先考虑。
  4.微信中语码转换的词类类型。汉英语码转换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开放性词类。封闭类词如连词、限定词、情态动词等出现较少。新事物在推广之前,缺乏相应的本地化称呼, 因此名词转码非常丰富。英文具有强大的缩略词简化功能,对于引进的新事物,更多的时候是以英文转码直接出现。
  (4)凌晨四点半的SFO(旧金山国际机场),再也不坐早班机了。
  (5)20块的6个courses, 还全是organic, 顺带讲解和live cooking, 必须是福利一件。
  (6)章莹颖事件第二天,半夜接到两位荷枪实弹的警察的门铃call.
  从英美留学生同学的朋友圈中看出,这些名词词汇语码转换,并不属于普通性新事物名词性替代。从英美留学生朋友的反馈来看,他们与华人聊天依旧说中文,依旧保持中文思维,更多的时候是不知道或忘记中文怎么说或翻译,第一反应即为英文单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语码转换频率虽然低于名词,但也时常出现。如:
  (7)小联盟第一场比赛居然比预期好,凭空让struggle了两星期的心情好了不少。
  (8)这行为真low啊。
  5.微信中语码转换的句法分析。Myers-Scotton提出了“主体语言框架模式”,“主体语言”(the matrix language)决定混合成分语法框架,在中英语码转换中,主体语言为汉语,而英语参与了中英语码转换过程,为嵌入语言(the embedded languages)。主体语框架模式需要分析语法框架概念,即系统语素和语序顺序。语素分为实义语素和系统语素。系统语素又可分为屈折成分和大部分功能词。   从主体语框架模式的第一个假设主体语言假设来看,在语码转换过程中,语法框架来自于主体语。如:
  (9)成长过程伴随着许多的responsibility.
  此处涉及英语的名词单复数概念,而输出语遵从主体语言语法框架,只以汉语的词汇形式添加“许多的”表达复数概念。英文中存在屈折变化,具体为时态、语态、数、体等。又如:
  (10)中兴通讯被美国sanction了。
  此处以英文动词原形出现,失去被动语态中动词的过去分词-ed形式。
  四、微信中转码消耗的非对称性
  就微信应用本身来说,虽然用户量已超过10亿,但使用者几乎是有中文母语背景的语言使用者,Wechat进入北美市场后,增长份额有限,主要来自于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和在美工作的华人。
  双语者进行语码转换的过程中,转码消耗具有不对称性。这种消耗主要是指,语言交际者在不同的语言进行选择时,对不同的语言的反应时间不相同。双语者在语言输入输出的过程中,势必碰到语言的转换和选择,这个过程很多时候是潜意识的。在语码转换这个具体的过程中,抑制和控制难以避免。语码转换的非对称性与二语熟练程度紧密相关。熟练的英语习得者将会不自觉地运用自身的语言选择机制,自如灵活地加工母语和二语;但即使如此,由于双语者的母语思维的存在,二语转换为一语与一语转换为二语的时间是存在差异的,即不对称性。
  1.抑制控制模型假设。在双语者的语言加工过程中,抑制控制非常重要。抑制控制(inhibitory control), 因在操作执行过程中存在,又被称为执行控制(executive control), 具体为在完成认知表征目的时,双语者抑制无关刺激反应的能力。
  抑制控制模型包含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为:在效应结果方面,抑制效应与被抑制单词的激活水平成正比,具体说来,也就是语言的抑制程度与双语者的语言流利性成正比例关系。不管英语水平高低,我们普遍认为,双语者的一语,即母语汉语相对于二语英语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二语词汇的激活普遍低于一语,即整个思维依旧是中文性的。那么,在使用中文进行表达时,对二语的抑制是不费力气的。另一方面,在选用二语表述时,则需要对一语进行抑制,以完成对二语词汇的提取。第二个假设为:克服抑制将耗费时间。也就是说,在抑制一种语言词汇的过程中,抑制过程对后续该语言词汇被再次激活产生影响。当词汇被选择时,在已被抑制的词库中再次提取词汇困难会加重,因为要克服這种抑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
  2.转码消耗的非对称性。就转码消耗的非对称性来说,结果与上述抑制控制模型相符。转码语言的消耗时间长于非转码语言的消耗时间。句间转换来说,从转码语言转换成母语耗时也长于母语转换为转码语言现象。以下结合抑制控制模型对这一结论进行阐释。当执行不熟悉的、新任务要难于习惯性任务。双语者需要在不熟悉的情况下采用新的、正确的“语言图式”必定耗费尝试性选择时间,因此,转码系列的时间长于非转码系列;另一方面,就句间转换来说,使用非目标语言完成命名任务将一直受到抑制,心理上来说,对母语的抑制强于对二语的抑制,则对一语进行再次激活将更加困难,于是,从二语转换为一语将消耗更多的时间。
  3.微信中转码消耗的非对称性。熟练第二语言英语的学习者,在微信过程中,由一语向二语转换时,比非熟练第二语言学习者要快。反之,在二语向一语转换时,非熟练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快。微信中,非熟练第二语言学习者更易于使用词汇转码,如:
  (12)你这样speak 真让我浑body难受。出于第二语言的非熟练者。
  而熟练第二语言者更多地短语、语块或句间转换。如:
  (13)Mornings are under-rated, they need to be cherished more! 哈哈哈,这算自己对自己说的咩,哇嘎嘎。
  就句内转码来说,第二语言熟练者明显要快于第二语言不熟练者。这也是为什么英美留学生的微信朋友圈中,时常会出现汉英转码。而在国内生活的普通人群,通过微信文字性表现的频率更低。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码转换研究中分析单位的确定[J].外语学刊,2006(1).
  [2]何丽.汉英语码转换单位形态句法的动态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4):49-53.
  [3]孙明明,佟敏强.电视广告中汉英语码转换的语法分析及其社会功能[J].外语学刊,2016,4(191):105-108.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英语语法是高中英语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使用微课短视频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升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效率,并且具备极高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微课短视频;高中英语语法;灵活性和时效性  【作者简介】王会丽(1990.05-),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本科,中教二级。  引言  微课短视频能够改变当前的教学方式,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时效性,尤其是高中英语语法,由
【摘要】微课是指信息技术按照人们的认知规律,呈现的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以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现阶段,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开始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本文就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的优势以及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模式;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  【作者简介】何明清,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
【摘要】一直以来,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英语学习都是以应试为主。“哑巴”英语已经越来越成为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2015年全国高考英语改革后,教育部最新消息公告,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自主课堂;英语口语表达  【作者简介】邓青(1990.8- ),汉族,女,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
【摘要】1977年出版的由澳大利亚小说作家考林·麦卡洛撰写的长篇小说《荆棘鸟》的发表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轰动。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最成功的一部小说。也是目前为止,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唯一一部能与美国《飘》比肩的作品。《荆棘鸟》通过对三位女性人物一生情感故事的描写,谱写出悲壮凄凉的爱情交响曲。表达爱和美好的一切是更多的付出与舍弃才能换得的东西。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荆棘鸟的特征,进而突显《荆棘鸟》中女性角色特
【Abstract】In academic writing, authors usually use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o provide the foundations and support for their own research. In the process, the literature they borrow are the sources for
【摘要】影响译作的因素有很多,但随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出现,译者的性别意识开始逐渐受到研究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薛琪瑛和余光中的两本不同译作《理想丈夫》对比分析,认为女性译者特有的细腻和敏感,在翻译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时,相较于男性译者,选词造句更能贴切人物的性格。  【关键词】译者性别意识;《理想丈夫》;薛琪瑛;余光中;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沈晨,任亚茹,江苏师范大学。  引言  西方最先开始研究女
【摘要】词汇策略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角色。对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乘空保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词汇策略研究表明:该类专业学生偏爱趣味游戏渗透法和词汇网络联想法,认为词汇网络联想法记忆效果最佳;APP词汇打卡有助于学生养成记单词的好习惯;听写促记法易引起学习疲劳,反而效果不佳。  【关键词】词汇策略;空中乘务;空中安全保卫  【作者简介】罗艺(1991- ),女,汉族,四川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中国
【Abstract】Holden Caulfield is the young leading character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Salinger’s famous work in American literatur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merican youths at that time, his indiv
【摘要】学术论文引言部分是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Swales的研究,引言部分结构较为固定,对论文“推销”研究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术写作研究中,关于模糊限制语的推销功能的研究已经深入,相较之下,尽管情态动词高频出现在研究论文中,但关于情态动词在论文引言部分的话语功能研究并未深入。  【关键词】情态动词;期刊论文引言;语步;推销功能  【作者简介】吴键洪,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外国语分院。 
My Fair Lady is a 1964 American musical film starred by Audrey Hepburn and Rex Harrison as Eliza Doolittle and Henry Higgin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1912 stage play Pygmalion by George Bernard Sh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