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恭王府的府邸建筑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每路都是由南向北,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其规格之高,可与宫殿建筑媲美,数量多,样式也多,且做工精细,技巧高超。
中路 府邸建筑威严气派
在中路,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建筑的威严气派,是亲王身份的体现。
银安殿,也称银銮殿,是恭王府最重要的建筑,坐落在高台之上,与东西配殿形成气势恢宏的中院,要经过一宫门、二宫门两重府门后,方可到达。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举办重要活动时才能使用,是举行各种礼仪的场所。
银安殿面阔七间,设有前墀(月台),东西有配楼,各九间,覆灰瓦,银安殿檐角上的垂脊兽为七个。1921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最初的银安殿因烧香失火被毁,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在银安殿院落是后来复建的。
在银安殿后面有嘉乐堂,是王府中路的最后一进正厅,五开间,硬山顶,前出廊。嘉乐堂是和珅时期的建筑,目前仍悬挂“嘉乐堂”匾额一方。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諸神等的牌位。如今,嘉乐堂已经改为展室,经常举办一些展览。

东路 百年藤萝京城罕见
东路建筑有多福轩和乐道堂,生长着一棵两百多年古藤萝的院子叫“藤萝院”,古藤萝至今长势良好,在京城极为罕见。
多福轩坐落在“藤萝院”,正殿面阔五间,前后出廊,屋顶灰色筒瓦,垂脊带兽。东西各有耳房一间,殿前高大宽敞的月台方砖墁地,东、南、西三向均设石阶。殿名“多福轩”是奕訢时期使用的称谓,有研究者认为此前这里名“延禧堂”,最初是和珅之子、和孝公主额驸丰绅殷德的居所。
多福轩是一处典型的王府穿堂客厅。这类建筑主要用于日常接待访客亲友或前来回禀公事的下属,并兼作书房。室内正中设四扇绿油屏门,横楣上悬挂御笔书写的匾额。在多福轩的北墙还有一排贯通东西的巨大书架,用以摆放重要的经典文献。
从多福轩向北穿过一道垂花门,进入东路的第四进院落。此处正房名“乐道堂”,前后两卷五开间,是东路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一处。室内梁架上至今保存清中期包袱锦地彩画和凤凰主题彩画,光彩熠熠的金凤无声地讲述着这里作为固伦和孝公主居所曾经有过的富丽堂皇。至于恭亲王奕訢居住时室内精美新奇的陈设布置,却只能借助保留在文字和老照片的信息去想象了。
恭亲王时期,这里最具特色的装饰是上下通透的巨大多宝架。中国传统建筑以木质隔断划分室内空间,拆装容易,可以根据主人日常生活的需求变化进行调整。尤其日常居所,陈设布置无一定之规,全看主人的习惯和喜好,可以说是居室主人个性的表达。不过,像乐道堂室内这种以上下通透的多宝架横贯东西的设计的确少见,当是恭亲王依照自己的喜好所建。
西路 四合院落小巧精致
西路的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
葆光室的匾额为咸丰帝临幸恭王府时,御题给恭亲王奕訢的,意味深长,是让奕訢收敛其光,暗含着告诫之意。恭亲王奕訢为此撰写了一篇《葆光室铭》,表示明白咸丰的意思。
而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堪称恭王府建筑中的精品之作,其精美程度在整个京城的清代居室建筑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它的正厅东、西、北三面都是二层的仙楼,均是以楠木隔断分隔空间,隔断上方窗格的镂空部位覆以极薄的蓝色丝绸,裙板上镶嵌着工艺精湛的雕饰。在当时这种“大屋中施小屋,小屋上架小楼”高档的内檐装饰是只有皇家才有的。楠木是中国古典家具重要的木材之ー,是一种软质本材,也是珍贵树种。锡晋斋所用的名贵的金丝楠木是千年不腐的,其高超的木作工艺更是精美绝伦,这样的奢华装饰与故宮宁寿宮类似,再看看地面上的金砖,是一种名贵的火山岩,经过打磨,呈现出金黄色花纹,再配合上金丝楠的精雕细琢,可谓满目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