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拥堵对策思考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g139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可以利用交通管理和控制的方法,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去限制或鼓励人们进行某种交通方式的选择。本文研究人们使用私家车出行的真正出行需求,分析得出现有公共交通方式的不足,从而制定公共交通的改善对策达到吸引人们放弃高峰时段自驾车的目的,措施包括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性、提高公共交通的快捷性和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同时也提出了吸引政策,树立公交出行的荣誉感,更新人们对公共交通出行的不良印象,标本兼治,更长远的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
  关键词 城市交通;拥堵;吸引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1 引言
  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私家车出行日益常态化,道路资源有限,这些集中作用使得大城市高峰时段出行困难,同时城市道路对突发事件的承受度非常低,一个小小的事故可能就会造成大面积道路排队、拥堵甚至瘫痪。而交通拥堵还会引发其他问题,车辆时开时停尾气排放造成更严重的空气污染,拥挤鸣笛造成噪声污染,车辆通行不畅造成驾驶员心里烦躁、易怒等日积月累引发心理疾病等,因此对于交通拥堵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有效地治理,让每个人都能愉快安全的出行。
  2 当前存在的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早已不是新课题了,现有交通拥堵治理的措施有单双号限行、车辆号牌拍卖、拥挤收费、错峰上下班等,措施从很多角度去增加汽车购置难度和车辆使用成本从而达到降低车辆购买和使用频率的目的,利用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手段解决交通拥堵,这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是效果只表现在短期内,而后就会出现买两辆车躲避单双号等这样的行为。因为当人们真正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不会轻易改变私家车出行这种现在看来利大于弊的出行方式,这些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缓解措施,因此必须从研究人们的真正需求出发去找出真正能让人们乐于响应的治理措施。
  首先,要分析人们为什么愿意使用私家车出行,因为私家车出行更舒适——每个人都有座位和活动的空间、不拥挤,也更方便——不需要太远的步行距离,当家里有老人和小孩或者需要带很多东西的时候私家车更是首选,同时行动的路线和时间更自由。其次,要分析人们不使用其它出行方式的原因,人们可以选择公交车、地铁、轻轨、出租车、自行车等方式,但是公交车拥挤、准时性差,地铁和轻轨拥挤、步行距离远,出租车拒载或打不到车,自行车不适合远距离出行,而近距离使用也不方便,因为大多数非机动车道也被机动车停车占用了,综上所述,在现有的交通状况下,在能承受购车和用车成本的条件下,人们还是会愿意选择私家车出行。
  因此,对待交通拥堵要采用博弈策略,从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出发,让私家车出行不成为最优选择,公共交通方式也能满足,同时用更有吸引力的对策让人们自愿放弃部分时段(如早晚高峰时段)而不是全部时间的私家车出行,保留人们在非高峰时段驾车的自由,这样更人性化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得到响应并取得长远的效果。
  3 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对策
  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对策要从两方面着手,双管齐下,才能见效。一方面要提高公共交通环境,让乘坐公共交通也成为舒适快捷安全的出行方式;另一方面要鼓励人们在高峰时段放弃使用私家车而选择公共交通,这可以通过一些吸引政策来实现。
  (1)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性
  现有公共交通存在很多问题影响舒适性,导致乘车满意度低,要让人们放弃私家车出行,必须在公共交通的舒适性上进行提高。首先,要降低乘车的拥挤程度,对公交车应该大量缩短高峰时段的发车间隔、增加发车车次、更换老旧车型、提高公交站点的候车环境,对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也应在高峰时段缩短发车间隔、增加车厢提高载客率,还应该扩建线路增加其覆盖率,给人们更多线路的选择。其次,对公交车还要提高司机的文明驾驶,降低猛停猛拐或到站不停等不文明的驾驶行为。
  (2)提高公共交通的快捷性
  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基本避免了与其他交通的干扰,因此快捷性很好。然而公交车在通行中,与其他车辆共同使用地面道路资源,如果不实行公交优先,很难提高其快捷性,现有的公交优先措施应该在早晚高峰进行加强,因为如果要实现公交舒适性增加公交车辆数,那么在高峰时段也应该增加公交专用道的车道数,使得更多的公交车也能快速通行。公交专用信号也是必须的,这是保证公交准点率的重要条件,让公交车也能像轨道交通一样畅行无阻。
  (3)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
  公共交通不能实现门到门的便捷接送是很多人放弃其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大幅提高常规公交和轨道线路的覆盖率,规划更多的线路实现人们一出门就能上公交或地铁的理想状况。
  (4)吸引政策
  当公共交通的环境大幅提高,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出行需求,人们也不一定会放弃购买私家车,如周末外出旅行、需要携带大量物品出行、老人小孩出行等,因此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不是让人们不买车,而是在高峰时段尽量不使用私家车,而在非高峰时段保有其驾驶的自由。因此我们可以制定吸引政策,对人们在高峰时段使用公共交通进行奖励,其奖品就是为其非高峰时段使用车辆提供方便。
  私家车出行最常遇见的难题就是停车难,可以制定政策对于高峰时段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每月达到一定天数的人群给予停车优先权的奖励。因为对策主要针对的是每天早晚高峰时段,这个时段都是上下班或上下学的人群,其乘坐公共交通都有固定的线路,可以对每个人在固定线路车辆实行实名签到制,每个月除去周末和法定假日的天数达到90%,就可享受一定优惠或特权。对没有私家车的人群可以给与出行费用折扣奖励,对已经购买私家车的人群可以给与非高峰时段停车优先特权或绿色通道,当然这需要在已有的停车场内划分出专门的停车优先车位,特别是商业中心等停车位严重紧张的区域,这样才更能提高其荣誉感,提高人们对这项对策的响应。
  (5)远期规划
  对于现有的城市交通拥堵除了车多路少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城市规模大导致人们出行距离远,道路占用时间加长,因此如果能使人们在单位附近就近购房,也能减少高峰拥堵时间。这需要政府在规划时能公平布置社会资源,如学校、医院、公园、休闲场所等,减小各区差异,当然这是理想的设想,也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去实现。
  4.总结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不能只靠“限”,要从人们的真正需求出发,让人们的出行需求能在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上得到满足,这才是能让人们乐于改变自驾车的方法。对于乐于放弃高峰时段私家车出行的人们还应该给予鼓励,树立公交出行的荣誉感,更新人们对公共交通出行的不良印象,才能标本兼治,达到更长远的道路拥堵的治理。
  参考文献
  1 文国维.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孔令斌.新形势下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2009,7(6):8—16
其他文献
固体稳定的乳状液在石油工业中是普遍存在的,为使生产正常进行,这些乳状液必须被处理,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以环丙沙星为印迹分子,以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同时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和选择识别能力。Sc
染料木素(genistein)和染料木苷(Genistin)作为大豆异黄酮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类具有弱雌激素样活性的异黄酮。大量研究表明,染料木素及染料木苷对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乳
对微波辐射技术在活性炭的活化、表面改性及再生过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微波功率是影响活性炭的活化、改性、再生及其吸附性能和产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众多实验结果表明
近年来,神经网络广泛地用于非线性校正、模式分类、识别、优化、过程控制、参数估计、预测预报等领域;在化学方面,神经网络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比如,神经网络用于IR光谱的重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