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契约论视角下的黑社会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蒲勇健在《经济学家茶座》上撰文认为,心理契约是一种“潜制度”,卢梭所谓的“社会契约”本质是“心理契约”的显性制度化。据此,对黑社会的存在加以解析。
  【关键词】 契约 卢梭 黑社会
  从卢梭的角度看,社会契约就是“每个人都是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如蒲勇健在《经济学家茶座》上撰文指出的,卢梭所谓的“社会契约”,其实是“心理契约”的显性制度化。从黑社会与“契约”、法律和政府的关系三方面加以分析。
  一、黑社会成员与社会契约的关系
  黑社会的存在建立在否定社会契约的基础之上。这种否定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文明社会是一个“道德与集体的共同体”,黑社会成员向黑社会靠拢的过程始于其自身被文明社会这一共同体边缘化的过程。除了天灾等不可抗力或“公意的错误”外,文明社会的竞争规则失范是导致其成员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寻租、战争等竞争手段破坏了文明社会的正常秩序,也破坏了社会契约的立约之本,在这种无序竞争中失败的“结合者”不仅“人身和财富”得不到契约的保障,还会失去最基本的经济利益与生存权利,此时“义务的呼声”就难以压抑“生理的冲动”,这些失败者往往成为黑社会潜在的新成员。正如卢梭所言,“如果主权者没有办法确保臣民的忠诚,那么就没有任何东西保证臣民履行规约”。当“占有为维持自己生存所需的数量”都难以实现时,那生活艰险的弱势群体更容易对自己的生命、自由等文明社会珍视的价值作出较低的评价,将经济利益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这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成员,只有不断违反文明社会的“规约”才有可能获得企望的利益和效用。
  二、黑社会成员与法律的关系
  社会契约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签定的“最初的约定”,它是社会的真正基础。在这个约定基础之上的其他契约,只需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就可以。从卢梭的语境来把握,这里最基础的契约是难以解除的,“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并且当事人必须受到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道德规范的制约。但卢梭也认为当社会契约遭到破坏时,“每个人就立刻恢复了他原来的权利,并在丧失约定的自由时,就又重新获得了他为了约定的自由而放弃的天然的自由”。然而同卢梭一样,黑社会成员也会认为最基础的契约并不是一份永久的合约。只是卢梭与黑社会意见上有分歧,前者认为公约的解除是由于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后者则认为契约是可以单方面撤销,既然是在自愿基础上订立的,也同样可以在自愿基础上解除。也就是说这样一份“心理契约”可以由社会成员依据个人意志自由解除,作为一份“心理契约”还不需要支付任何解约成本。在心理上解除了基本契约束缚后,依附于基本契约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道德规范对黑社会成员在心理上也就不存在约束力,这样他们就完成了从“社会状态”向“自然状态”的倒退,可采用法律所不允许的强力手段重新参与到社会竞争之中。
  三、黑社会成员与文明社会及政府的关系
  就黑社会与政府的关系而言,黑社会成员在事实上放弃“臣民的义务”的同时,只是在心理上放弃,事实上依然“享受公民的权利”。“这种非正义长此以往,将会造成政治共同体的毁灭”。所以,黑社会从来就是作为政府的对立面而产生的。由于他们的“罪行而成为祖国的叛逆”,黑社会成员甚至是“在向祖国开战”,“保全国家”与“保全自身”便不能相容,政府必然会选择让黑社会毁灭。对文明社会来说,“一旦人群这样的结成一个共同体之后,侵犯其中任何一个成员就不能不是在攻击整个共同体;而侵犯共同体就不能不使它的成员同仇敌忾”。“即使是最强者也不会永远做主人”,为了消除威胁、避免“政治共同体”的打击,自视为“强者”的黑社会会有意将其与文明社会切割开,但这种“自觉剥离”并不能切断与文明社会的所有联系。黑社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在其发展初期经营范围主要限于不被文明社会所认可的贩毒、色情等非法产业,这就不存在与文明社会竞争的问题。作为公众代理人的政府为了履行维护社会秩序的公共职能,必然要对这些行业加以打击和限制。可是政府对非法行业的打击只能是控制其规模,而不能将其彻底根除,同时还将逃过一劫的非法组织推向了行业垄断地位,从而获得高出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为了逃避政府的频繁打击,在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后,开始向文明社会的合法产业渗透,如涉足向交通运输、建筑建材等暴利行业。由于威胁利诱等非法手段的采用,黑社会在争夺资源中显然处于优势,在其对文明社会合法产业的渐进式侵袭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后,招到来自政府的毁灭性打击。
  
  参考文献
  [1]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1
  [2]蒲勇健.黑社会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学家茶座.2009(5)
  
其他文献
【摘要】 2010年是我国的地产调控年,历经两轮政策冲击,豪宅市场也大受影响,成交量大幅回落,尤其是北京和上海。本文通过分析新背景下豪宅消费群体的特征,总结出豪宅消费的几种消费动机,并对豪宅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豪宅 消费动机 发展趋势  一、豪宅的界定  豪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个体的价值取向、生活背景、居住习惯、文化品位、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对豪宅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一般
期刊
【摘要】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龙头之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从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看,在满足了“吃”和“穿”的基本需求之后,“行”的需求上升到了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位置。汽车是最能满足人们“行”的需求的消费产品。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消费迅速增长,逐渐成为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带动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一支生力军。  【关键词】 汽车 消费
期刊
【摘要】 本文将着重就“目光执法”这个社会现象浅议其社会影响,分析执法的目的与本质。  【关键词】 执法 人权 执法的本质  城管执法往往给我们留下血泪四溅、冷酷无情的印象。与此不同,重庆市近日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执法方式,譬如:“微笑执法”、“劝说执法”、甚至“目光执法”。系列执法方式的推出,一时间颇受社会各界关注,众说纷纭。  “目光执法”是指城管在执法时用眼神整治路边摊贩,即众多执法人员将违法摊
期刊
【摘要】 预约制度是合同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关于预约合同的效力有强制缔约与强制磋商等学说相争鸣,然而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上各家学说又总显得苍白无力,对预约合同的解除等事项进行研究者更是少之又少。以一个审判实践中遭遇的案件为切入点,梳理预约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学说,以期对预约合同的效力和预约合同解除等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预约合同 预约的效力 解除  甲有私房欲出卖,与乙协商后签订一份预约合同
期刊
【摘要】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通过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企业文化建设对核心竞争力发展的作用分析,提出了要基于核心竟争力建设企业文化,就要造就企业家队伍、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创建学习型组织。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不断面临着来自国内与国外的持续竞争压力,企业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摘要】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诸葛亮的人力资源策略为切入点,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胜任力开展探讨,旨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校学生的自我塑造提供参考意义。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学生 胜任力  三国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不仅是一位战绩卓著的军事人才,更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他的管理思
期刊
【摘要】 交际是口语训练的核心目的,大学生口语交际具有互动式情境化特点。在教学中,要创设一种参与情境,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角色并融入情境任务中,亲身体验任务完成和目标实现的全过程,教学中要坚持多学科相融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 设情境 分角色 情境化口语训练 途径  培养有口才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口语交
期刊
【摘要】 教学后记是教师教学后的日记、反思。任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关键在于是否作认真的总结,并进行分析研究。简要叙述了写“教学后记”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的意义,以及对如何写“教学后记”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教学后记 教学活动 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后,对自己原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
期刊
液化天然气(LNG)能够实现天然气(NG)的液态储运,其储存条件常为-162℃、0.14MPa,在供给用户使用前需被汽化,汽化过程会释放大量冷能(860~883kJ/kg)。目前,营口港LNG接收能力约300万t/a,占我国LNG接收总量的7%,其可利用的冷功率为65MW,折合电能约10亿kWh,但目前尚未对其加以利用。同时,在营口市大石桥地区,菱镁矿资源己探明储量占全省82.2%,占全国56.9%,占世界16.3%;每生产1t MgO制品至少会产生1.1t的CO2,以2013年为例,全年至少产生了400
【摘要】 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适应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载体,中外合作办学对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培养国家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趋利化经营、办学层次较低、学科结构不完善及党建工作弱化等问题。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野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和作用,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策略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