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与阿扎司琼对小儿斜视矫正术术后疼痛及呕吐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ryonec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术前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与阿扎司琼对小儿斜视矫正术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6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标准的Ⅰ~Ⅱ级、年龄8~14岁、择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均采用异丙酚、芬太尼及阿曲库胺全凭静脉麻醉,根据诱导前辅助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n=20):FA组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1mg/kg+阿扎司琼0.2mg/kg;F组给予氟比洛芬酯1mg/kg+等量生理盐水;A组给予阿扎司琼0.2mg/kg+等量生理盐水,均在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观察术前、术始、术毕、术后各时点的镇痛评分(VAS)及血糖变化,并观察各组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部疼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FA组和F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各时点A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FA组和F组(P<0.05),FA组和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 术前氟比洛芬酯与阿扎司琼联合应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既可明显改善术后疼痛又能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最常见的眼后段疾病之一,属临床自限性疾病,有关其是否需要治疗以及如何治疗一直存在争议.光动力疗法(PDT)治疗“中浆”的进展,再次引发了国内眼科医生的关注.现对“中浆”发病机制认识的改变以及对“中浆”治疗理念的变迁进行探讨,对“中浆”是否需要治疗、PDT治疗“中浆”是否更具有优势、经济上是否值得以及治疗安全性等问题进行评述。
患者男,20岁.因自幼发现双眼视力差,且呈进行性加重于2010年4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家长于其3岁时发现其视物不清,双眼球不能固视且夜视力差,当地医院诊断弱视,以佩戴近视眼镜治疗.本科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05,左眼30cm指数,双眼矫正视力不能提高。
期刊
细胞周期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过程.随着对细胞周期及其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细胞周期调控参与众多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细胞周期调控与眼部疾病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可以为某些眼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目的 探讨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98例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随访时间3~25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前81例代偿头位者,术后消失45例,改善33例,立体视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根据术前检查结果选择术式: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平均矫正10.41△ (SD-4
目的 评估Galilei Ⅱ、Pentacam和IOLMaster测量近视人群前房深度(ACD)的差异性、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40名近视志愿者(40眼),等效球镜度为-1.00~-8.00 D,平均(-4.40±1.80)D.分别应用Galilei Ⅱ、Pentacam和IOLMaster 3种仪器测量ACD,检查顺序以随机方式确定.采用Bonferroni矫正的重复测量方差
青光眼是眼科临床中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和手术控制眼压,单纯的降低眼压并不能有效地防止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程序性死亡所引起的视神经进行性损害.自视网膜神经保护概念提出以来,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和保护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文中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死亡机制及对视网膜神经保护措施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frequency-domain 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fdOCT)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特征、相关性以及与视力的关系.方法 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
患者,男,39岁.于2012年2月5日车祸致头晕,伴右眼视物不见、眼部出血、眼红眼痛,有短暂昏迷史,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于当地医院急诊诊断为"脑震荡,头部多处破裂伤,右眼球破裂伤".当日因治疗脑外伤疾病而未对眼部伤情行进一步处理,于伤后12 d行"右眼球破裂伤清创缝合+前房冲洗成形术",术后右眼视力光感.2月29日转入我院.一般情况:有嗜烟酒史,全身情况尚可,否认风湿病史.眼科检查:右眼无光感
期刊
目的 探讨单纯单眼内直肌截除术和2.5~3.0mm单眼外直肌后徙+单眼内直肌截除术对视近时斜视度在15△~25△之间的小度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0例患者行2.5~3.0mm单眼外直肌后徙+单眼内直肌截除术(A组),15例患者行单纯单眼内直肌截除术(B组),术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视远和视近的斜视度以及视远和视近的斜视度的差值,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正位率、恢复双眼视例数和恢复近立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33只眼)(眼压≥40 mm Hg)患者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组),37例(37只眼)(眼压<40 mm Hg)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前房形成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脉络膜暴发性出血,视网膜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