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关照下的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n22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水平以及教育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在现今社会中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进行推动,使得教育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已经成为教育行业达成的共识。因此在进行教育扶贫中,需要对教育扶贫模式的系统,进行有效的梳理,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扶贫模式发展效果。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整合改革中,进行跨界协同是教育扶贫模式的重点。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内生发展问题,需要进行及时解决。鉴于此,在对教育扶贫的发展经验中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师资水平,是制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进行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中,需要将实质水平的提升作为重要的发力点。本文试图从教育实践中,就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扶贫中的作用以及教育信息化对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推动等方面进行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相关人员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贫困地区    教育精准扶贫    教师专业发展
  引言:
  强化教育脱贫是民生脱贫致富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企业具有直接性影响,大幅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能够有效的组断贫困代第相传的恶性循环。据此需要对教育扶贫进行实际的经验总结,以及实践和创新。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需要进行教育的扶贫,因此需要从一线教育工作者中着手,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进行相应的解决。通过扶贫提升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能够起到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进行带动的作用,进而使教育帮扶情况得以发展的态势进一步增强。在进行相应的考察中发现师资水平是制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重点,因此进行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才能使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核心瓶颈得以突破,为其现有的教育扶贫模式进行优化,使其能够与先进的教育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促进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在农村教育发展中,需要对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进行提升,使得贫困地区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得以优化,内容得以提升,进而实现精准扶贫的效果和目标。
  一、对现今已有的教育实践场域的扶贫模式进行评析
  教育扶贫是国家进行扶贫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扶贫的引导者,又是治贫的先导者,具有持久的扶贫效力,通过不断的进行历史参照,发现中国的扶贫模式主要有参与式扶贫模式、救济式的扶贫模式和开发式的扶贫模式,精准扶贫模式主要包括金融扶贫模式、电商扶贫模式、产业扶贫模式以及旅游扶贫模式四种[1]。现阶段已有的教育实践场所中的和平模式,运用的是金融扶贫模式和电商扶贫模式,两种基础模式进行教育扶贫,主要包括利用建设网点进行资源输送和以提升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进行教育扶贫的模式两种。
  二、教育信息化作用于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耦合性和有效性
  2.1教育信息化理念强化了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目标
  真正要实现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就要对该地区的教育进行精准扶贫,抓住其中突出的重点进行贫困治理[2]。将扶贫对象进行精准锁定,使其在贫困地区发展中一对一的精准解决。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运用到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在互联网+关照下的教育信息化是用互联网多元化的一个共生场地,能够有效的将互联网作为其生产生活的要素,并成为生活共享的重要平台,进而加快经济社会模式的运行和共享,使其成为开放的新模式。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目标,不仅仅是对贫困地区现代教育化的理想标准更是需要借助互联网+进行教育信息化思维理念的提升,使得贫困地区能够掌握教育信息化的能力,促进教育和谐整体发展,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优质化效果。
  2.2教育信息化技术引领了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方向
  互联网+关照下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运用于教学中,能为教学的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和创新,使其发生根本性的改变[3]。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将广泛的知识引入大脑中的过程,也是将知识信息进行广泛传播的过程,其传播和引入的方式对于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和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现阶段新媒体技术的引进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不断地深化和变革,使其更加满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此类变革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整个时代发展下人们学习需要的不断提升。
  2.3教育信息化文化渲染了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环境氛围
  互联网+关照下的教育信息化是对现代知识结构的构建,在信息教育中多媒体技术不断的被应用于各个教学环境中,使得教学越来越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为信息化教学形成一种文化教育,模式化的教学环境,使得信息化教育更加的轻松平等开放,而教师也可以弥补自身具有的传统教学的缺点,运用平和的心态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效果。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和文化交流结合的方式促进其得以在新时代的潮流下,不斷的发展和进步[4]。相对简单纯净的网络文化环境,能够有效的促进信息技术和教学文化的交流,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了新事物新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运用。
  三、教育信息化有助于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探索模式的前进和发展
  3.1构建以六方联动为主轴的教育精准扶贫互动机制
  贫困地区可开发的自然资源并不缺乏,而真正缺乏的是将资源变为现今需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财富,把其变成可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5]。基于现今已有的教育扶贫模式教育扶贫在阶段性取得的胜利,可以对教育信息化在贫困地区进行教育精准扶贫的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将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升作为整个教育精准扶贫工程的关键内容,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能够有效地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只有在教师队伍中着手,才能从内援上提升其专业化的发展水平,才能促进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本着精准认识、精准技术、精准诊断的管理理念,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脱贫的整体技术支撑,构建出教育信息化管道下的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新模式,使其化解与阻隔贫困问题的产生,由此可见,此种模式具有前瞻性意义[6]。以信息化关照下的大数据可以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媒介,成为构建政府主导、高校为智力依托、企业为技术支持的教学结构,进而展开政府、高校、进修校、企业、农村薄弱学校、城区优秀学校六方联动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为教育精准扶贫环节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   3.2精准诊断扶贫阶段
  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模式的开展,有效地为精准诊断扶贫阶段的构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是此阶段工作的开展更加的顺利[7]。此阶段需要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的信信息技术,建立精准动态扶贫模式,成立信息互动互联的教育精准扶贫数据库,对每个贫困学校建档立卡,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料得以保存和录入,进而全面监测,动态管理,使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贫困教育扶贫系统,进而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3.3分类指导扶贫阶段
  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模式的运用,能有效的利用个性化资源对信息化下的教学手段进行贫困地区的精修教学辅导,进而成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社会化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贫困地区教师专业的发展[8]。根据精准诊断的结果,可以有效的将扶贫能力、扶贫精神、扶贫知识三个方面。从知识扶贫的角度而言,其承载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对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知识传递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的运用,提升教学效果。从能力扶贫角度而言,教师的能力是教育效果实现的基础,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发挥其职业具有的特点,在课堂中带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并且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在不断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从精神扶贫角度而言,精神是学习的动力,能够促进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活动,因此针对精神扶贫,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虚拟交流平台,促进教育,平等,互动共生,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以有效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作为富国强民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在企业发展中对精准扶贫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精准扶贫中需要信息化教育,为其进行有效推动,保证教育在扶贫中的效果得以实现。教师作为教育改革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理念传播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精准扶贫的进程具有推动作用,在信息化发展中运用信息化手段,使得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在扶贫中得以有效体现,并以此为前提下构建出教育信息化观,进而使得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新模式,在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照耀下能够精准发力,有效监督,发挥其前瞻性的重要意义,使得脱贫脱困的步伐不断前进。
  参  考  文  献
  [1] 魏顺平、袁亚兴、吴淑苹、张红丽. 基于云服务的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模式研究——以国家开放大学扶贫实践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 No.404(09):79-86.
  [2] 张亮, 李秋锋, 刘利锋.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的研究[J]. 时代报告:学术版, 2019, 000(010):P.166-167.
  [3] 贺璨, 李明江.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对策研究[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 v.40;No.213(01):107-109.
  [4] 蹇世琼, 彭寿清. 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何以可能:社会融入的視角[J]. 当代职业教育, 2020, 000(002):17-22.
  [5] 柳晓明, 贾敬全, 黄利文. 经济新常态下教育精准扶贫的机制优化与路径选择——基于大数据视角[J]. 临沂大学学报, 2019, 41(001):130-139.
  [6] 左明章, 向磊, 马运朋,等. 扶志、扶智、扶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建构[J].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03):15-21+35.
  [7] 范卿泽, 张健, 钟儒成. 基于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现状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19, 000(006):92-96.
  [8] 李天悦. 乡村振兴战略下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问题研究——基于陕西省商南县[J]. 智库时代, 2019, 177(09):110+113.
其他文献
【摘要】 在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最好的时期,借助互联网使高中数学教学不再枯燥无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方面的运用多种手段去化解困难。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如何将互联网与高中数学课堂结合的分析,以期为改善在高中学术教学培育中应用互联网的问题丰富相应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互联网时代  引言:  現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
【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有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大数据时代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尤其是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将大数据技术进行有效利用。不仅能够促进教学与大数据的有效融合,同时也能够增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降低高等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所以为了促进高职数学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本文围绕着高等数学教学,对大数据
【摘要】 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核心素养和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当前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来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应用,以改变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适应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满足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保障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水平,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新工科背景下和 OBE 理念指导下,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混合式课程为例对教学混合模式进行摸索与实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切实推动了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 新工科 混合式教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
【摘要】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待商榷,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提高,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加强教學改革工作,焕发学生内在学习的活力,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积极的引导和培育,让学生们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  引言:  有效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持续的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加强反思,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教学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其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逐渐成为教师在教学上重要的教学工具。随着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对于传统教具的使用率越来越低,从而使得现在在教学方式上出现了单一性的教学,仅仅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逐渐的向形式化发展,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在小学期间,针对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中,不可以单单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应该将其与传统教具进行
【摘要】 融媒体是基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将媒体融合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应用,可以极大程度地发挥媒体融合技术的优势,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物理学习体验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媒体融合 物理实验 物理教学  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融媒体时代赋予了媒体行业人员新的使命和任务。在党和国家对“媒体融合”的高度重视和不断推动下,我國新的媒体融合、建设、发展、传播矩阵
【摘要】 高中《美术鉴赏》主要以鉴赏为主,有限的图片、影音辅助展示已不满足现代美术课堂需求和学习体验,融合信息技术化的学习方式多维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多方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信息技术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快捷、高效,学生获取知识、体验更加深刻。信息化的介入,使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有助于培养学生
【摘要】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体育特长生又叫高水平运动员,是指经过教育部(省市县)批准的招生高一级学校根据该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的建设需要,推进素质教育,从参加统一招生考试的学生中特招有体育特长且又符合高一级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的学生。  【关键词】 信息 训练 体育特长生  一、 国内外学生
【摘要】 理工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互联网时代培养科技人才和大国工匠的重要阵地,本文就如何在理工科《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从教师培养、课程建设和课堂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举例说明如何将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相结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理工科 计算机网络 思政教育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