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的“陷阱”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发现现在有许多导游都会在旅途中“忽悠”游客买东西,我就经历过。请听我慢慢道来。
  那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新疆玩。我们去吐鲁番的葡萄沟时,看见有葡萄干卖,而且很便宜,20元一公斤,便买了几包。可导游却不屑一顾地对我们说:“这儿的葡萄干有什么好!走,我带你们去农民家买。”农民一见来了这么多人,开心极了,马上拿出各种葡萄干,眉开眼笑地对我们说:“我这儿的葡萄干很好哟,吃了能健身养颜,大家都来买哦!”我们一问价钱吓了一跳,那儿的葡萄干价格最低也要40元一公斤,还有一二百元一公斤的呢,比葡萄沟卖的至少高出一倍。我们团队好多人又买了许多,这下导游可开心了,脸色也由阴转晴。可我们上车一尝,和先前买的葡萄干味道差不多,但价格可差得多了。
  到了乌鲁木齐的一家玉器店门口,导游又开始“忽悠”了:“这家玉器店里卖的可是正宗的和田玉,去看看吧。”我们一进去,立刻被标价惊呆了,因为那儿的玉器最便宜也要上千元,接近一张机票的价钱,我们便没有买。然后,我们自己去了一家玉器店,同样的东西却只要100元。
  我很奇怪,便问爸爸:“为什么导游老‘忽悠’我们?”
  “因为现在各家旅行社的旅游费用都很低,但他们不想亏本,所以就一个劲儿叫游客购物,这样有回扣可拿。”爸爸说。
  听了爸爸的话,我想:假如我是导游,即使亏本我也绝不会去“忽悠”游客,因为每个人都要诚实守信,不能见利忘义。
  
  评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假期出门旅游是小孩子最高兴不过的事了。一路观风景,尝美食,好不自在逍遥。而林钧雄小朋友却是个人小心大的有心人,在旅途中,他注意到了导游忽悠游客购物消费的现象。最值得称道的是,小作者不仅留心了,而且有了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写出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三 木
其他文献
备受诟病的商场、超市进店费仿佛与独立开店经营酒品的毛先生沾不上边儿。令人意外的是,他最终着了此“道”。要不是法院依据行业惯例,按公平原则依法补全当事人合同中欠缺的意思表示,他那5000元进店费恐怕一分钱也要不回来。  毛先生日前告诉记者。零售不交进店费不卖你的货行业的整体利润率较低,大型超市在5%左右,商场可能高一些,也只有20%,如果单纯依靠商品进货的差价,绝大多数零售商都会赔钱。作为酒品经销商
我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爱大自然,爱大自然那无限的生机。  有时,闲着没事,就悄悄地来到田野里,坐在田埂上,用水灵灵的大眼睛凝视着碧蓝碧蓝的天空。我看见天空不时飘着几朵白云,白云一会儿变成一只温顺的绵羊,一会儿变成了一只调皮的小猴子,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威武的狮子……  有时,我来到小河边。河水清澈见底,还能看见河底的卵石,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还不时地吐着泡泡呢。真有趣!一天,我看见一只引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