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党委在构建高校政治认同中的领导作用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o_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党委作为高校的领导核心,在构建高校政治认同中应当发挥领导作用。因此,高校党委在构建成员政治认同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加强党委领导和构建政治认同之间的关系,将培养成员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以及政治行为作为构建政治认同的基本思路,从创造执政绩效、构建制度保障以及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三个路径不断增强高校成员的政治认同。
其他文献
珲春是“一带一路”北向新通道的起点,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冰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在此背景下,推进珲春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促进珲春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构建吉林省对外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对于区域发展至关重要。
为助力“急难愁盼”民生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奉贤区人大常委会于2020年对2017年-2019年政府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回头看”,并对政府实事项目运行机制开展专题调研。在学习参考兄弟省市人大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区人民政府实事项目的监督办法(试行)》,对政府实事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并于区五届人大七次会议上首次对政府实事项目进行票决。本文结合对政府实事项目运行机制的调研和奉贤区人大常委会的監督
江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来看,江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绝对值持续加大但相对值逐步缩小、平衡性处于较低层次但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二元经济结构、收入分配制度、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教育投入等因素影响。因此,江西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议要不断改善二元经济结构、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提升教育水平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党实现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普遍的“小康”,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从物质和精神双重维度回顾党反贫困传奇的书写、感悟党对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凝聚,展现脱贫成果的来之不易、彰显民族精神在当代的体现,对于党领导人民坚定理想信念、迈入新征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由于对文化和制度的不同理解,近代以来学界的文化制度建构理论大致分为“限定式”建构、“结构式”建构和“生成式”建构三种模式。其中,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成式”建构模式强调文化生成的实践基础,认为现实的人是推动文化生成、传播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建构文化制度的目标是发展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构即依照“生成式”建构模式,在已有历史基础上,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立足基点,以人民为中心,在把握文化整体性中突出文化的意识形态根本属性,
文化自信是激发国家发展生命力、凝聚力和创新力的内生动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基石。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梦的践行者,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大学生辨识文化意识形态属性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引发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共鸣;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