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李敖:他的价值观就是他自己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xiao032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敖去世了。
  按中国人的习惯,好像死者为大,不该说什么不敬的话,但我觉得李敖自己恐怕对“死者为大”这个说法都会嗤之以鼻,我们好像也犯不着太自作多情,說实话就好了。
  真要说实话,我就想说说我的困惑:那么多人说李敖的文章如何如何好,可到底好在哪里?我真是没看出来。
  可能这和年代印痕有关。只有在某个特殊年代读到李敖的文章,才会觉得特别好。过了那个年代,就会觉得奇怪:好在哪里呢?
  这有点像柏杨。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我少年时候特别爱读,觉得简直写得太好了,文章居然可以写得这么有趣?现在再读,甚至会觉得有点尴尬,尤其是动不动来个“呜呼”,真的让人很不舒服。
  我少年时代没读过李敖,也就一直没看出他的好来。在我看来,单论文字的话,他写得挺一般的,匠气多于灵气,也完全没有创出一种文体,不要说跟鲁迅比,就是跟王朔、王小波他们比也是不如的。鲁迅的书我可以一读再读,但是我不相信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反复读李敖。
  李敖的真正优势是他阅读量大,对资料的掌握比较好,还有斗志昂扬,但无论是思想上还是问题上,都没有什么独创性。要说当大师,我看还是算了吧。
  至于“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这就是个笑话嘛。
  但是李敖对这句话自己信不信呢?
  我觉得也信,也不太信。
  这个有点像一个试探,就像人借酒遮脸的时候,借机胡说八道一些话,进可攻退可守。你要是当真话听,那就是真话,你要是当酒话听,他就打个哈哈过去了。
  人家是以酒盖脸,李敖是以狷狂盖脸。你要是当成狂人浪语,那他就当个浪语,你要是点头同意,那他就顺着杆子往上爬了。
  凡是以狷狂盖脸的人,往往都没有一个真正坚守的是非观。
  李敖后二三十年的言论,好多人叹息他晚节不保,是老糊涂了。其实我觉得并不是这样。老了老了,人是会变得保守或者固执,但是没有谁会在价值观上发生真正的翻转。李敖看着翻转了,其实都是表象。真实的原因可能是:他根本没有一个真正的价值观。
  他不在乎价值观。他只在乎自己。
  这就是所谓的才子。
  中国的才子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啊。
  中国是有这个传统的,就像李白。
  李白就是个天字第一号的大才子。他脑子里就没什么价值观,没有什么特别坚持的是非观念。
  李白全部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紧紧围绕着一件事:李白这个人真了不起啊。
  其他的东西在他脑子里也有,但是分量很轻。如果李白的精神世界的版图有中国这么大,那么什么价值观什么其他人,在里头占的分量最多有海南岛那么大。
  安史之乱爆发了,李白啥态度?
  李白说“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意思他一出山就能平定叛军。狂妄是挺狂妄,但立场也是有的呀。可是一转脸他就又说“颇似楚汉时,反复无定止”,觉得叛军也好,朝廷也好,哪有什么对错?
  所以他是没有固定立场的,只要能让他显得牛逼就好,除此之外就都无所谓。他要是被安禄山抓了,当然也就投降了,反过来就会幻想着替安禄山一举灭了唐朝。
  只有一件事会让他立场坚定,那就是自己被欺负了。
  要是李隆基没有对他以礼相待,反而把他关起来个十年八年,那李白肯定会猛捧安禄山,“圣人起幽燕,挥戈下长安,独夫窜西蜀,黎庶尽开颜”,说不定还会移民到东北呢。
  李敖是才子,而柏杨不是,这是两个人的本质区别。
  柏杨的才具我觉得多半是不如李敖的,知识面恐怕也差得很远。但是柏杨有一个很坚定的价值观。
  现代人读他的书,也许会觉得有些浅,也有些偏激,但是你会感受到在那些文字背后一份对家国、对人世的执着感情。他坚信这个世界是有对错,有是非的,这些对错、这些是非并不是由他个人一时境遇所决定的。这样的人不可能有李敖晚年的言论。
  因为他是有坚定价值观的。而才子往往是没有什么坚定价值观的,他的价值观就是自己。
  我记得看过一句话,谁说的忘记了。这句话说:“人一以才子自居,便不足观。”我觉得这话说得挺有道理的。
  李敖对自己的期许当然比才子还要高,但是在我看来,也就是才子念头的升级版。说到底还是古代才子一族。
  人一入才子族,就忍不住搔首弄姿,做出种种自恋样子,恋爱交际时也会有不少丑陋不堪之处,然后又觉得这是风流,或者是小节。
  有人拿鲁迅和李敖比,你能想象鲁迅老了以后,会写一本书,把自己叫大师,然后编个小姑娘来崇拜自己吗?这个场景不光读者想象不出来,鲁迅自己写着写着,恐怕会恶心得把盲肠都吐出来吧?
  当然了,才子也有可爱的一面,比如天真。
  李白就很天真,天真到了没心没肺的地步。李敖呢?我觉得可能也是天真的。那种狷狂里有一种婴孩式的天真,就是觉得这个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
  (云凡摘自《博客天下》)
其他文献
去年特低落的时候,一个朋友告诉我要爱自己。我问怎么叫爱自己?她说怎么对你在乎的人,就怎么对自己。   比如:太忙了,自己想省略午餐的时候,想象要是自己在乎的人没空吃午饭,我肯定不准,哪怕不能自己下厨,至少也要买份有营养的外卖送过去。然后把自己想象成那个人,给自己订一份外卖。   拖延症犯了,坐在书桌前磨蹭半天都看不进去书,自暴自弃。想象读高三的表弟如果在磨洋工,我一定会温柔地鼓励他。然后同样温
在人工智能时代,一切边界都模糊了。  今年7月,微软基于情感计算框架的人工智能“小冰”在中央美术学院首次以画家身份举办个展《或然世界》。  就在两个月前,小冰继诗歌和演唱之后,解锁了绘画技能,她化名“夏语冰”参加中央美术学院2019届研究生毕业展,但没有人识别出她的真实身份。  在小冰个展开幕当天,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抛出一个问题:或然世界,也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和我们此岸的世界不太一样的
回答我一个问题,你最爱吃的东西是什么?不局限在零食范围。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充其量使你小小烦恼的,是你的最爱吃里有几项并列。那么我要问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那一样食物你最爱吃?  可还记得第一次吃那种食物?何时何地何人何事?请让记忆苏醒,让真相呈现。你看见了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事情?  比如我,我很爱吃饺子,还有瓜子,还有自助餐。我看见了小时候,我妈亲手包饺子,我帮她塞饺子馅,下锅煮,放调味品,热
美國专栏作家温契尔几十年间,既在报纸上写文章,又在电台做广播,成天散布流言蜚语。他的读者和听众居然多达5000万。  这真可以算得上一位造谣大师了。一派胡言,竟然会引起美国三分之二成年人的兴趣。这实在让人悲观。  但是,5000万人听着他,却未必相信;相信的,也未必喜欢他。  那年他去世,全美国来给他送葬的,只有一个人。我不忍心对一位死者幸灾乐祸,但毕竟对谣言的问题产生了某种乐观。  居然,送葬的
接头暗号真的像影视剧里一样神秘莫测吗?接头暗号这样的密语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古代接头暗号:暗语和源流   接头暗号,就是彼此间用声音、動作等特殊方式约定的联系时的暗号,用来识别、确认自己人,进而展开下一步的行动。接头暗号的历史由来已久,其产生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了一件事:楚国大夫申叔展与萧国大夫还无社有旧交,前597年(鲁宣公十二年)冬,楚
我悲悯地望着两米高空下的土地。   地上有惨白的横条纹,一格,一格,一格,像一座没有绳索的浮桥,虚无地漂在深渊之上。身后灼烫的强烈红光又在一刹那强烈地喷涌而出,用千钧之力挤压我的每一个视觉细胞,宛如有什么东西扼住我咽喉一般。我享受着血液突突地跳动,逐渐将画面模糊成一片昏暗的油画的样子,并透过那逐渐失去视力的眼观察两米之下黑夜中我的国土。   这是我的世界。   其长与宽相当,万顷之国用横条纹
谁说我母亲目不识丁她就目不识丁了。  我母亲有文化。相当有文化。即便我们总把文化的含义狭隘固定在了识字多少、读书多少的基准上,母亲认识的字数和识字的能力也还要用“惊人”一词去形容。  她到底能认多少字?  统计是件愚蠢的事。而另外的说法在统计学的基础上,却又显得科学而精准,如希腊神话中风神艾尔洛斯吹了一股风,让风去丈量一下他即将下凡要走多远的路。风回了,他就知道天与地间的路道距离了。应该这样去描述
如果设问:全世界最具美感竞争力的有哪些国家?那么,一个基本靠谱的答案是:日本必在前三之列。在科技创新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打上艺术与美感的附加值,则是创新的成败关键。在这方面,日本人总是充满灵气且捷足先登。   但是,按照古典美学原理来看,大美,其实并不在日本。   因为日本没有大山大河。最高的富士山也只有3776米,最长的信浓川(长野县)也只有367公里。日本也没有大平原,号
豌豆黄儿北京生北京长,水瓶座大闲人。有点儿自恋有点儿话痨,文不成武不就,吃得香睡得着。特别喜欢纳兰性德。  念中学时我的学校是民乐特长校,学生一进校就要在音乐课上学横笛,初一下学期要求报第二乐器课外兴趣班,每个人都要报。我那时是典型的文学少女,心心念念白居易“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报了琵琶,结果却因为音乐老师心血来潮成立了古琴班直接把我拨了过去,理由说是看我名字觉得我应该学古琴(就这么任性)。  从初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没体验过太多有审美的仪式感。但毕竟还有些心里珍重的物件。一个铜勺子,一个锡罐,老家传了好几代的铜钱,糖果盒,一条四岁时捧在手心都怕化了的塑料项链,都让我珍重。珍重的原因,是匮乏。  这种珍重长大了也就没有了,因为不再匮乏。现在我极少见到谁,认认真真地需要一个物件,去追究、珍惜,去为一个东西停一停。人们要拥有更多的物品,先幻想它,再得到它,然后立刻失去兴趣,扔掉它。我也见着大量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