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教材习题的解读与改进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a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教材习题是由编者根据“课标”要求,经过精心选择的典型训练材料。因此,细致推敲并准确把握习题的编写意图,并在教学实际中加以体现、优化改进,是发挥习题价值功效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教材习题 解读 改进
  习题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训练思维的有效载体。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重视对例题的研究,忽视对习题的分析。很多教师往往只着眼于习题的“正确率”而忽视习题的“教育性”,甚至有时仅仅把教材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其实,每道教材习题的编排,都蕴含着编者的具体意图,需要教师对教材习题进行深度解读,用心揣摩,用足、用好每一道习题。
  一、读懂习题的基本价值
  要研读习题,先得读懂习题蕴含的基本价值。教材中每道习题的编排,既有教学知识、锻炼技能的作用,也有为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明晰数学思想、锻炼思维品质的价值。经笔者粗浅梳理,教材习题的基本价值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补充新授知识
  有些课后习题与例题知识点相对应,使学生既巩固新知识,又综合运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还有些课后习题,是对例题做出相应的变式引申,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习思辨,搞清相似的概念、方法。教师在使用这类习题前,应深入分析其所包含的知识点和编写意图等,以发挥其应有功能。
  例如图1是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教材习题。以题组形式呈现,除巩固基础计算外,还重在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和“乘加算式”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商×除数 余数=被除数”,渗透了“有余数除法”计算的检验方法。
  (二)体现课标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全新视角将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归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数感”等10个“核心词”。新教材的很多课后习题,都体现出对“核心词”的关注。
  例如图3呈现的是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材习题。题目要求学生填出数轴上的数,复习“数的顺序”。同时,通过数轴这一数形结合的呈现方式,让学生通过数轴上数的位置及两数之间的距离长短,来形象感知两数的大小关系,从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又如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材习题,借助一个情境图,提出了两个实际问题(如图5)。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体会到“观察角度不同,收集的信息也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就不同”;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良好习惯
  教材习题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平台。数学教师在使用教材习题时,绝不能以“完成解答”为终极目标,而应着眼细节,强化设计,引导学生体会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仍以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习题为例(如图7)。教材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两种情况(首位能整除和首位不能整除)对比编排,在巩固笔算基本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动笔计算前先观察数据特点”这一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二、重视习题的品质改进
  对于教材习题,除了要读懂本身意图,有时还需结合实际对题目材料进行适时、适度的重构和加工,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一)辨析型习题——充分对照,让习题内涵更深刻
  “对比练习”是教材习题中出现较多的一种题型,且常常紧跟在新授课结束后,在“做一做”中安排。一些教师在教学处理时总是浅尝辄止,不重视发挥“题组”的价值,忽略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失去了习题教学的应有价值。因此,教师应该妥善利用辨析型习题,帮助学生厘清知识、内化意义。
  (二)应用型习题——贴近生活,让习题内容更丰满
  新课程倡导“人人学有用的数学”。那么,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方法是有用的呢?为此,教材引入了很多应用型习题。这类习题的素材、场景往往来源于实际生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如果教师充分发挥其作用,甚至通过再加工、微处理,使题目更贴近当地学生的生活实际,定能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三)综合型习题——融会贯通,让习题空间更广阔
  在每个知识点教学结束或单元尾声处,教材中总会出现一些把多个重要知识点整合起来、加以运用的习题。这样的习题,旨在通过练习,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整合沟通,使认知结构更趋条理化、系统化、完整化,最终达成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美好状态。组织这样的习题教学,必须避免“机械操练”“简单重复”“以结果论英雄”等功利现象,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交流分享、要点指导、跟进反思,提升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黄龙玲,邹立坝.让数学习题更“深广”[J].小学数学教育,2015(6).
  [2]单方军.小学数学教材习题的有效利用[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11).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汤浦镇中心小学 312300)
其他文献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录入和整理是一项繁琐而又费时的工作,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等影响到数据库的质量。利用数据库中简单易学的标准SQL小程序实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库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挑战性的任务设计是关键,它能有效驱动学生学习,并能驱使学生坚持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不同的任务设计,为学生量身定做的任务设计才
【摘 要】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很丰富。良好的学习情感也可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其中,惊奇可以让任务驱动式教学更具爆发力,我们应该让课堂充满学生的惊叹之声。  【关键词】心理基础 任务驱动式教学 爆发力、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认为,教学要创设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从而使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同样
【摘 要】面积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重要的概念。那么,学生在学习面积之前对它有何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又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设计了本次前测。测试内容有平面与曲面的认知度、一维与二维的区别联系、学生对面积的印象等方面,通过测试城乡120名学生,做了数据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面积 核心概念 前测 图形与几何  一、面积的认识  物体表面是一个二维的图形,直观地感觉它所占有的
“变教为学”提倡以学为主的学生活动,教学内容要激发学生动机,凸显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离不开“变教为学”式的课堂。学生活动的内容与开展方式成为了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