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浙江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td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病害,研究探讨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治技术,对有效防控该病发生危害,保障水稻丰收具有重要意义。对浙江温岭1971—2014年,温州1982—2013年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为重发流行阶段,90年代中后期为间歇流行阶段,进入21世纪,病害发生较轻,但近年病情又有上升的趋势。解释了该病历史发生流行动态及影响流行的相关因子,探明热带风暴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品种抗性下降,以及菌源的累积和肥水管理不当,是导致近年病害再度上升流行的主因。在此基础
其他文献
通过微生物菌剂茂勃艾米乐喷施对茶叶生长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表明,施用后可提高发芽密度、百芽重,能显著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并具有一定改良土壤的功能。
以单季晚稻甬优12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考察不同用量水平的控释尿素处理和当地推广的配方施肥处理在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方面的表现,研究本地区应用控释尿素减少水稻施氮量的适宜比例。结果表明,应用包膜控释尿素,在较配方施肥减少氮肥用量30%条件下,作物产量无明显差异,氮肥利用率提高50%。
为明确硫肥对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GMP)粒度分布的影响,以优质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研究不同硫素水平条件下小麦籽粒GMP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麦GMP粒径分布在0.37~300μm。在施硫0~60 kg·hm-2,随着施硫量增加,硫肥显著降低12~120μm颗粒体积百分比,增加>120μm颗粒体积百分比,说明适宜施硫能够显著提高GMP大颗粒比例。而过量硫肥(施硫90 kg·hm-2)不利
【目的】探明福建省农牧系统磷素流动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农牧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理福建省1985—2015年统计年鉴中农牧业产品活动数据和补充文献中农牧业产品养分参数,结合实地调研,使用NUFER (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模型,定量估算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