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南暴雨成因分析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76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要素场、红外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分析2012年6月26~27日鄂东南暴雨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中副高外围的高能高湿气团,中低层切变线的稳定少动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低层的湿舌以及偏南急流和偏东急流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地面暖低压和干线触发了此次强降水过程。
  关键词:暴雨;雷达;中尺度;诊断分析
  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24002
  引言
  暴雨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通常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之下,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发展而形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的迅速发展,暴雨天气给城市带来的灾害以及城市次生灾害也越来越严重。
  对于暴雨过程的研究,我国的气象工作者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展开[1-4],王迎春等[5]研究了2002年一次引发密云洪水和泥石流的局地短历时特大暴雨过程,认为此次暴雨天气是由一个中-β尺度对流系统在北京北部山区停留所造成,TBB图的等值线密集区和上冲云顶对暴雨落区有指示意义,中尺度低压和辐合线是此次对流的触发系统。朱乾根[6]通过对武汉附近的多次暴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重点研究高空、低空、边界层急流的作用,并提出其三者上下耦合是对流得以强烈发展并形成强暴雨的可能原因。孙继松[7]也对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急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本文针对2012年6月27~28日鄂东南的一次暴雨过程,综合利用多种探测资料,并结合物理量场,对此次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特征和暴雨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
  1 天气实况
  2012年6月26日夜间到27日受中低层切变线影响,鄂东南出现了一次暴雨过程,27日08时~28日08时鄂东南有7个自动站24h雨量,其中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鄂州(91mm)。
  此次降水过程有2个主要降水时段,27日凌晨3时~12时,有3个小时降水量超过了10mm;28日07时,小时降水量达30mm。
  2 形势分析
  2.1 环流背景分析
  26日08时~27日08时,受到副高西伸北抬的影响,26日08时位于湖南和江西北部的横槽的东部也在不断北抬,到27日08时横槽转为了东北西南向的槽,正好处于鄂东南上空。
  在26日20时中低层700hpa和850hpa上我国中东部地区有2条切变,一条位于淮河流域,一条位于湖南和江西的北部地区。同样受到西太副高逐渐向西向北移动,位于湖南和江西北部的切变也逐渐向北抬,在27日08时均北抬至鄂东南上空;西南急流也在逐渐加强并向西移动,鄂州市处于西南急流的左侧,北部也有一条偏东急流提供水汽输送,同时切断了西南急流的水汽继续往北输送;925hPa也有一条偏南的水汽输送带。
  28日20时高空500hpa已处于副高外围西南气流控制,中低层700hpa和850hpa切变线也继续向北移出,强降水过程结束。
  2.2 中尺度特征分析
  图2为27日08时综合图,由图可以看出,此次降水发生在200hPa分流区内,上层的辐射起到了抽吸作用,有利于中下层的幅合上升运行,700hPa的切变线压在长江一线;850hPa鄂东南有一条Td≥17℃的湿舌,925hPa有条风速大于14m/s的偏南急流和一条偏东急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地面暖低压在向鄂东南发展,鄂东南位于K指数大于36℃的不稳定区内,在湖北中部地区有条干线,触发了此次强降水过程。
  叠加27日08时高空观测850hpa风场与可见光云图和红外云图(图3a),可以看出强对流云系均分布在850hpa切变线上。从图5a的可见光云图中可以看出在鄂东地区有2个明显的中尺度对流云团A和B,云顶的突起以及云体背光侧的暗影都可以清晰的看到,说明2个对流云团向上发展得都很旺盛。其中A云团正在鄂东南的西北侧,未来将影响到鄂东南北部地区。
  从图3b红外云图中可以看出云团正好处于鄂东南长江沿线,此时云团的中心云顶亮温已经达到-65℃(208K),很低的云顶亮温说明对流云团的发展很旺盛,云顶高度很高。
  将红外云图与云顶亮温TBB的叠加,可以看出9时15分时中尺度对流云图已经影响到鄂东南的大部分地区,虽然中尺度对流云团云顶亮温低值中心位置在鄂东北,但鄂州本站上空的云顶亮温值已经达到-60℃(213K),说明鄂州本站上空的中尺度云团已经发展得很旺盛,从鄂州本站的逐小时降水量图(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9~10时的降水量已经超过了10mm。10时15分时可以看出云顶亮温的极值中心有所南落,鄂东南北部地区已经处于云顶亮温低值中心的区域,鄂州本站上空的云顶亮温值则达到了-63℃(210K),但是也可以看出此时对流云团的范围已经有所减小,云顶亮温的低值区域仅影响到黄石的北部地区,此后的过程云团继续向东移动并自南向北强度减弱,这就造成了此次暴雨过程鄂东南地区降水量分布不均匀。
  3 诊断分析
  通过诊断分析发现,27日08时到27日20时,湖北南部和东部一直处于K指数大于36℃的区域,表明这一时段内该区域的大气层结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27日20时,500hPa和850hPa上假相当位温(Θse)场的大值区也自西向东伸向鄂东南,500hPa上湖北南部Θse大于72℃,850hPa上鄂东南Θse也大于76℃,在鄂东南积聚着较大的不稳定能量。而从27日08时和27日20时水汽通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伴随西南暖湿气流,从广西南部经过鄂东南、到我国东部沿海有一条西南东北向的水汽通量大值区,水汽通量的大值中心达24g/cm·hPa·s,鄂东南的水汽通量也达14g/cm·hPa·s以上,说明有水汽从南边不断输送至鄂东南一带。
  沿西南-东北方向做水汽通量散度的垂直空间剖面图,可以看到在鄂东南有一水汽通量散度的负中心,表明了这一带有大的水汽释放。这种水汽充沛、大气层结又极度不稳定的状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 结论与讨论
  200hPa分流区内上层辐散的抽吸作用,500hPa副高外围的高能高湿气团,700hPa长江一线切变线的稳定少动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850hPa鄂东南有一条Td≥17℃的湿舌,925hPa有条风速大于14m/s的偏南急流和一条偏东急流,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地面暖低压在向鄂东南发展,鄂东南位于K指数大于36℃的不稳定区内,在湖北中部地区有条干线,触发了此次强降水过程。
  参考文献
  [1] 陈明轩,王迎春.低层垂直风切变和冷池相互作用影响华北地区一次飑线过程发展的数值模拟[J].气象学报, 2012,70(3):371-386.
  [2] 曹芳, 李昀英.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低压特征及发展因子分析[J].暴雨灾害, 2011,30(1):28-35.
  [3]朱洪岩,陈联寿,徐祥德. 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暴雨特征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 2000,24(5):669-675
  [4] 曹楚,王忠东. 一次东风波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气象科技, 2011,39(3):308-314.
  [5] 王迎春,钱婷婷,郑永光,等.对引发密云泥石流的局地暴雨的分析和诊断[J].应用气象学报, 2003,14(3):277-286.
  [6] 朱乾根,周伟灿,张海霞.高低空急流耦合对长江中游强暴雨形成的机理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24(3):308-313.
  [7] 孙继松.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急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J].大气科学,2005,29(3):445-45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试验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索了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分蘖情况、生长势、穗粒结构及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在田间管理一致的情况下,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增加水稻有效分蘖,优化穗粒结构,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每公顷产量达到7342.6kg,比对照高120.70%,比常规施肥处理高8.95%。  关键词:水稻;测土配方;示范推广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
摘 要: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查找制约春玉米出苗不全的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春玉米;出苗;不全;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澄城县地处渭北旱塬,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海拔406.9~1268m。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达2616h,平均气温12.2℃,降水量547mm,无霜期204d,是一个典型的雨养农业县。近年来,随着粮食内部结构的调整,
摘 要:针对现有应用中,不同植物对光质、光强要求不同的问题,设计了一种LED植物生长灯系统,采用恒流驱动,以单片机为控制器,通过对环境中红光和蓝光强度的采样,控制PWM输出的频率和占空比,作用于由四色大功率LED灯构成的阵列光源,对LED灯不同颜色的比例、亮度和亮灭进行调控。相比已有的设计,所设计的系统将环境的光照条件考虑在内,实现红蓝光比例可调,对不同植物不同生长阶段智能化补光,满足了植物选择性
摘 要:本文重点介绍如皋市石庄镇小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工作成效、主要做法、创建工作体会以及今后的创建工作的打算。  关键词:小麦;高产增效;创建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3003  为加大小麦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提高石庄镇小麦生产水平,实现小麦优质、高产、高效,2016年秋播,石庄镇按照江苏省农业
摘 要:通过对丹江口市牛河林区茶叶发展现状调查及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林区茶产业进一步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有机茶;产业现状;发展对策;丹江口市牛河林区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丹江口市牛河林业管理区位于武当山东麓、南水北调工程取水源头地——丹江口市水库腹部,国家级森林公园,距丹江城区15km,版图面积135km2,森林面积达1万hm2,森林覆盖率达
摘 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要求从尊重群众意愿出发来统筹城乡发展。本文以乡镇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崇礼区高家营镇部分农民进城定居意愿。结果标明,愿意定居在城市的有72%,其中愿意在张家口市的占到75%,选择在县城级的仅占到25%;愿意从事的职业类型主要是商业、服务业,占到了59%;愿意定居城市的主要理由是生活条件好、社会福利好、就业机会多、医疗水平高和城市教育质量好等。在此基础上,为高家营镇城乡统
摘 要: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干燥,昼夜温差较大等气候因素使得内蒙古地区比较适宜种植春小麦。本文利用内蒙古春小麦主要种植区的6个站点1981 ~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重点分析了有特色的中部区域的热量变化特征以及对春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的年平均温度和≥10℃年活动积温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内蒙古自治区的热量资源的增加,使得全区适宜种植春小麦的生
摘 要:满洲里地处呼伦贝尔草原西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冬季寒冷漫长,冷空气活动频繁。  关键词:高寒;极寒;影响;环流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99  1 满洲里高寒分析评价  高寒是指气温持续偏低,气候非常寒冷。  1.1 高寒天气评价标准  采用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内蒙古
摘 要:本文利用哈密气象站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ECWMF(2.5°×2.5°)、T639(1°×1°)细网格资料,对2015年6月18日发生在新疆哈密地区境内的一次对流性天气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得出:此次降水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的;降水前存在高空分流区,中低层的西南低空急流,中尺度切变线,辐合线,低层的偏东气流等多个中尺度系统;探空物理量参数指示着大气不稳定能量的聚集;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迅速发展,其施工技术已经逐渐完善和成熟,初步建立了一个不断更新的技术体系。但是由于受到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的制约,施工过程就会出现很多不足和纰漏,所以有关于园林绿化施工技术领域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园林绿化施工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基于此,本文将对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要点及保障措施进行一系列研究。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生态环境;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