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n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阅读材料是指附于教材之后的数学小史料以及数学小知识等。这些材料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重要数学概念的背景介绍、知识延伸和实际应用。
  [关键词]数学 兴趣 氛围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数学化的社会”中,数学阅读已越来越显得重要,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逐渐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1、开展“数学阅读沙龙”,营造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习惯的基础。为了营造氛围,教师可以开展“数学阅读沙龙”,规定每周某段时间专门进行数学阅读,让学生带一些好的数学读本、数学杂志(如:学习指导报、小学数学报)到学校,和其他同学交换阅读,并交流读书心得。如介绍一道新颖题;介绍一种解题的好方法;讲述一位数学家的感人故事……渐渐地,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上数学课的热情高涨了,知识面也拓宽了。
  2、充分利用课外数学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材料是指附于教材之后的数学小史料以及数学小知识等。这些材料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重要数学概念的背景介绍、知识延伸和实际应用。材料中往往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题技巧。如新教材中,学习完负数后,教材就有“你知道吗?”的内容,介绍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我国古代使用负数的情况。还有学习了时、分、秒后,教材介绍了“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用一种滴水的器具来计时,名叫沙漏”。一方面介绍一种古代计时工具,同时还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激励的评价语言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言行将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引导性的或富有激励的评价语言将显著地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积极性。如:(1)你读得真仔细!(2)你懂得的数学知识可真多!(3)通过阅读,你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4)再仔细阅读,从下往上看,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1、阅读的自觉习惯
  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设置思维陷阱在教学中起到了特定的作用,通过设置思维“陷阱”,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最终获得比正面的直接的学得更牢固的真知。在一节六年级的复习课,可以设计这样一份练习卷:
  (1)请你把所有的题目读完后再解答。时间是5分钟。
  (2)2至6题为本节课复习的相应练习题。
  (3)在练习纸的右上方填上姓名。由于大多数同学没有仔细读题,急急忙忙开始答题,结果当然不可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只有个别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当知道原因所在时,所有因没有仔细阅读题目而“上当”的学生才恍然大悟。有了这次亲身经历的“受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仔细阅读的重要性。
  2、阅读的动口习惯
  在教学揭示出小数的性质后,让学生读一读小数的性质的内容,然后问学生,应该注意哪几个重点词语?并让学生举例说明为什么?学生自己会自觉注意到这一性质中的两个重点关键词:“小数”、“末尾”。学生加强理解是在小数的末尾(而不是整数的末尾,也不是小数的中间),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才不变。此后,学生在阅读这一内容时,就会重点有意的读出这个关键字,加深了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使知识内化。
  3、阅读的动手习惯
  首先,阅读的动手习惯表现为动笔圈画,划注引思。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符号表示来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我阅读理解、掌握心中有数。特别是在进行“文字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边读边画的习惯,把初读题目时遇到的注意点圈画出来,解题时就会留个心眼,醒目的记号会提醒自己。
  其次,阅读的动手习惯还表现在动手操作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边看内容,边动手实践的习惯,通过亲身剪、拼、折、量、摆、画、观察、比较、体画一画、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然后观察比较得出面积计算的公式。可见动手操作的习惯,验,感悟新知,深入理解。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时,都是让学生有助于学生经历新知识的探索过程,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建构新知。
  最后,阅读的动手习惯还表现在动笔列举演练方面。读中演,尝试演算验证推理;读后练,形成技能技巧;练后再读,反思失误,总结经验,回顾内化。典型的就是计算的阅读,当学生理解领悟了算理,知道了计算的运算顺序后,就应该多加练习计算题的计算,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又如解决问题时遇到有多种解题方法时,通过尝试演算每种解题方法,在比较中得出较为简单易行的解答方法,内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4、阅读的动脑习惯
  在教学《认识比》时,在揭示了比的意义后,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的内容,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完了以后,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阅读,你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识?等学生说完后,教师又提出几个问题来反问学生:通过阅读,你认为比和除法、分数又什么关系呢?你是怎样理解的?把你理解的内容和同座位交流。引导学生自阅读不断地思考,从而让学生自己在阅读思考中掌握知识点,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在小学阶段教师从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抓起,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最优的阅读习惯,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思维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个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地理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水利建设、生物、土壤、地貌等等,内容全面,知识广泛,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祖国、认识乡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要教好地理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针对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需要  学生的发展主要是由他们参与教学管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欣梦颗粒的镇静催眠作用;通过临床观察初步评价中药6类新药欣梦颗粒治疗失眠症(心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特点,初步考察欣梦颗粒的安全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学生要通过对不同文本的阅读,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尤其是要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1、要引导学生整体全面把握文章的内容  整体把握课文的文化内容,是文章阅读的重要一步。先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与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紧密结合, 一旦学生形成了自我教育的良好心理素质,他们就会随时随地从生活中获取各种养料,不断充实、更新自己,使思想和写作表现出明显的进步。这也如同教师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训练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而终生受益一样重要。  [关键词]作文 评讲鼓励 生活引导  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适时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阅读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备受众多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下面笔者就如何搞好语文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确定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读、写、听、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教育研究表明,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这就强调了幼儿时期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如果在幼儿时期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就可能出现学习适应困难。因此,怎样在学前期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早期阅读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