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体系视角下国家发展的新内涵、新特征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izhi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新马克思主义者,沃勒斯坦立足时代新特点新变化,运用一体化、广视角的研究方法,逐渐形成新的世界体系分析方式。国家是现代世界体系的现实载体,也是现代世界体系的推动力量。国家发展与世界经济变动、现代体系演变紧密相连,不断呈现多样、复杂的新特点、新趋势。立足现代世界体系理论,分析研究国家发展思想新内涵、新特征对于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国家发展思想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07-02
  一、现代世界体系中国家发展思想的独特内涵
  在现代体系的长期演变历史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沃勒斯坦注重从宏观整体和体系变化中去理解现代国家运行发展的基本脉络。与传统发展理论相比,国家发展具有显著特点。
  (一)不断变动的现代体系。
  现代体系既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推动国家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一方面,它具备体系构成的共同特点。正如一切体系的成长演变,新的体系也经历萌芽、初始、发展和衰落等各个阶段。体系发展既注重各要素内部的结构变化,也要关注要素和整体的内外关联。作为现代体系的主要因素,国家的生成与体系演变过程具有内在一致性。另一方面,与其他体系相比,现代体系具有不确定性、开放性和同一性等新特点。现代体系打破了传统体系中国家孤立发展、彼此分离的状态,使国家逐渐纳入现代性的全球视野中,成为共生共存的有机链条。在这种现代链条中,国家发展既受特定地域和现实状况的制约,也与世界经济的整体变化密不可分。因此,在现代体系的演变过程中,无论是中心地域还是边缘地带,国家发展不是单向的、绝对的,而是处于相对的、变化多样的体系之中。
  (二)既依存又分化的雇佣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是判断中心—边缘国家结构变化的重要标准。在现代体系的萌芽时期,商品经济、海外贸易缓慢发展,旧的劳动分工仍占主导地位。然而,在西欧,伴随长期的全面性危机,手工分工和大地产经济面临多重挑战,新的农业生产、边境贸易扩发展。新经济的孕育使劳动形式、国家结构等发生细微变化。在于与旧体系的不断斗争中,新的现代体系在经济领域取得较快发展。这种新型的劳动分工更具有活力,适应了经济发展、资本积累的迫切需求。这也促使原有国家模式不断转型变化。随着现代体系日益成熟,资本性雇佣劳动既是联系中心—边缘国家的主要纽带,也是推动现代体系和全球经济形成的重要动力。与传统劳动形式相比,新的分工打破过去单一、孤立的发展局面,使世界各国处于同一链条之中。与此同时,这一劳动形式破坏了封建中央帝国的和谐安定,使体系内部各要素流动、交融和碰撞不断加深。这种特点可能造成处于中心和边缘地位的国家相互竞争,矛盾和冲突更尖锐。所以,雇佣劳动的发展特点既是推动国家不断变化的深层原因,也是国家发展的显著特征。
  (三)曲折复杂的阶段性变化。
  国家发展过程既遵循简单到复杂的社会规律,也具有明显的独特特征。随着现代体系的逐渐完善,体系内部诸要素引发各种复杂、深刻的结构变化。这种细微的结构调整与各自国家的发展实际、世界经济新变化等相结合,使国家呈现曲折、复杂的发展特点。在体系形成的不同阶段,中心—边缘国家具有相应的发展特点。例如,在现代体系发展早期,现代体系仍处于旧体系的笼罩之下,新的发展特征仅局限于经济领域。13、14世纪是西欧社会的动荡和危机时期。长期的封建性危机不断瓦解原先的庄园经济,使原先的领主式国家形式走向衰落。只有变革新的国家形式才能走出现实困境。新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在西欧得以建立。与当时东方社会的封建帝国不同,这种模式是一种新旧体系并存的过渡形式。这使现代体系不断向前发展,为以后的自由主义国家和海外扩张奠定了基础。进入现代体系的快速发展时期,扩张和斗争成为新的发展主题。尽管扩张是现代体系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扩张建立在长期和旧体系斗争的基础之上。伴随着现代体系的逐渐成熟,自由主义国家成为一种稳定、较完善的发展模式。但是,各种形式的反体系运动成为新的力量。战后,现代体系进入衰落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心国家内部出现各种经济和社会危机;新独立的边缘国家既拥有机遇又面临挑战。总之,在现代体系的历史演变中,国家发展道路日益曲折和复杂。
  (四)鲜明多重的结构层次。
  现代体系是一个由中心、边缘和半边缘三种结构不断运动变化的必然结果。在现代体系的演变过程中,边缘—中心—半边缘结构变化成为贯穿国家发展的基本线索。从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来看,15世纪是划分不同历史的重要分水岭。全球性的國际交往、广泛的分工协作和紧密的经济链条成为现代体系历史发展的显著特征。这也是现代体系开始萌芽、形成,不断突破旧体系束缚的关键时期。与单一的旧体系相比,现代体系是一个容纳多种国家形式甚至相对抗的不同政治体系。这也成为推动这一体系运行发展的独特优势。随着现代体系不断变化,中心—边缘国家的斗争日趋激烈和普遍。但是,在这种长期对抗中,这些国家并没有改变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性质。在中心国家,出现了新旧力量的争霸斗争。比如,早期的西班牙和荷兰;中期的英国和法国;晚期的英国和美国。尽管取得霸权地位是暂时的、相对的,但是这种斗争是对新的全球经济发展的内部调整以不断巩固其中心地位。与中心国家相比,许多后发国家处于现代体系的较远端。二战后,旧的殖民体系走向崩溃,新独立的国家纷纷涌现。在这些国家迅速发展过程中,经济的依附关系和传统的国际分工仍没有改变。蓬勃发展的反体系运动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边缘化。但是,现代体系通过不断调整和变革,吸收合理因素,使中心—边缘国家的斗争保持在可控范围内。这样,多种国家力量的斗争—依存成为现代体系演变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特征。
  二、现代世界体系下国家发展思想的鲜明特征
  在现代体系的长期演变历史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沃勒斯坦注重从宏观整体和体系变化中去理解现代国家运行发展的基本脉络。与传统发展理论相比,国家发展具有显著特点。   (一)创新性。沃勒斯坦国家发展思想的创新之处在于:广大边缘国家逐渐纳入历史发展中,成为推动现代体系变化的重要部分。这是对西方社會发展理论的积极扬弃。西方发展理论是一种以发达国家为中心标准的系统理论。它强调从短时空中把握历史,主张中心—边缘国家的单向绝对依附结构。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主要包括:资本主义出现严重经济社会危机;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等反体系运动不断发展;许多后发国家取得显著的发展成就等。传统发展理论不能解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沃勒斯坦立足新的发展现实,批判吸收传统依附思想,创立了更具解释力的现代世界体系理论。现代体系更注重从整体出发,运用长时段和广视角的研究方法梳理历史,从而克服了原有理论的狭隘性、绝对化。沃勒斯坦认为,在克服19世纪社会科学狭隘的范式上,世界体系分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①在这种新的研究框架下,广大发展中国家逐渐纳入发展的全过程,成为现代世界体系演变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客观性。沃勒斯坦国家发展思想是从客观的、变化的世界体系出发,探寻国家内部生成演变的重要理论。这种客观性主要包括:第一,从现有体系的性质来说,现代体系是一种社会体系。客观性是社会体系演变的显著特点。客观性的要求决定着社会在这种研究活动中的投资分配,这样一来,研究工作就能以均衡的方式由分属于世界体系中的各个主要群体的人来从事。②在这种广泛的体系中,国家和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其他要素相互斗争、交往,形成不同结构层次的国家交互发展史。第二,从新兴国家的发展实际来看,对国家发展的客观研究是分析这些新现象的必然要求。在对非洲和拉美新独立国家的长期研究中,沃勒斯坦认为,只有通过长时段、宽领域的理论研究才能真正把握发展新情况、新变化。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沃勒斯坦彻底改变了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研究思路,采用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分析法。这就大大减少现代体系的单一性、片面性,使国家发展更客观、科学。
  (三)现实性。沃勒斯坦国家发展思想是与不断变化的现实紧密联系的。二战后,旧殖民体系逐渐解体,新独立的国家纷纷出现。国家发展思想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建立在对许多非洲和拉美国家发展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在这些现实性研究中,沃勒斯坦开始从整体出发重新理解世界历史,形成了独特的世界体系分析框架。这种理论既有利于揭示新独立国家形成的根本推动力、影响因素和现实途径,也为这些国家的现实发展指明方向。
  总之,在世界体系演变进程中,国家发展不再是单向的、孤立的,而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新特点。精确把握国家发展这种新特点对于理解现代世界体系、分析当今国际格局和预判全球经济动向具有重大牵引作用。
  注释:
  ①伊曼纽尔·沃勒斯坦:2011年英文版第一版序言,《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第13页
  ②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导言—论社会演变研究,《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第10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
  [2][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
  [3][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2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
  [4][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3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
  [5][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4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
  [6][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2006年第2版.
  作者简介:赵晨光,男,汉族,山西省昔阳县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孟子的核心思想“仁政观”进行了探讨,从构成仁政观的理论基础、经济基础与实行仁政的根本之策来把握孟子这一重要思想,并对其当时的可行性与当下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孟子;仁政;性善论;井田制;民贵君轻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04-02  一、理论基础——性善论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各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当前成为了政治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组织模式、管理体系、发展战略、人事管理模式
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红二、六军团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期间红军通过建立健全组织,加强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完善、监督和检查群众纪律,确保群众工作有章可循;灵活采用各种宣
摘要: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任務。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01-01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
摘 要:“中体西用”文化观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形成与发展的,也是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下的时代产物,在19世纪后期也一直是风头强劲的文化观念准则,虽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意义,但也招致诸多的反对与批评之声。本文就此做一些简单的历史考察。  关键词:中体西用;洋务派;维新派;体用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欧风美雨的全面危机。在这种冲击下,如何把中国从亡国灭种的险恶环境中解救出来,成为一道摆在中国人民面前亟
摘要:幼教指的是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对幼儿进行教育不仅可以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以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对其以后的道德素质、综合能力等都有着促进的作用。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还是管理,只有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才可以进一步的教育幼儿,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现阶段在幼教管理方面仍存在着“细微”的问题,需要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离退休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
新媒体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媒体形态,它以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技术支撑.新媒体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微信微博的使用,让媒体的使用更加
文章基于国有企业中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分析目前新时期开展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有效途径,以供参考.
摘要:人类主要运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感受。不同语言能很好地反映不同文化的思维特点。不同的民族由于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的不同,所具有的思想和感受也必然有所不同,进而不同的思维和感受则会对语言的表达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语言世界观, 即研究语言在世界观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洪堡特关于语言世界观的科学阐述和解释, 是其语言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民族精神,语言的创造性等几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