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国家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倡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林业资源不仅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同时也是保障生态环境系统的天然屏障,因此为了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个人在林业资源利用过程中,因为不科学的选择造林树种以及不合理的设置造林结构,加上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林业发展中出现严重的病虫害现象,限制了林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就青海地区林业发生主要病虫害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探讨防治林业病虫害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
在林业资源发展中,很多树木因为受到致病因子的感染而出现内部组织结构、生理活动以及外表和形态的异常变化,从而降低了树木的抗病能力,导致树木出现衰弱现象,在循环出现病害的过程中树木死亡。另外,若是森林中出现泛滥的害虫,从而很容易滋生虫害,这些害虫会对树叶进行蚕食,对果实、枝干以及树皮进行咬食,不利于树木的健康生长。所以针对林业出现的病虫害,工作人员应该要采取先进的方式进行治理,分析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找到有效的防治对策。
1 林业发生主要病虫害的原因
1.1 气候环境发生异常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溫室效应不断加剧,青海地区春天的温度逐渐上升,从而导致病虫害越冬的时间不断缩短,虫害度过冬季之后的存活率上升,它们逐渐开始活动,对林木造成危害,严重影响到林木的生长。同时,春天,青海地区容易干旱,土壤中没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也降低了林木的抗病能力,树木长势不佳,病虫害在此过程中严重威胁着林木[1]。
1.2 单一的造林结构破坏了天然林
在青海地区,因为当地森林资源比较少,同时分布不均,导致天然林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结构是十分单一的。随着林业的发展,在青海气候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已经增加了众多的人工造林数量,合理的规划、布局和树种选择,促使东部地区林业发展十分迅速。然而,在青海的其他地区因为气候和地势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当地的树种是单一的,这种森林系统没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若是病虫害出现的数量超过一定范围,森林系统无法承受,将会加大防治病虫害的难度,直接造成该片森林种植的经济损失,不利于林业的发展。此外,单一的造林结构导致当地的森林系统多样性的发展,内部自然循环系统不完善,对天然林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了森林整体的生态系统能力[2],若是爆发病虫害,直接导致森林资源的锐减,限制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3]。
1.3 不规范的农药使用
当林业出现病虫害现象后,相关的部门一般是采用化学方式,即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工作人员因为没有正确认识到病虫害,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经常是药物使用过量,虽然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但是其中过量的药物也会直接影响到林木的生长。加上农药使用中不规范、不科学,以及防护人员不正确的防治理念,长期以往,导致实际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佳,病虫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增加了防治病虫害的难度和防治成本,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森林生态环境。
2 加强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有效对策
2.1 加强宣传,形成科学的造林理念
为了更好地管理林业资源,虽然无法阻止气候环境对林业病虫害的影响,但是可以在实际的林业管理中加强宣传,形成科学的造林理念。针对春季温度上升病虫害增加的问题,在日常林地管理中,工作人员应该要及时清理秋季的林木落叶,进而减少病虫害越冬的场所,及时取出患病的树枝,并集中带出林地进行处理。另外,工作人员还应该要对林木进行刷白和刮皮处理,这样就会导致害虫无法在林木中进行越冬,降低病虫害的基数,这样春季越冬的病虫害减少。此外,林业管理部门在造林过程中应该要专门设置育苗基地,进行无病虫害的苗木培育,避免引进外来苗木。
2.2 采取多样化造林模式,建设混交林
在人工造林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适的林木选择,科学进行树种搭配,并积极建设混交林,对森林体系的树种结构进行改善,促使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多样化发展。同时,当地要及时改造地产林,及时去除已经受到严重病虫害影响的林木,及时更新森林林木。合理规划造林体系和结构,对不同树种进行科学搭配,确保森林系统中包括林下植物、乔木、灌木等不同种类的树木,最大化地利用当地树种,减少外来树种,从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的抗病虫害能力,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2.3 缓解不科学的农药使用情况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使用农药防治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实际农药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并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操作,进而导致防治效果不佳。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我们可以综合应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方式,使用生物、微生物以及生物农药等无公害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效地提高森林系统的抗病虫害性;利用黄板、紫外线灯、震频灯等工具进行物理害虫诱杀,或者是人工释放害虫的天敌,增加森林中动物的多样性,进行害虫消灭,平衡生态系统。
3 结语
在林业管理中,应该要针对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才去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抗病虫害能力,推动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卫东.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12):12.
[2] 孙红梅,马金彪,王淑双,等.林业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6(5):27.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
在林业资源发展中,很多树木因为受到致病因子的感染而出现内部组织结构、生理活动以及外表和形态的异常变化,从而降低了树木的抗病能力,导致树木出现衰弱现象,在循环出现病害的过程中树木死亡。另外,若是森林中出现泛滥的害虫,从而很容易滋生虫害,这些害虫会对树叶进行蚕食,对果实、枝干以及树皮进行咬食,不利于树木的健康生长。所以针对林业出现的病虫害,工作人员应该要采取先进的方式进行治理,分析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找到有效的防治对策。
1 林业发生主要病虫害的原因
1.1 气候环境发生异常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溫室效应不断加剧,青海地区春天的温度逐渐上升,从而导致病虫害越冬的时间不断缩短,虫害度过冬季之后的存活率上升,它们逐渐开始活动,对林木造成危害,严重影响到林木的生长。同时,春天,青海地区容易干旱,土壤中没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也降低了林木的抗病能力,树木长势不佳,病虫害在此过程中严重威胁着林木[1]。
1.2 单一的造林结构破坏了天然林
在青海地区,因为当地森林资源比较少,同时分布不均,导致天然林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结构是十分单一的。随着林业的发展,在青海气候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已经增加了众多的人工造林数量,合理的规划、布局和树种选择,促使东部地区林业发展十分迅速。然而,在青海的其他地区因为气候和地势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当地的树种是单一的,这种森林系统没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若是病虫害出现的数量超过一定范围,森林系统无法承受,将会加大防治病虫害的难度,直接造成该片森林种植的经济损失,不利于林业的发展。此外,单一的造林结构导致当地的森林系统多样性的发展,内部自然循环系统不完善,对天然林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了森林整体的生态系统能力[2],若是爆发病虫害,直接导致森林资源的锐减,限制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3]。
1.3 不规范的农药使用
当林业出现病虫害现象后,相关的部门一般是采用化学方式,即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工作人员因为没有正确认识到病虫害,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经常是药物使用过量,虽然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但是其中过量的药物也会直接影响到林木的生长。加上农药使用中不规范、不科学,以及防护人员不正确的防治理念,长期以往,导致实际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佳,病虫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增加了防治病虫害的难度和防治成本,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森林生态环境。
2 加强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有效对策
2.1 加强宣传,形成科学的造林理念
为了更好地管理林业资源,虽然无法阻止气候环境对林业病虫害的影响,但是可以在实际的林业管理中加强宣传,形成科学的造林理念。针对春季温度上升病虫害增加的问题,在日常林地管理中,工作人员应该要及时清理秋季的林木落叶,进而减少病虫害越冬的场所,及时取出患病的树枝,并集中带出林地进行处理。另外,工作人员还应该要对林木进行刷白和刮皮处理,这样就会导致害虫无法在林木中进行越冬,降低病虫害的基数,这样春季越冬的病虫害减少。此外,林业管理部门在造林过程中应该要专门设置育苗基地,进行无病虫害的苗木培育,避免引进外来苗木。
2.2 采取多样化造林模式,建设混交林
在人工造林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适的林木选择,科学进行树种搭配,并积极建设混交林,对森林体系的树种结构进行改善,促使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多样化发展。同时,当地要及时改造地产林,及时去除已经受到严重病虫害影响的林木,及时更新森林林木。合理规划造林体系和结构,对不同树种进行科学搭配,确保森林系统中包括林下植物、乔木、灌木等不同种类的树木,最大化地利用当地树种,减少外来树种,从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的抗病虫害能力,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2.3 缓解不科学的农药使用情况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使用农药防治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实际农药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并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操作,进而导致防治效果不佳。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我们可以综合应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方式,使用生物、微生物以及生物农药等无公害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效地提高森林系统的抗病虫害性;利用黄板、紫外线灯、震频灯等工具进行物理害虫诱杀,或者是人工释放害虫的天敌,增加森林中动物的多样性,进行害虫消灭,平衡生态系统。
3 结语
在林业管理中,应该要针对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才去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抗病虫害能力,推动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卫东.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12):12.
[2] 孙红梅,马金彪,王淑双,等.林业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6(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