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只美丽的飞蛾自由地飞翔在天地间,它无忧无虑,快乐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它的生命。
火一直生活在炉膛里,以它特有的热情和真诚感染着周围的一切。
一天,飞蛾路过炉膛,这是它第一次看到燃烧得旺旺的火。它听说火的热情会毁灭一切,但是当它看到火的时候,它喜欢上了火。火几乎同时看到了飞蛾,飞蛾的快乐和单纯也是火所喜欢的,于是它们每天远远地交流着……
不知不觉,过了一个世纪,飞蛾发现自己不再像以前一样快乐了,它感受着火的痛苦和快乐,它已经不想再飞走了,于是它告诉火说:“我不想离你这么远,我想靠近你……”
火也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跟飞蛾分享快乐和痛苦,但是它还是大声地告诉飞蛾:“不,我们就像现在这样,不是挺好吗?为什么一定要靠近呢?”
飞蛾大声说:“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不再分离……说着,俯身冲了下来……”
火惊慌了,它怕伤害飞蛾,因为飞蛾是它唯一可以分享快乐和痛苦的朋友啊:“不要啊,我会害死你的……”
火的声音还没消失,飞蛾已经扑进了火里,与火融为一体……
这就是飞蛾扑火的传说。
实际上,飞蛾扑火并非传说,而是每个人都见过的事实。飞蛾为什么要自取灭亡呢?
其实,飞蛾扑的是火光。灯光同样能吸引它们扑过来,除非是专门用来捕杀它们的诱蛾灯,否则灯光对它们来说一般并不致命。因此,飞蛾被光吸引并不是为了自杀。
蛾是夜行动物,选择在夜间出来活动,就是为了能在黑暗中躲避天敌,而趋光等于暴露自己的行踪,似乎不该是它们的习性。那么,它们为何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
蛾的历史要比人类久远得多,它们的趋光性自然不是因为人类的灯火而出现的。在人类诞生之前,夜晚最明亮的光源只有月亮。也许飞蛾的趋光性与月亮有关?最早这么想的是德国昆虫学家冯·布登布洛克,他在上个世纪30年代提出假说称,蛾在夜间飞行时,很可能利用月亮作导航工具。由于月亮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在蛾飞行时,月亮和它的相对距离没有变化,在空中的位置看上去是不动的,因此蛾可以利用月亮进行定位。例如在飞行时让月亮始终位于右前方45度的位置,就可以让自己的飞行轨迹保持一条直线。
对蛾来说,月亮就等于夜晚里最强的光。如果它们见到比月亮还亮的光源,比如灯光或火光,就会把它当成月亮来定位。但是灯与蛾离得很近,在蛾飞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断地发生变化。蛾试图让灯的方位保持不变(例如让灯始终位于右前方45度的位置),其飞行路线就不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绕灯的螺线。飞蛾盘旋而来,逐渐接近光源,最后“砰”地撞上灯,或“哧”地被火烧着。
这个解释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听上去有道理的答案并不等于事实。这个解释假定了蛾是靠月亮来定位的,这个假定本身并不能作为依据。
月亮是晚上显著的标志,夜行动物能够进化出用它定位的本能,有些动物也的确能借助日、月、星辰来定位,但是蛾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能力呢?要在夜间追踪蛾的行踪,用观察或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罗宾·贝克等人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要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在户外立了一个支架,支架的顶端伸出悬臂,上面吊着一根线,线的另一头粘在一种能长途飞行的蛾——模夜蛾的背上。当蛾自由地飞行时,可以触动电流开关,从而记录下它的运动。
不出所料,在月圆之夜,蛾试图沿着直线飞行。但是如果遮住月亮,或者用颜料遮挡蛾的眼睛,它们的飞行轨迹就会变得有些杂乱。当月亮被树林挡住后,实验人员在距蛾大约2米的地方放了一盏125瓦的灯,蛾就对着灯改变了飞行方向,保持与月亮相同的相对方位进行飞行。出乎意料的是,对蛾来说,灯的亮度并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灯的高度和大小。如果灯距地面0.6米高,蛾要在距灯3米以内才会被吸引;如果同一盏灯被放在大约9米高的位置,那么蛾在15~17米外就会被吸引。
在没有月光只有星光的夜晚,蛾似乎是用距离北极星大约95度的星星来定位的。如果是连星光也没有的阴天呢?蛾也并不乱飞,而是靠地球磁场来定位,如果逆转周围的磁场,它们的飞行方向也跟着逆转。
这一系列实验看来已经可以证实飞蛾扑火是因为把灯火误当成了月亮。是不是从此可以定论了呢?有人并不这么认为。与贝克等人的实验差不多同时,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亨利·萧也在研究飞蛾扑火的问题。他把蛾粘在塑料泡沫碎片上,放在水池里,记录蛾是怎么驾驶泡沫小船的。没有灯光时,小船在水面上没有目的地漂荡。在水面上点一盏灯,小船将向灯漂去,但是并不是呈螺线逼近,而是呈直线冲过去,少数会直直地撞上灯,多数则是朝向灯的两旁,好像是一开始被灯吸引,但最后一刻又试图逃离。亨利·萧认为这个实验结果难以用以上的流行理论来解释,因此他提出:蛾把灯光当成了晨曦。蛾夜间飞行白天躲藏,当凌晨的阳光刚刚出现时,蛾向阳光飞去,以便能发现最佳藏匿地点,然后赶快藏起来。
飞蛾扑火这个自古以来就让人感到神奇的现象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个未能完全破解的谜。不管你是嘲笑飞蛾自取灭亡的愚蠢,还是赞美飞蛾追求光明的勇气,有一点是肯定的,飞蛾并非是在自杀,而是误把灯火当成了某种对它的生存至关重要的东西,是人类的发明操纵了飞蛾早已进化而来的某种本能。
火一直生活在炉膛里,以它特有的热情和真诚感染着周围的一切。
一天,飞蛾路过炉膛,这是它第一次看到燃烧得旺旺的火。它听说火的热情会毁灭一切,但是当它看到火的时候,它喜欢上了火。火几乎同时看到了飞蛾,飞蛾的快乐和单纯也是火所喜欢的,于是它们每天远远地交流着……
不知不觉,过了一个世纪,飞蛾发现自己不再像以前一样快乐了,它感受着火的痛苦和快乐,它已经不想再飞走了,于是它告诉火说:“我不想离你这么远,我想靠近你……”
火也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跟飞蛾分享快乐和痛苦,但是它还是大声地告诉飞蛾:“不,我们就像现在这样,不是挺好吗?为什么一定要靠近呢?”
飞蛾大声说:“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不再分离……说着,俯身冲了下来……”
火惊慌了,它怕伤害飞蛾,因为飞蛾是它唯一可以分享快乐和痛苦的朋友啊:“不要啊,我会害死你的……”
火的声音还没消失,飞蛾已经扑进了火里,与火融为一体……
这就是飞蛾扑火的传说。
实际上,飞蛾扑火并非传说,而是每个人都见过的事实。飞蛾为什么要自取灭亡呢?
其实,飞蛾扑的是火光。灯光同样能吸引它们扑过来,除非是专门用来捕杀它们的诱蛾灯,否则灯光对它们来说一般并不致命。因此,飞蛾被光吸引并不是为了自杀。
蛾是夜行动物,选择在夜间出来活动,就是为了能在黑暗中躲避天敌,而趋光等于暴露自己的行踪,似乎不该是它们的习性。那么,它们为何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
蛾的历史要比人类久远得多,它们的趋光性自然不是因为人类的灯火而出现的。在人类诞生之前,夜晚最明亮的光源只有月亮。也许飞蛾的趋光性与月亮有关?最早这么想的是德国昆虫学家冯·布登布洛克,他在上个世纪30年代提出假说称,蛾在夜间飞行时,很可能利用月亮作导航工具。由于月亮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在蛾飞行时,月亮和它的相对距离没有变化,在空中的位置看上去是不动的,因此蛾可以利用月亮进行定位。例如在飞行时让月亮始终位于右前方45度的位置,就可以让自己的飞行轨迹保持一条直线。
对蛾来说,月亮就等于夜晚里最强的光。如果它们见到比月亮还亮的光源,比如灯光或火光,就会把它当成月亮来定位。但是灯与蛾离得很近,在蛾飞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断地发生变化。蛾试图让灯的方位保持不变(例如让灯始终位于右前方45度的位置),其飞行路线就不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绕灯的螺线。飞蛾盘旋而来,逐渐接近光源,最后“砰”地撞上灯,或“哧”地被火烧着。
这个解释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听上去有道理的答案并不等于事实。这个解释假定了蛾是靠月亮来定位的,这个假定本身并不能作为依据。
月亮是晚上显著的标志,夜行动物能够进化出用它定位的本能,有些动物也的确能借助日、月、星辰来定位,但是蛾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能力呢?要在夜间追踪蛾的行踪,用观察或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罗宾·贝克等人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要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在户外立了一个支架,支架的顶端伸出悬臂,上面吊着一根线,线的另一头粘在一种能长途飞行的蛾——模夜蛾的背上。当蛾自由地飞行时,可以触动电流开关,从而记录下它的运动。
不出所料,在月圆之夜,蛾试图沿着直线飞行。但是如果遮住月亮,或者用颜料遮挡蛾的眼睛,它们的飞行轨迹就会变得有些杂乱。当月亮被树林挡住后,实验人员在距蛾大约2米的地方放了一盏125瓦的灯,蛾就对着灯改变了飞行方向,保持与月亮相同的相对方位进行飞行。出乎意料的是,对蛾来说,灯的亮度并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灯的高度和大小。如果灯距地面0.6米高,蛾要在距灯3米以内才会被吸引;如果同一盏灯被放在大约9米高的位置,那么蛾在15~17米外就会被吸引。
在没有月光只有星光的夜晚,蛾似乎是用距离北极星大约95度的星星来定位的。如果是连星光也没有的阴天呢?蛾也并不乱飞,而是靠地球磁场来定位,如果逆转周围的磁场,它们的飞行方向也跟着逆转。
这一系列实验看来已经可以证实飞蛾扑火是因为把灯火误当成了月亮。是不是从此可以定论了呢?有人并不这么认为。与贝克等人的实验差不多同时,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亨利·萧也在研究飞蛾扑火的问题。他把蛾粘在塑料泡沫碎片上,放在水池里,记录蛾是怎么驾驶泡沫小船的。没有灯光时,小船在水面上没有目的地漂荡。在水面上点一盏灯,小船将向灯漂去,但是并不是呈螺线逼近,而是呈直线冲过去,少数会直直地撞上灯,多数则是朝向灯的两旁,好像是一开始被灯吸引,但最后一刻又试图逃离。亨利·萧认为这个实验结果难以用以上的流行理论来解释,因此他提出:蛾把灯光当成了晨曦。蛾夜间飞行白天躲藏,当凌晨的阳光刚刚出现时,蛾向阳光飞去,以便能发现最佳藏匿地点,然后赶快藏起来。
飞蛾扑火这个自古以来就让人感到神奇的现象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个未能完全破解的谜。不管你是嘲笑飞蛾自取灭亡的愚蠢,还是赞美飞蛾追求光明的勇气,有一点是肯定的,飞蛾并非是在自杀,而是误把灯火当成了某种对它的生存至关重要的东西,是人类的发明操纵了飞蛾早已进化而来的某种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