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因为死亡而伟大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359795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有时候别无选择,只好让他作品里的主角死掉,因为他们死了,才能取得发言的正当性。例如,文豪雨果无疑是法国大革命的支持者,但却不是无条件的支持,大革命时没落贵族,甚至在道德极端主义挂帅下也杀死同志,使他很有意见。于是,在他描写法国大革命的杰作《一七九三年》里,他还设定了这几个主角:
  ——一个是保皇党的将军朗德纳克侯爵,他能征善战,打仗时绝不手软,但有次他被革命党追击,他已从古堡中逃掉了,古堡着火燃烧,有3个小孩被困火堆中呼救,于是他又折回火救小孩,结果他被革命党俘辱。
  ——当地革命党最高的司令官郭文乃是个子爵,他是朗德纳克侯爵的侄子,他虽然也是贵族,但忠于共和政府,而且也战功彪炳。他看到侯爵为了救3个小孩而宁愿自己被捕处死这一幕而深受感动,认为“在革命之上,还有人的无限仁惑”,于是他私下将侯爵释放,将自己关起来请罪。
  ——在司令之上,有个更高阶的执政公安委员会代表西摩达因,西摩达因出身农夫及牧师,还做过郭文的家教老师,他不得不判郭文死罪,但就在郭文上断头台的同时,西摩达因这个革命家也击枪自尽。
  《一七九三年》这部著作,将郭文子爵及西摩达因这两个杰出的革命家都安排了死亡的下场,其实这部小说里他们还真的非死不可,因为只有他们死亡,他们两人那种高尚的人道含义才得以凸显。在小说里,主角的死亡乃是他们取得发言地位的契机。
  不久前,阿尔及利亚裔法国籍作家雅斯米纳·卡黛哈(Yasmina Khadra)写了一部讨论恐怖主义的小说《攻击》。一个出身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医生,他表现优异,进入了以色列人的主流社会,成为了特拉维夫医院受人尊敬的外科医生,有一天特拉维夫发生恐怖攻击事件,他还参加了抢救。但过后警方才通知他,那个炸弹客乃是他挚爱的妻子。由于他们夫妇都已进入了主流社会,他根本不相信妻子会去做炸弹客,一定是受到什么人的蛊惑,于是他遂展开了他的追踪之旅,他一步步深入,对自己族人的悲惨命运了解愈来愈深入,最后终于明白了他的妻子好日子不过,却宁愿去当个牺牲自己也要炸死别人的自杀炸弹客的原因。最后这个医生躬逢其会地参加了以色列杰宁的巴勒斯坦人宗教集会,当时发生了所谓的“杰宁大屠杀”。以色列出动武装直升机、以飞弹火箭攻击群众,医生也死了。
  《攻击》这部小说,乃是探索恐怖主义炸弹客心路历程的作品。卡黛哈如果不把主角医生安排成死亡,这本著作一定会被抨击为是在替恐怖主义张目。只有将他安排成死亡,人们才会以怜悯之心去看待恐怖主义的来龙去脉。
  因此,在小说叙述上,让主角死掉是有意义的,让主角死掉,人们的怜悯心才会被激发,这个怜悯心等于替已死的主角搭建起了说话的平台。怜悯是死者才会有的特权,它帮助死的人占住了发言位置。
  而这种小说中的叙述策略,在真正的现实里亦然。历史上有些重要人物,正是因为他们的死亡才能够成为伟大的明星。切·格瓦拉因为死亡才得以不朽。基于同理,美国将本·拉丹杀掉,他们以为除掉了心腹大患,殊不知由此一来等于帮助本·拉丹取得了不朽的受难名声,本·拉丹从此进入历史,变成了一个记号。本·拉丹在活着时打不过美国的卫星和特种海豹部队,但这场仗在他死后还会一直打下去,美国可以赢得今天,但未必会赢得永远。死亡对有种人不是生命的结束,反而是生命转个弯又活了回来,而且活到永远。
  1967年美国及玻利维亚特种部队俘虏了切·格瓦拉这个当年的头号公敌,他们决定“这个人不可以让他活着,他必须立刻死亡消失”,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把他乱枪射死,今天美国又以同样的理由将本·拉丹打死,美国不知道,它们其实是培植了一个永远的对手。
其他文献
“知识分子应该对当政者说,怎么来改变我们的制度,使我们民众不抱怨,而不是自我麻痹。”  我在某地做调查时,有关方面建议我写写“多不容易”,要我们的人民体谅我们的政府不容易,体谅我们的官员不容易。我当时是这么回答的:“官员不容易是事实,那他可以不干,你不容易你可以下台。人民可以理解你的某些做法,但是不应该以此为理由让我们不抱怨,这样的文章我不写。”他们又跟我说希望写另外一个题目,说现在中国社会发生了
如果说台湾问题的最高目标是统一,港澳的最高目标是长期繁荣稳定,那么西藏要解决的问题是政教关系,新疆要解决的问题是族群融合。处理新疆、西藏、台湾和港澳问题一样,实际上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一场持久竞赛或持久战。这无疑需要比经济建设更艰苦的努力。    从早年的《法制与治理》到《立法者的法理学》,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强世功教授始终把国家与政治作为思考的中心,力图构建起以中国自身为中心的话语体系
针对两岸签署ECFA将“严重冲击”台湾农业之疑,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福建过程中对台喊话,亲自阐明ECFA不会“肥了大陆,瘦了台湾”。    年春节,中央领导都会到地方过节,选择去的地方具指标意义。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到福建,明确表态全力推动两岸签署ECFA,更深层诉求是争取两岸政治关系进展。  后年是台湾“大选”,岛内政局稳定与否,关系到两岸和平架构的延续;ECFA若能顺利签订,两岸政治互信累积到
“希望到2020年的规划能够引导我们中国的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远,怎样培养人才,怎么样推动国家发展,多一些这样的思想,少一些功利性的,短期的指标,但是我知道很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个听起来很生硬的名字,但它却是一所人文精神鼎盛、学风纯朴自由的学府。侯建国说,中科大的梦想是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或加州理工学院那样的世界级顶尖理工科大学。2008年,侯建国接替个性十足、敢做敢言的朱清时,成为中
那天中午,我在古布拉克一巴扎尔干边防检查站验牒过关,告别土耳其,入境伊朗。进关后先和其他旅客拼出租车到距离土伊边境最近的城市马库,再换乘长途汽车去首都德黑兰。马库属于伊朗西阿塞拜疆省,是个群山围护的河谷小城,四境荒凉,汽车站里的车子看上去十分破旧,与国境那边的土耳其相比,贫富差距很显然。有意思的是,我看见好几辆长途客车车身上漆着英文短语“Good Bye”,有的拼写错了,写成“God Bye”或“
银联的话语权在不断增多。如果中国银联进一步采取反制约措施如停发与VIsA合作的双币卡,设置新的标准壁垒,甚至可以将后者“逐出”中国银行卡市场,这就有悖于公平竞争原则。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的英文名称为China UnionPay Co,Ltd,简称为“CUP”。这个“CUP”最近是真“杯具”了。  VISA国际组织日前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今年8月1日起,凡是在中国海外(包括香港,澳门,
策划人语  当世界经济在复苏的上升螺旋中遭遇欧洲债务之刀,面临二次探底危险的时候,中国经济的形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从去年官方承认存在“通胀预期”,煤电油涨价,到今年前段时间玉米、绿豆、大蒜价格飞涨,人们惊呼“通胀来了”。但余音未绝,物价却开始掉头向下,內需严重不足、大量产能过剩的担忧再次抬头,中国经济似乎又开始面临通缩的危险,中国官方更是声明,绿豆等的价格暴涨是有不法分子暗中操纵,囤积居奇。只是
如果把“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看成是一幢房子的话,那么这个房子的顶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地基是“经济重大转型期”,墙体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梁柱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后危机时代,金融海啸将逐步消退,全球经济格局将面临调整,中国经济发展也将面临转型。当“十二五”时期即将到来的时候,有四个“词汇”在国内经济界尤为耀眼:经济重大转型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以及深化经济
对中国和西方在非洲的行为进行全面考查,将会使我们质疑全球体系。这个体系在许多方面使非洲失去了发展权利,而中国正日益融入这个全球体系之中。只不过,中国的贸易和投资行为不完全符合新自由主义,因此不完全支持西方的使命。    2010年2月2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非盟峰会上表示,世行正与中国联合资助一些项目,以发展非洲的制造业。为了寻找共同投资的机会,佐利克改变了世行以前对中国大规模“矿产换基础设施”
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被称为“史上最长黄金周”,8天时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22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7亿元,2009年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全年目标——力争实现国内旅游人数18.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23万亿元——可望顺利完成。  从中国旅游业30年的发展经验来看,凡是国民经济遇到困难,陷入低谷的时候,都是旅游上台阶的好时机尽管现行的旅游统计方法有重复计算之嫌,但旅游正在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军,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