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大灾之年丰收的原因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65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然灾害会对农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如果采取先进的切实可行的生产技术和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常会在逆境下创出高产或丰收的奇迹。对2015年梨树县自然灾害进行回顾,并对大灾之年丰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大灾之年;玉米生产;丰收;原因分析;吉林梨树
  中图分类号 X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2-0312-01
  2015年,对梨树县农业生产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常之年,当年自然灾害频发,大多数农户农业生产损失严重,而另一方面,却又有一部分农户创出了丰产丰收的奇迹。由此,这不能不给我们带来一些生产上的启迪。
  1 大灾之年简要回顾
  进入春季,梨树县气候变化表现为低温干旱,种子入土后,到5月18日左右才陆续出苗,与历年相比,晚10 d左右。而且表现出苗小苗弱的性状,部分地块还受除草剂的药害,总体来说,春季的苗情表现较差,差于历年。5月31日晚上,梨树县惊现了罕见的沙尘暴,全县出现了大面积的风包地,大风将作物的幼苗根部土壤全部吹出或将其连根拨起。全县作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损毁。特别是风沙区,受害尤为严重。进入7月末、8月初,玉米螟和粘虫的暴发对以玉米生产为主体的梨树农业又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年度玉米螟发生率达100%,粘虫较重的地块占总面积的50%以上。夏季持续的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玉米进入拔节期以后,梨树县进入持续的干旱,持续达45 d,这对以玉米生产为主体的梨树县农业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特别是北部和西北部的风沙区更为严重,一个生长季内,有的地块植株高度不过腰,相当多的地块空秆严重,这造成了全县大部分耕地减产,另有部分地块绝收[1-2]。
  2 大灾之年丰收的原因分析
  农业生产是在自然条件下多种因素互作的结果,2015年的大灾对梨树县全县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农民减产减收严重,但也有丰收的实例,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在自然灾害如此严重的年份却创造了高产的奇迹,经过田间实际走访调查,在大片的减产甚至绝收的地块中,也有减产幅度较小或丰产的地块,而存在差距如此之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综合差异因素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自然灾害面前得以显现。2015年,梨树县20个万亩高产示范田的产量相比上年全部提高10%以上,同时县内的60个千亩方和300余个百亩方都是创出了高于常年的产量[3-4]。
  2.1 品种的正确选择是前提
  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通过大面积试验示范推广审定的品种是丰产的前提。依据土壤理化性状和生产条件选择品种。
  2.2 适宜的栽培密度是大旱之年丰收的最佳栽培管理措施
  结合梨树县的气候因素和土壤立地条件,经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玉米高产的一般密度为6.5万~7.0万株/hm2,最高不能超过7.2株/hm2,随着密度的增大,空秆和小穗的比重逐渐加大。
  2.3 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功效
  有机肥具有改土、培肥、提高地力、增加土壤缓冲性能、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作用,可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
  2.4 有效及时的病虫草害防治是丰产的保证
  苗前封闭除草,草净苗不受害,防治大小斑病、茎基腐病、穗腐病等常见易发生的病害;做好玉米螟、二代粘虫的防治工作;针对一次性施肥为主的施肥方式,防止脱肥,保证水肥供给,适时晚收。
  2.5 农业基础设施的影响
  雨养农业,靠天吃饭,丰收难保证。干旱成为农业生产的主题和难题,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加强道路交通建设,便于农业生产的通畅;另外要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耕地质量和墒情监测点,及时方便有效地指导阶段性生产,并做好农业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
  2.6 农业科技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和推广的紧迫性
  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加大,在提倡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的新生产形势下,加速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快施肥技术的改进与推广,配套农机具的研发使用,节水农业的推广应用,农药研发向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转向,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的研发能改变生产方式,认识加速土地流转经营的时代性,符合目前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形式的要求,解放劳动力,发展多种经济,实现节本增效,目前农村专业合社的出现是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产物。
  2.7 农业科技人员的责任性
  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专业素质和服务旨念,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的引进,对农业农机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加强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掌握并实现现代生产观念的转变。
  3 结语
  梨树县农业目前还处于雨养农业阶段,自然因素影响的作用仍占主导,靠天吃饭在一定时间内还占主题,但是如
  何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因地制宜,依自然规律,吸取总结经验教训,如何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中随时出现的因各种不确定因素所产生的生产难题,是今后所要正视和解决的关键[5]。
  4 参考文献
  [1] 刘毅,杨宇.历史时期中国重大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特征[J].地理学报,2012(3):291-300.
  [2] 石勇,许世远,石纯,等.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进展[J].自然灾害学报,2011(2):131-137.
  [3] 龙方,杨重玉,彭澧丽.自然灾害对中国粮食产量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稻谷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1(5):33-44.
  [4] 高云,詹慧龙,陈伟忠,等.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研究[J].灾害学,2013(3):79-84.
  [5] 刘茜.论玉米生产中如何应对极端自然灾害天气[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8):7.
其他文献
为解释渤中凹陷西北缘陡坡带边界油气分布的差异性并预测油气藏的分布,利用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探讨了该地区断层面形态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剖
期刊
近年来,银行的保险业务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介绍了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进而提出了我国银行保
从小麦玉米秸秆双还田、增施有机肥、土壤深耕等方面总结了小麦及玉米两熟地力培肥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间歇过程监测方法选择历史过程数据中最大的核距离作为控制限,忽略了高维空间中超球体的不规则性,导致基于该方法的过程监测精度不高。针对上述问题,
通过对钻井及露头剖面样品的分析,基于烃源岩的分布及有机质的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指标,对漠河盆地漠河组天然气水合物潜在气源岩进行了深入剖析与有效评价,以期为该区天然
爱情是人类摆脱中世纪的桎梏走向新大陆的第一座桥头堡.它是一颗古老而神奇的种子,简单并且美丽.莎士比亚笔下的爱情虽然没有后来人表现得那样风姿卓越,但却是真实有力.
从比较的角度看,现代西方国家关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规定有其内在理由.从实际的角度看,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经济、社会的实践需要并不能成为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必
总结了滦南县优质水稻综合增产配套栽培技术,包括培育旱育壮秧、适时旱栽、合理稀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研究液体燃料雾化燃烧的火焰特性,有助于理解整个燃烧的变化过程。基于对冲火焰结构,以无水乙醇为燃料,设计了乙醇荷电喷雾对冲燃烧装置。通过对喷雾和火焰进行拍摄,并对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