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追求“活”的课堂背后的思考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aiyu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广大教师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在“活”字上下功夫,当中有许多成功的尝试,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部分教师忙于设计与众不同的活动,而忽略了课堂活动只是为学生搭建一个语言训练的平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活动设计绝对不能只在“活”上停留,而应放在挖掘达成教学目标的点子上。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吸引学生参与,让他们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活动;活动设计;教学反思
  一、英语课堂活动现存问题分析
  《英语课程标准》主张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感受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英语课程标准》的呼唤下,广大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很高,连连推出创新型的课堂教学。大家都在“活”字上下功夫,当中有许多成功的尝试,但也不乏追潮流的行为。有的为了片面地追求课堂气氛活跃,抓住学生好玩的心理,设计了许多低于学生现有水平的活动,因而出现学生参与的活动多,但参与的语言训练不多的现象;有的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求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激励的新招百出,导致表扬、礼品泛滥;有的为了追求面面俱到,漫无边际进行拓展……老师们都忙于设计与众不同的活动,忽略了课堂活动只是为学生搭建一个语言训练的平台,让学生在实现任务目标的过程中感受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情感与策略的调整。很多教师都缺乏英语课堂教学要发展学生语言,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实效概念,而渐渐走进小组活动越多,課堂越热闹,效果越好的课堂教学评价误区。
  二、部分英语课堂活动设计重形式而轻实效
  英语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磨练,他们的语言素质越来越高,而且富有激情,可以说是课堂上最佳的表演者。许多课例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前一些创新的思路、方法。置身于这样的课堂,听课者的确会瞬间眼睛一亮。然而,“亮”过之后,马上使人产生一种忧虑:这样的课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吗?
  如某课例中由“make the bed”拓展至“make a cake”,其中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执教者说:“这样是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意识地拓展语言,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以便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有意识地拓展语言”这种教学理念是没有错误的。外语教学缺乏语言环境,学生语言遗忘率很高,在课堂上进行恰当的语言拓展和旧知识的重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正迁移,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正确理念下往往掩盖着错误的教学行为。如例中的“make the bed”与“make a cake”结构虽然一样,但两个词中“make”的意义完全不同,老师在没有解释、点拨的情况下,进行“拓展”,带来的必然是语言信息的混淆。这种教学创新实践便值得商榷。
  在另外一个有关做家务的课例中,老师设计了一个活动,创设招聘保姆的场景。活动设计意图有一定的新意,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刚学的语言参与虚拟语境中的训练。该活动运用得当肯定会成为课堂中的亮点。然后,老师又附加了一个“抢凳子”的游戏,让游戏中的失败者进行招聘的面试。学生还没有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马上又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招聘的面试,其心情之复杂可谓不言而喻了。难怪“抢凳子”的游戏如此火爆,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尝试语言训练的欲望,因此学生非得为保住自己的凳子而作出不懈努力。其结果是,在活动中,学生依靠老师的帮助才能挤出一个个词组,而没有老师期望中的一个个的句子,更没有一段段流利的陈述。可见学生自主参与的是游戏本身,而不是运用所学语言积极参与的创新活动。这样如何体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积极尝试、感受成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呢?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找到获取自己知识源泉的泉眼的方法,因而活动设计绝对不能只在活跃上停留,而是放在挖掘达成教学目标的点子上。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老师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招数可谓是层出不穷,有老师热情洋溢的表扬,有老师发动全班的热烈掌声,更有美味可口的糖果饼干。在老师的感染下,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整堂课的气氛非常热烈。然而,静心思考:这到底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的体现,还是学生追求美味零食的表现呢?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的课程改革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改革的地方是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体现了课程适应人的全面、整体发展的价值取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与情感是互利互惠的关系,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总是影响着学习者的态度,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这里所指的情感体验是正确的学习动机,真挚的师生感情交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强调认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但是过早地把物质引诱带入课堂,利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心理,控制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无形中把贪小便宜的不良价值观植根于学生的脑子里。这是一种“以利为本”现象,这种课堂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万万使不得。
  我们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但活动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吸引学生参与,让他们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何玲.中学英语教学技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孟万金,官群.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读本[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 素质教育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计划,还应设计出培养优秀人才的课外教育计划,本文通过总结课外学分修读管理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实践经验,对课外学分修读管理的必要性、组织实施和取得实效进行阐述,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课外学分 修读管理 大学生 日常管理  作者简介:车琳、张树彪、江世鑫,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 要 公安院校是培养刑事警察、武装警察以及海警公安等警察属种的基础性院校,其对于社会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主要是警察是维护国家内部安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力,维护社会安定的基础性存在。本文认为对公安院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不断的研究分析表明“双师型”师资队伍对于公安院校的教育质量提升是最为显著的。  关键词 公安院校 “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王立恒,辽宁
国有企业督查工作是推动落实企业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的有效手段,对于充分发挥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国有企业党委督查工作一般由企业党委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正因如此,表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我们认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就是
进入二十一世纪,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已成为青岛开发区城市建设的主题.而所谓生态城市就是“园林城市”,靠园林这个强大的生物体系所产生的巨大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小
新媒体的浪潮势不可挡,传统媒体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压力,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一种范式转换的报道方式,加强权威、深度报道、专业报道的同时,微信号、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已经
期刊
思科CleanAir——全新的频谱智能技术能成功克服射频干扰带来的挑战,使担当关键任务的无线网络更加可靠自去年10月思科发布其旨在帮助企业实现随时随地、通过任何设备,向任何
深化国企制度改革,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本,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国石化实施人事、劳动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对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
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先进的文化,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人民群众及先进分子经过了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自特殊年代所共同创设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有着丰富的革命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