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及其形态特征

来源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学是20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新型题材,它凸显了鲜明的环保理念和生命伦理精神,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现实批判精神。梳理了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形态特征,贾平凹、叶广芩的秦岭生态文学,红柯、温亚军、刘亮程的新疆系列,郭雪波、姜戎的内蒙草原小说系列,青藏高原系列(杜光辉的可可西里小说、杨志军的藏獒系列、昌耀的青海诗歌、马丽华的西藏作品),方敏、于坚的云南生态文学,王志安的巴蜀生态文学等呈现出板块差异,又有共同点。他们张扬环保意识与生态责任、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尊重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寻找人类的精神归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13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妇女运动翻开历史的新篇章。大会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与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发表重要讲话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迫切需要政府审计对其发展完善进行监督。在习总书记讲话的“廉政”要求下,我国的政府行为愈加透明化,同时随着社会公众自身的
摘要:高速列车总装制造是高速列车各模块集成和实现的关键,由于其制造流程比传统列车更复杂,作业环节比传统列车制造更严密,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总装制造产生的影响更为深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行业内各大汽车厂家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对商品的竞争日益转变为对服务的竞争;高质量服务的前提是厂家必须拥有高水平的售后服务技术人员。进
<正>在中国,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在思想理念、运作方式、组织制度、技术要求、功能组合等方面发生了一些颠覆性的变化,新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这一变化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