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备课是一堂课的起点,备课设定的教学目标也是检验教学成败的标准,本文从对备课的认识入手,谈到备课中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探求教学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备课;教材;学生;教法
备课、上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就备课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要认识到数学备课的重要性
有的同志认为初中数学“好教”,备课不备课没啥,所谓“好教”,指教材内容简单,没有不懂的知识,没有不会解的题目;每节内容就那么一点儿,似乎通读一本教材也不需要多长时间;数学教材不同于政治教材,每年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俗话说:“一遍生,两遍熟”,教到第三遍就更熟了,还用再备课吗?
但是工作多年的教师则往往担心不容易“教好”,其原因一方面有升学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教的遍数增多,对教材的理解逐步提高,因而总感到完不成任务。
初中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特别是初一年级,这是因为:第一,初一数学中的绝大多数知识点都是今后学习中的重要基础知识。第二是能力的培养,如运算能力、表述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第三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上必须做好的环节,如课前预习,课上听讲、练习,课后复习、作业等,如何指导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要求,做到按“规矩”办事。第四是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的培养。如,对待知识是刻苦钻研,还是懒得动脑,专爱吃老师嚼过的食物;是力求甚解,还是不懂装懂、虚荣爱面子;对待困难是千方百计克服,还是畏难、半途而废;对待学习是认真细致,还是粗心马虎等等。另外,還有学习兴趣的培养,如何吸引学生喜欢数学,在繁杂的计算中感到乐趣。
因而,教好初中数学并不容易。
二、要紧扣教材、结合学生,精致备课
1 备教材,做到胸有成竹
(1)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总的安排,各年级教材的具体内容。其次,要了解某一主干内容(如代数教材中的方程)教学的安排。第三,要明确某一知识点(如绝对值,非负数)的教学在各年级的具体要求等。
(2)要了解本章教材或某一单元教材和前后教材的联系,及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做到“精通脉络”。如平面几何《四边形》是在《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在整个平几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第一,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应用很广的一种几何图形,尤其是特殊的四边形。第二,四边形一章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本章综合了三角形的知识,又通过文字命题的练习,探索方法证明的应用,以及平行四边形和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的分析等,都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以及辅助线的添加等,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3)要明确目标,找到重点、难点。备课时不是仅仅把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写在教案上,而是要真正把握好,把握准确。有些教学内容安排几节课,既要弄清整个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又要明确每一节课的具体目的要求,有些内容分散在不同的章节,在每一章节应达到什么要求,都要弄清楚。要根据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精选例题和练习题,要考虑如何运用图表、教具以及电化教学手段等,直观形象地教学,对难度较大、多数同学不易理解的问题,可以中间作一些铺垫,降低难度,使多数同学能够掌握。
2 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情况,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上有哪些思想障碍和学生易犯的错误,以及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学生早已熟知的内容,不要口嗦、浪费时间,这样既避免重复,同时也可以集中主要精力解决重点问题。
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时往往受到旧框框的影响和局限,如,学生利用三角形的知识证明两线段(或角)相等,在三角形一章已熟知,学习四边形之后,一方面四边形的问题要转化为三角形来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运用四边形的性质得出两线段(或角)相等。学生对此很不习惯,教学中对学生容易产生的这些思想障碍应有足够的重视。
3 选教法,要因地制宜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材的内容、班级情况可以有所不同。如,有的例题可以教师分析,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采用谈话的方法,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有些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给出解答。有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采取教师讲解,关键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同一例题在不同班级可能采取不同的方法,备课时都要事先安排好。
上课时,某一主要环节需要说哪几句话,特别是关键的地方如何强调一下,以便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等,备课时都要考虑,这样可以力求语言准确、避免重复,有利于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备课应考虑板书的安排,黑板上写那些内容,写在什么地方,图形画在什么地方,板书的内容什么时候擦掉,如何运用彩色粉笔等。若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也同样应考虑那些内容需要投影在屏幕上,那些内容需要动画演示等,还要事先准备好上课需要的教具。
总之,课前充分备课,精心设计,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关键词 备课;教材;学生;教法
备课、上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就备课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要认识到数学备课的重要性
有的同志认为初中数学“好教”,备课不备课没啥,所谓“好教”,指教材内容简单,没有不懂的知识,没有不会解的题目;每节内容就那么一点儿,似乎通读一本教材也不需要多长时间;数学教材不同于政治教材,每年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俗话说:“一遍生,两遍熟”,教到第三遍就更熟了,还用再备课吗?
但是工作多年的教师则往往担心不容易“教好”,其原因一方面有升学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教的遍数增多,对教材的理解逐步提高,因而总感到完不成任务。
初中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特别是初一年级,这是因为:第一,初一数学中的绝大多数知识点都是今后学习中的重要基础知识。第二是能力的培养,如运算能力、表述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第三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上必须做好的环节,如课前预习,课上听讲、练习,课后复习、作业等,如何指导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要求,做到按“规矩”办事。第四是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的培养。如,对待知识是刻苦钻研,还是懒得动脑,专爱吃老师嚼过的食物;是力求甚解,还是不懂装懂、虚荣爱面子;对待困难是千方百计克服,还是畏难、半途而废;对待学习是认真细致,还是粗心马虎等等。另外,還有学习兴趣的培养,如何吸引学生喜欢数学,在繁杂的计算中感到乐趣。
因而,教好初中数学并不容易。
二、要紧扣教材、结合学生,精致备课
1 备教材,做到胸有成竹
(1)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总的安排,各年级教材的具体内容。其次,要了解某一主干内容(如代数教材中的方程)教学的安排。第三,要明确某一知识点(如绝对值,非负数)的教学在各年级的具体要求等。
(2)要了解本章教材或某一单元教材和前后教材的联系,及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做到“精通脉络”。如平面几何《四边形》是在《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在整个平几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第一,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应用很广的一种几何图形,尤其是特殊的四边形。第二,四边形一章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本章综合了三角形的知识,又通过文字命题的练习,探索方法证明的应用,以及平行四边形和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的分析等,都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以及辅助线的添加等,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3)要明确目标,找到重点、难点。备课时不是仅仅把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写在教案上,而是要真正把握好,把握准确。有些教学内容安排几节课,既要弄清整个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又要明确每一节课的具体目的要求,有些内容分散在不同的章节,在每一章节应达到什么要求,都要弄清楚。要根据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精选例题和练习题,要考虑如何运用图表、教具以及电化教学手段等,直观形象地教学,对难度较大、多数同学不易理解的问题,可以中间作一些铺垫,降低难度,使多数同学能够掌握。
2 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情况,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上有哪些思想障碍和学生易犯的错误,以及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学生早已熟知的内容,不要口嗦、浪费时间,这样既避免重复,同时也可以集中主要精力解决重点问题。
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时往往受到旧框框的影响和局限,如,学生利用三角形的知识证明两线段(或角)相等,在三角形一章已熟知,学习四边形之后,一方面四边形的问题要转化为三角形来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运用四边形的性质得出两线段(或角)相等。学生对此很不习惯,教学中对学生容易产生的这些思想障碍应有足够的重视。
3 选教法,要因地制宜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材的内容、班级情况可以有所不同。如,有的例题可以教师分析,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采用谈话的方法,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有些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给出解答。有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采取教师讲解,关键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同一例题在不同班级可能采取不同的方法,备课时都要事先安排好。
上课时,某一主要环节需要说哪几句话,特别是关键的地方如何强调一下,以便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等,备课时都要考虑,这样可以力求语言准确、避免重复,有利于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备课应考虑板书的安排,黑板上写那些内容,写在什么地方,图形画在什么地方,板书的内容什么时候擦掉,如何运用彩色粉笔等。若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也同样应考虑那些内容需要投影在屏幕上,那些内容需要动画演示等,还要事先准备好上课需要的教具。
总之,课前充分备课,精心设计,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