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是聋校小学语文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聋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聋生正确理解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是发展聋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聋生对阅读生产了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阅读。因此培养聋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对阅读教学的成功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聋生有了阅读兴趣,只是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相辅相成的,有激发聋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培养聋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聋生 阅读 兴趣 习惯
语文阅读教学是聋校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聋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聋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是发展聋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搞好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①阅读和阅读教学是聋生正确理解和体味祖国语言丰富、优美的有效途径。聋生通过阅读能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聋生语言,陶冶情感,发展思维。
②阅读和阅读教学能丰富聋生词汇,加强语言的积累,有利于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日积月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聋生写作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聋生写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
③阅读有利于向聋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阅读,不仅可以使聋生有所知,而且有所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阅读形象的表露,就会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通过对《送雨衣》、《补丁》、《周总理的睡衣》等文章的阅读,聋生了解了伟人的内心、生活和崇高的品格,在感知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而阅读《我的家乡》、《草原上的鹰》、《春天来了》等文章,可以领悟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自然美的热爱之情,从而更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阅读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那么怎样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对聋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只有聋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阅读。因此培养聋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对阅读教学的成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为了激发聋生的阅读兴趣,笔者首先充分利用课文选入的文章来指导学生阅读,认真体会文章中的“美”感。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为了突出强调桂林山水的美,我利用课件展示,让聋生欣赏:桂林的山美,水美,山环水抱,山水互映的美景。在山水之间再点缀几缕云雾加上山间的红花绿树,江上的竹筏小舟,像一幅永远也看不厌,看不完的美丽画卷。通过桂林山水的美看到了祖国壮丽河山的美。在欣赏、体味中,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使聋生读了这篇文章后感到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想读书的愿望。
2、把聋生对游戏或听故事等活动的兴趣迁移到阅读上,促使聋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我班成立了故事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聋生自愿选择故事阅读,从书中学习知识,有计划地组织聋生开故事会。故事会上让聋生把自己从课内课外学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通过故事会,既增加聋生的知识,又锻炼其表达能力。这样,不但激发了聋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聋生“说”的能力。
聋生要“说”得好并非一日之功。为了提高“说”的能力,教师应鼓励聋生多读书,多看报,拓展阅读面。聋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就会为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聋生有了阅读兴趣,只是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在激发聋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培养聋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侧重认读感知训练。主要内容有:学习生自新词,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词义。在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指导聋生通过工具书去自己解决,若再不理解也绝不包办代替,而是引导学生反复读或查阅有关资料,让聋生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初步了解课文概貌。这样,龙生不仅记忆深刻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精读阶段。揣摩品味训练阶段。我精心选择值得揣摩品味的课文,让聋生推敲传神的字眼,品味优美的句式,咀嚼富有个性的对话等。如在《小猴子下山》一文中,为使聋生理解“掰”、“扛”、“扔”、“摘”、“抱”、“追”等这些关键词,我让聋生做动作,重点分析“扛玉米”,“捧桃子”,“抱西瓜”,的不同之处,看完动作演示,聋生懂得了用词要贴切形象,避免了重复单调地用词,使聋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思维得到了发展。主要目的在于聋生掌握了语言表达技巧,积累语文感性经验,最终达到把握阅读规律。
3、巩固阶段。精心选择读与说,读与写的结合点,并以读写结合为重点。指导聋生把从课文中学到语言材料、表达方法等运用于新的语境中,以便巩固提高,不断丰富自己。如:学了《翠鸟》一课后,教师可以让聋生仿照它的写法,去观察一种小动物,另外也可以在学习范文之前组织聋生观察。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材,不失时机地组织聋生观察。比如:学习《雷雨》一课时,不可能恰巧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就会下一场大雨,那么如果學习之前下了雨,教师就应该及时组织聋生观察,在学过之后,对雷雨前、雷雨后的各种情景有了认识后,在写的过程中就能很好地用上课文中的经典点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新意。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是随着聋生年级升高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不仅需要培养聋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还需要教师有计划地进行辅导,这样才能使他们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其它语文能力的提高。使聋生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能用学过的知识去创造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茂聪主编《全国特殊教育教师教学集萃》山东教育出版1997、8
[2]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2期
关键词:聋生 阅读 兴趣 习惯
语文阅读教学是聋校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聋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聋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是发展聋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搞好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①阅读和阅读教学是聋生正确理解和体味祖国语言丰富、优美的有效途径。聋生通过阅读能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聋生语言,陶冶情感,发展思维。
②阅读和阅读教学能丰富聋生词汇,加强语言的积累,有利于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日积月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聋生写作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聋生写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
③阅读有利于向聋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阅读,不仅可以使聋生有所知,而且有所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阅读形象的表露,就会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通过对《送雨衣》、《补丁》、《周总理的睡衣》等文章的阅读,聋生了解了伟人的内心、生活和崇高的品格,在感知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而阅读《我的家乡》、《草原上的鹰》、《春天来了》等文章,可以领悟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自然美的热爱之情,从而更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阅读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那么怎样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对聋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只有聋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阅读。因此培养聋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对阅读教学的成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为了激发聋生的阅读兴趣,笔者首先充分利用课文选入的文章来指导学生阅读,认真体会文章中的“美”感。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为了突出强调桂林山水的美,我利用课件展示,让聋生欣赏:桂林的山美,水美,山环水抱,山水互映的美景。在山水之间再点缀几缕云雾加上山间的红花绿树,江上的竹筏小舟,像一幅永远也看不厌,看不完的美丽画卷。通过桂林山水的美看到了祖国壮丽河山的美。在欣赏、体味中,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使聋生读了这篇文章后感到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想读书的愿望。
2、把聋生对游戏或听故事等活动的兴趣迁移到阅读上,促使聋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我班成立了故事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聋生自愿选择故事阅读,从书中学习知识,有计划地组织聋生开故事会。故事会上让聋生把自己从课内课外学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通过故事会,既增加聋生的知识,又锻炼其表达能力。这样,不但激发了聋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聋生“说”的能力。
聋生要“说”得好并非一日之功。为了提高“说”的能力,教师应鼓励聋生多读书,多看报,拓展阅读面。聋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就会为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聋生有了阅读兴趣,只是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在激发聋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培养聋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侧重认读感知训练。主要内容有:学习生自新词,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词义。在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指导聋生通过工具书去自己解决,若再不理解也绝不包办代替,而是引导学生反复读或查阅有关资料,让聋生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初步了解课文概貌。这样,龙生不仅记忆深刻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精读阶段。揣摩品味训练阶段。我精心选择值得揣摩品味的课文,让聋生推敲传神的字眼,品味优美的句式,咀嚼富有个性的对话等。如在《小猴子下山》一文中,为使聋生理解“掰”、“扛”、“扔”、“摘”、“抱”、“追”等这些关键词,我让聋生做动作,重点分析“扛玉米”,“捧桃子”,“抱西瓜”,的不同之处,看完动作演示,聋生懂得了用词要贴切形象,避免了重复单调地用词,使聋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思维得到了发展。主要目的在于聋生掌握了语言表达技巧,积累语文感性经验,最终达到把握阅读规律。
3、巩固阶段。精心选择读与说,读与写的结合点,并以读写结合为重点。指导聋生把从课文中学到语言材料、表达方法等运用于新的语境中,以便巩固提高,不断丰富自己。如:学了《翠鸟》一课后,教师可以让聋生仿照它的写法,去观察一种小动物,另外也可以在学习范文之前组织聋生观察。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材,不失时机地组织聋生观察。比如:学习《雷雨》一课时,不可能恰巧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就会下一场大雨,那么如果學习之前下了雨,教师就应该及时组织聋生观察,在学过之后,对雷雨前、雷雨后的各种情景有了认识后,在写的过程中就能很好地用上课文中的经典点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新意。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是随着聋生年级升高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不仅需要培养聋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还需要教师有计划地进行辅导,这样才能使他们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其它语文能力的提高。使聋生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能用学过的知识去创造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茂聪主编《全国特殊教育教师教学集萃》山东教育出版1997、8
[2]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