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taozh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新材料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越来越被加以重视,材料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也越来越紧缺,培养高职院校材料专业人才势在必行。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如何合理化高职院校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被广泛关注。
  关键词:材料专业;人才培养;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242-01
  目前,全国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应用技术型人才刻不容缓。应用技术型人才主要靠高等职业院校向社会输送,因此,教学实践的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化、合理化,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越来越被重视。如何来培养材料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如何开发和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和基础,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对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成为材料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所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1]。
  一、材料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确定了新材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将被加以重视和发展[2]。因此,材料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以社会的客观需要为指导,培养在材料专业领域具有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经验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对高职院校材料专业来说,所谓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主要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3]:1.材料专业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具有广阔的专业视野。2.了解材料成型技术和材料加工生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3.把握材料加工生产、结果检测校准、质量过程控制、后期腐蚀防护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4.具备与材料专业密切相关的机械类、电工电子类、计算机应用类的基本知识。5.具有初级设计材料成分及确定生产参数的能力。6.具有初级材料生产的开发和研究能力。7.具有初级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能力。
  高职院校材料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们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在实际生产实践领域应用密切结合起来,有效地将材料专业基础理论与工程操作、质量控制、新工艺开发等过程有效结合为一体。
  二、材料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既需要掌握材料的组织、性能及应用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材料工程技术、测试技术、生产过程控制与新产品开发的实践、实用技能。经过三年高职系统学习与训练的材料专业毕业生,适合到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材料制造业、汽车工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以及新能源材料、生态环保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厂家,从事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在教育教学计划中,每个课程模块应该运用哪些课程合理搭配,如何在设计的每门课程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等问题,都必须与需求的材料专业人才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相对应[4]。一般来说,材料专业技术人才都是高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三、加强材料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的探讨
  1.在课堂教学中,在注重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要依托教材但又不能过分拘泥于教材,很多零散的知识点需要进行客观系统的整理,旨在形成网络状知识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还务必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情况,授课过程中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2.优化理论教学设计,强化课程实验
  材料专业的特点就是理论知识复杂抽象,甚至晦涩难懂。但又需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因此,在相关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必须注重将课程与实验讲解、生产实际举例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注意力,围绕课堂内容进行大胆创新实践。
  3.合理构建材料专业教育教学系统
  本科院校的传统工科教育一般都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在实践教学方面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让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协调,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材料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探索构建合理可行的材料专业教育教学系统。
  (1)在不影响理论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大比重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量。
  (2)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材料专业的资料库存。
  (3)在毕业设计中增加生产实践、创新设计的比重。
  4.增加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材料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离不开相应的生产实践环境,高职院校应站在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高度,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积极寻求各类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努力推动校内外的资源整合规划,促进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建立稳固的共赢合作关系。高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可以是多种形式,例如开设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为企业培养未来需要的专业人才做铺垫。材料专业相关教师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与技术特长,到相关企业开展课题合作,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将成为人才培养的有力外部条件。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水平和学术水平
  专业课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和学术水平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高职院校要更多的为专业教师创造条件来提升教学水平。例如,选聘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科技人才,来充实专业教师队伍;改变只以项目、论文为唯一标准的考核制度,加强对专业教师生产实践能力的考核;加强各高职院校之间人才培养方案的交流;鼓励年轻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和学术水平创造必要条件。
  四、总结
  为适应21世纪对材料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理论课堂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构建更为合理化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材料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计划,在漫长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更有效、更合理实践经验的积累。
  (作者单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振廷,孙俭峰,孟君晟等.材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157.
  [2]周世杰,杜涵秋,齐冀.浅论材料专业本科培养模式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36-37.
  [3]陈宝泉,杨晨光.如何培养好“未来的工程师”[N].中国教育报,2007-10-09(2).
  [4]唐赵必.课程设置应符合本专业需求的知识技能结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89-91.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对三大公路沿线黄土的地形、地貌、地质及气候的分析研究,并结合黄土在干燥状态下高强度的特点,总结出了黄土质深路堑边坡的设计方法,经过多年运行,稳定性较好,取得
作者简介:蒋国清(1969.08-),男,汉族,湖南省永州市,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摘要:高职教研活动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顺利完成课程教学,确保教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一般而言,高职教研活动的成效会对教学活动的质量和过程产生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基于教学管理视角下的高职教研活动
摘要:构建开放式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健全开放式虚拟实验课程体系,能够激发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虚拟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的内涵建设基于校园网进行平台设计与开发。通过平台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情景的设定和相互动态的交流。该虚拟平台环境中保护了大学生的原有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又调动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这个平台能够促进大学生
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消防工作与之相适应,消防教育和宣传工作非常重要。文章从我国的消防现状分析入手,对加强消防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并作了相关性总结。
文章通过介绍滁河大桥主桥预应力合拢段施工工艺,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合拢段施工中应加以注意的临时固结措施、体系转换和预应力施工等的施工工艺,并对其理论依据作了
19年前他开始从事民办教育。如今,他是浙江省民办学校土生土长的特级教师第一人,不仅书写了民办学校教书育人的典型,也见证了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从教23年,从初出茅庐的山村教师,变身为民办学校小学校长,特级教师,他就是201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浙江乐清育英学校小学分校校长俞国平。  ◎“从教23年,无论置身于农村学校还是坚守在民办教育阵地,我想说,只要愿意带着念想出发,把每一步踩实,用专业自尊、自省、
摘要:学校安全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培养高职院校大学安全意识是创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把学校安全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才能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有序、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安全防范;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
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在我国分布很广,尤以西部山区为重。地震滑坡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众多的人员伤亡,还会对震后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救援路线的选择造成重大影响。为此,本文对建国以来300多个震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的实际工作需求,给出了在不同工作阶段进行地震诱发滑坡致灾距离评估的3种方法,并将本研究结果同其他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认为本研究所得结果比较适合于实际的应急灾害快速评估工作
研究了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PDMDAAC用于废水除磷,探索了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除磷的最佳配比范围和最佳用量.研究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对模拟废水磷去除率为94.4%,浊度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