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xiaonv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课堂价值、教学过程、教师角色、平等机制、合作关系及教学方式六个方面,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有效教学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042
  有效教学理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教学经验总结,到教学思想成熟再到有效教学理论的形成。这一进程是人们对教学实践活动认识不断深化、不断丰富和不断系统的过程,其中系统化是有效教学理论形成的标志。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学生只要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是“有效教学”的体现。其基本特征有:关注全体学生、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测性量化、实施反思教学、有效教学核心。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衡量课堂有效性的标准就是“学生成长”。教学效益的获得不在于教师而在于学生。这可能是我们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效设计即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明晰课堂价值
  为了课堂热闹,教学过程充斥着喧闹纷杂,课堂价值取向不明晰,教学目标模糊,这几乎成为一些语文课的通病,宝贵的教学时间就在师生一问一答的热闹中流失了。因此,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明晰课堂价值取向,十分重要。一般认为,课堂价值取向应建立在对教材、学生和课程总体目标的准确把握上。
  一方面,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明白一节课应该带给学生什么。对教材要有多元理解,有效调控教学目标,以便适时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对教学目标要有深刻的把握。衡量课堂教学含金量和价值取向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人生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语文素养的积淀以及语文能力的提高等。
  二、注重教学过程
  如果随意截取课堂教学的一个片段,从教育学角度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许多教师的教学行为随意性很大,引导学生认知时教学程序混乱,对话交流时思想不能深化,激发情感时不能升华,甚至严重脱离文本而忽略对语文本质的理解,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说教课等。
  对此,笔者的建议是,用理性思维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阅读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认知、对话、想象和审美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学生理解文本,获得知识,升华情感,发散思维,培养语文能力等。这中间应该用科学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维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片段。
  三、转变教师角色
  要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尤为重要。教师应定位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协作者。
  叶圣陶说过,评价一堂课,不能仅仅看老师有怎样的个人水平,“最要紧的是看学生”。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传授知识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枯燥乏味,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学习,学习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仅仅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长时间进行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教师可以把自己定位为课堂的“导演”和“主持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不是过去课堂的“主演”,一讲到底。教师的语言需要具有启发性,富有智慧,最好有点幽默,“一石激起千层浪”,像主持人一样,一句话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有一股说的欲望或冲动。让学生在求学的欲望中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去创新、去实践,教师要做好课堂“主持人”。
  四、构建平等机制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如今激烈的升学竞争,更加导致师生矛盾加剧,造成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对立,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意味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是师生心灵的碰撞,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彰显,创造性解放。而这些就意味着教师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建立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平等、民主的教学关系,是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改革教学方式
  新课程认为,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让过去的“讲堂”变为真正的“学堂”,教师注意把握课堂导向、流程就可以了,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问题,去发现问题,去发现真理,学会自己找路、走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当然,“自主”并不等于“无助”,并不等于教师就不讲,讲是为了不讲。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 提示性讲解:如对文章的有关背景做简单介绍,阅读时提出启示性问题,指出问题思考的途径。
  2. 释疑性讲解: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面对某些问题,学生在自学中讨论交流还不得解决的时候,教师需讲解,帮助其弄明白。
  3. 补充性讲解:当学生交流的问题认识角度过于肤浅时,要适当地补充,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如此,语文课堂将不再枯燥无趣,学生便可真正地在课堂上享受语文。
  总之,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语文课堂的有效设计,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反应小或不具有交叉反应性,因此世界各国均选择与本地区流行血清型相匹配的毒株进行鸡传染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教学艺术永远是个性化的,未经自己实践的教学策略,仍然属于他人的策略,只有经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精雕细琢,取同存异,逐渐积累,生成充满个性的教学智慧,不断丰富这些智慧,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我们的教师才更有魅力,我们的课堂才更具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法;手段;有效性  中圖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大健康跨域工程是市委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三大跨域工程之一。健康、养生与养老产业(以下简称康养产业)作为铜仁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关乎全市的民生福祉,
昆虫细胞系已经成为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以及生物杀虫剂等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家蚕作为一种模式昆虫,对家蚕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应用培养细胞进行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长期以
线粒体基因组作为研究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进化的最佳模型,相关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目前GenBank收录的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已经多达126种,但仅有非洲飞蝗(Locus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