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在产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究在产后尿失禁患者中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群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利津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科室妇产科治疗的产后尿失禁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102例产后尿失禁患者给予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和阴道哑铃训练,观察组的102例产后尿失禁患者在给予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和阴道哑铃训练的基础上,再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比两组产后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盆底肌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恢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后尿失禁患者中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
  关键词:产后尿失禁患者;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群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7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3-0014-02
  压力性尿失禁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阴道分娩是导致女性患者在产后出现尿失禁的重要因素[1]。产后尿失禁是指患者在分娩后无法对其小便进行约束,临床常见表现为患者在咳嗽、运动、大笑等其他对腹压进行增加时,患者的尿液会不受控制的流出[2]。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又名为凯格尔运动,是指患者特意地对以耻骨、尾骨肌肉群为主的盆底肌肉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目的是提高患者的尿道的阻力,从而使患者的控尿能力得到加强[3]。产后尿失禁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中对于产后尿失禁的主要治疗方法为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等[4]。为提高产后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盆底肌力,本研究将对产后尿失禁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利津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務中心科室治疗的产后尿失禁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102例产后尿失禁患者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9.65±1.34)岁,产后时长6~15 d,平均产后时长(10.23±1.56)d;观察组的102例产后尿失禁患者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9.88±1.26)岁,产后时长6~16 d,平均产后时长(10.44±1.61)d。两组产后尿失禁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对研究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关于产后尿失禁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群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的研究也已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初产妇患者;②生产方式均为顺产;③诊断均符合产后尿失禁[5]。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高血压等其他基础疾病;②无法配合完成此次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的102例产后尿失禁患者给予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和阴道哑铃训练,具体包括:①帮助产后尿失禁患者采取上仰姿势躺下,指导产后尿失禁患者吸气时收紧腹部,呼气时腹部微微向外扩张,呼吸交替进行练习,在练习的同时要求产后尿失禁患者紧闭收缩阴道、肛门以及尿道,直至产后尿失禁患者感受到盆底肌肉的上提。②产后尿失禁患者采取仰卧位,将膝盖进行弯曲,双脚平放。将其骨盆往后微微倾斜,尽量使其趾骨与尾骨相互靠近4 s左右,然后使产后尿失禁患者整个机体保持放松10 s左右,重复50次为1组,训练4组/d,通过此方式的训练可使产后尿失禁患者感觉到盆底肌肉进行前后方向的收缩。盆底肌肉群康复训练连续训练时间八周。阴道哑铃训练:根据哑铃的重量不同将其分为1~5号,每个哑铃的绳子颜色不同,号越大表示哑铃的重量越重。将哑铃用沐浴露清洗并用清水将其冲洗干净,同时勿将哑铃擦干,将患者两腿分开,膝盖半蹲,将哑铃旋转推入患者的阴道里,使哑铃尾端与阴道口平齐,再推入2 cm,两腿与肩平宽,收缩盆底肌,保持哑铃在阴道内,产后尿失禁患者开始正常走路15 min,若哑铃不完全掉出阴道,第2天则更换为爬楼梯训练;患者站在原地,两腿交替进行高抬腿90 °动作,练习15 min,若哑铃不完全掉出阴道,则更换为提重物训练;患者双手提7.5 kg的物品,收缩阴道盆底肌,练习夹住哑铃走15 min,若哑铃不完全掉出阴道,则更换为咳嗽训练;站在原地模拟咳痰,15 min内练习咳5次;若哑铃不完全掉出阴道,则更换为跳跃训练,轻抚乳房,原地轻跳15 min,若哑铃不完全掉出阴道则更换为2号哑铃重复以上动作,若产后尿失禁患者练习至5号哑铃跳跃15 min均不掉出以后只需用5号哑铃完成以上动作。训练2次/周,连续训练8周。
  观察组的102例产后尿失禁患者在给予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和阴道哑铃训练的基础上再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选用利津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将其脉宽设置为200~500 μs,频率设定为10~100 Hz,电刺激持续时间及间歇时间为20~50 s,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采取截石位,将工作电极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将其放入阴道,将治疗模式调整为电刺激、生物反馈交替模式,从低频率至高频率循环进行,每次给予患者生物反馈电刺激时间不超过60 min,每周给予产后尿失禁患者3次生物反馈电刺激,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时间8周。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产后尿失禁患者治疗有效率,显效:表示患者尿失禁症状消失,患者在咳嗽、运动、大笑后均未出现尿失禁现象;有效:患者尿失禁症状有所改善,患者经治疗后尿失禁次数下降超过30%;无效:表示表示患者尿失禁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症状加重[6]。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恢复情况,分别在患者训练前以及训练8周后对患者的Ⅰ类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以及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进行登记。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尿失禁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恢复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Ⅰ类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及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恢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盆底主要由筋膜、韧带、骨骼以及肌肉组成,其作用是使盆腔脏器保持正常位置以及承托盆腔脏器等[7],若患者的盆底肌结构出现损伤或减弱,其收缩及紧张度未能抵抗腹压的升高,从而使其盆腔胀器脱垂以及尿失禁等其他盆底功能障碍现象。盆底肌主要包括Ⅰ、Ⅱ型肌纤维,Ⅰ型肌纤维属于慢纤维,若Ⅰ型肌纤维产生损伤,则患者的盆底器官脱垂与性功能均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Ⅱ型肌纤维属于快纤维,若Ⅱ型肌纤维产生损伤,则患者会产生尿失禁等现象[8]。随着三胎政策的开放,分娩的产妇也随之增多,引导分娩是导致产后尿失禁发生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恢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产后尿失禁患者中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群康复训练以及阴道哑铃训练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其尿失禁症状得到良好的改善以及增强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通过对盆底肌肉群的训练、阴道哑铃训练和生物反馈电刺激从而提高盆底肌肉的兴奋性。
  综上所述,在产后尿失禁患者中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可提高其治疗效果以及改善盆底肌功能。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群康復训练在产后尿失禁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洁,范国荣,薄海欣.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训练现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4):608-612.
  [2]王萌瑞,李卫,王萌影,等.Glazer评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碍特点及康复治疗效果[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1,22(1):68-69.
  [3]郑涌琪,梁咏,左小红.产后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以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5):101-103.
  [4]ZHANG,AMY Y.,BURANT,CHRISTOPHER,FU,ALEX Z.,et al.Psychosocial mechanisms of a behavioral treatment for urinary in continence of prostate cancer survivors[J].Journal of psychosocial oncology,2020,38(2):210-227.
  [5]杜彦芳,蒋妍,黄向华.女性尿失禁的分类及诊断标准[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34(3):164-167.
  [6]司冬梅,代小维,邬雪容.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7):894-897.
  [7]陈雪梅,贺轶萍,徐维芳.延续性Kegel运动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4):1540-1543.
  [8]兰卉,赖香梅.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18-19.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作战仿真实体建模方法导致的模型通用性、实用性、扩展性差等现象,经过长期实践经验总结,遵循“抽象—分解组件—组件建模”的建模规范,提出了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作战仿真模型组件化建模方法,并说明该建模方法的组件化建模机制,给出模型体系,从模型总体结构、模型运行机制、模型交互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构建良好实用的作战仿真实体模型提供技术支撑,已经在工程项目中得以应用,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摘 要:目的 探讨基于全维度评估的护理干预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单县中心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诊治的106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与基于全维度评估的护理干预联合使用,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
摘 要:目的 分析在阿尔茨海默病(AD)在临床治疗中予以多奈哌齐对其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共 90例,按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的基础上加以多奈哌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用药后不良反应
摘 要: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与针灸联合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0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5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7例),两组均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针灸疗法,均治疗6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转发干扰是电子对抗常用的自卫式干扰手段,通过接收、存储、调制、转发对方的雷达信号对敌方的雷达进行压制或欺骗性干扰。介绍了线性调频雷达的信号处理体制,研究了不同转发方式的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对线性调频雷达的干扰特点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了间歇采样转发干扰中影响干扰性能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