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道教神仙体系经过漫长的发展和完善,成为整个道教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道教内涵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之一。道教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社会,神仙体系的发展自然与现实社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就神仙体系中的等级划分、现实映射等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道教神仙体系与中国传统官制的联系与区别,他们有着共同的根源,即自然经济体系;而道教神仙体系的发展,也体现了宗教世俗化的不可避免。
关键字 神仙体系 传统官制 世俗化 共同根源
大凡宗教信仰,都会设置一个诱饵,一个供信徒升天后安栖灵魂的彼岸世界,那里住着信徒们的崇拜对象,也是他们一生虔诚向往得光明极乐之地,道教的神仙信仰也不例外,他专门营造了一个瑰丽的神仙世界,供人憩息,让人畅游。这个神仙体系创立的依据是什么?它又与现实社会有着怎样的联系及意义?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道教天官制度的由来及发展过程
(一)神仙体系的划分角度
道教神仙体系的划分有多种,但从整体上看有两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从产生的时间上分:一是先天诸神,也即道教认为有一批尊神是先天道气所化;一是后天诸神,即在开天辟地之后生成的,其中有气化结成的自然之神,有凡人修炼而成的仙人,也有鬼魂升任的鬼官和鬼仙。
第二个角度是从权利等级架构上划分。在这种划分中完全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子,这种划分方式也融合了第一种分法,将尊神视为先天诸神,将其他神视为后天诸神。在这种分法中,除了垂直体系之外,也有横向的体系,各有所司,使得这些神仙体系犹如人间的官僚制度和政府机构般完善。
(二)神仙体系演变过程
神仙世界原是方士们构造的,来自远古的仙乡原型——西方的昆仑山巅与东方的蓬莱海岛,但正如方士各有其术一样,他们所崇拜的神仙也各自为政,互不相统,以致这个世界从一开始就如同混沌初开,杂乱无章。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既确定神仙、真人为崇拜对象,又将儒家的圣人、贤人纳入神仙谱系,此时神仙谱系比较粗疏,呈现初创时期的原始状态。到了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神仙既多且杂,又漫无统序,使信众无所适从,与道教传播不利。南朝梁道士陶弘景有鉴于此,提出“仙亦有等级千亿”,并以此给神仙世界划分等级差别。其编纂的《真灵位业图》,就是最早将纷乱的道教神灵整理为谱系和统属的代表之作。在道教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真灵位业图》总共收录了近700位神灵的名讳称号,以图谱的形式一一列出。神仙体系的最后编订时期是在两宋,其标志是金允中的《上清灵宝大法》。
二、天官体系与传统官制联系的表现及意义
(一)各级仙官和传统官制的一些具体联系
道教崇尚自然朴素,清静无为,所以他们的最高神是不管具体事物的,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实质上是道的自然无为精神的载体,代表着宇宙的本始,道散为气,一气化三清,从而构筑了整个宇宙,因此,三清又是一体的,元始天尊为道身,灵宝天尊为真身,太上老君为肉身。这种创世模式,显然是受到佛教“三身佛”的影响。这种组合方式,又可以理解为是道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一哲理的象征。
按照教义,玉皇大帝不是最高神格,他只是三清之下的行政首脑。但传统中国习惯皇帝集权体制的老百姓,不大喜欢这样的安排,他们宁愿相信神仙世界和人间一样,都有一位专制君主,至高无上而大权在握。实际上在民间信仰中,早已经把玉帝看成是儒、佛、道三教统一体的专制君主了,所以《西游记》才会描写老君、如来共同辅助玉皇大帝,天神、地袛、人鬼、仙人、佛子统统承认玉皇的绝对权威。
道教三清之下有一批高位神灵,如四极大帝,被认为是先天道气所化,其中几位与玉帝经常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分行的格局。另外还有一些具有“帝”、“尊”等称号的道教神灵,在仪式中排位很高,但是形象模糊,职能也不明确,在道教信众中也没有什么影响。
(二)天地水系统:神界官僚的职能分工
天帝系统:各管一片天的方面大员(三省长官)
星君系统:宇宙秩序的保障
雷部系统:主宰气象与快速施罚
地官系统:人世罪过的赦免与结算
水官系统:灾厄及其化解
这个系统的功能类似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的六部制。
(三)顺俗增奉之神:世俗社会的行业分工
真武帝君:北方政治势力的象征
文昌帝君:科举功名的象征
关圣帝君:忠勇信义的象征
天后:海上安全的象征
财神赵公明:发财致富的象征
民间各行各业的象征:比如农业的保护神土地公公,天后可以看作是渔业和海上交通的保护神,保护群众出海的安全,商业的保护神文财神范蠡和武财神关公或赵公明等等。
三、道教官制与传统官制相关性的原因
(一)道教神仙谱系是道教世俗化的表现
宗教世俗化把宗教的重心倒向了人、社会,倒向了人的今生今世,使宗教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关心来生和灵魂的得救,而不注重人的现世生活。宗教的世俗化并不像以前一般定义的那样,失去了对社会的重要作用,而是以新的模式和形态对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神仙级别的界定,强化了道教神学理论的实用性,为业已存在的封建等级制度提供了神圣的“道”义支持,这对巩固皇权、教化民众、保证社会稳定都具有积极意义。神仙谱系等级化的确立,使得现实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在神仙世界找到了神圣依据。李养正也指出:“陶弘景革新道教,意在适应封建统治之需要而使道教规制化,将封建等级、官阶制度引入道教,虚构出天上的封建朝廷,实际上是为人间封建等级制度制造了宗教依据,这对维护封建贵族专制是有利的。”
(二)道教天官制度与传统官制共同根源
如果说道教官制属于文化秩序,传统官制则属于一种君主秩序,分析道教官制与传统官制的相关性,其实质实际上是文化秩序与君主秩序的相关性。我认为造成这种相关性的原因是道教理论与君主秩序的共生性。
共生性主要指道教理论和君主秩序的共同根源即是自然经济秩序。
自然经济秩序是相对于市场经济秩序而言的,他指的是一个以农业为根本、依靠户内分工的一套自给自足体系。道教理论和君主秩序都是这种自然经济秩序的产物。首先,农业是和自然条件最紧密的相关的生产部门,风调雨顺则农业丰收,否则农业歉收。这样,以天为父、以地为母的慰藉心理很容易产生。其次,自然经济的发展使生产资料过剩,导致贫富分化,从而产生了阶级,也就有了等级的划分。
四、总结
指向现世的神仙体系——道教的入世思想(实质为宗教与世俗的关系)
道教中,“出世”与“入世”二者是并重的。道教认为,修道应该有益于国家、社会、生灵和家庭。道教提倡积极“入世”以利益社会人群,入世、济世的目的是追求神仙超越,以得道成仙为最高理想,最终实现精神的解脱。
道教神仙体系的构造过程其实就是道教逐渐丰富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现实社会的变化及需求是其变化的动力和基础。世俗社会的发展对宗教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第三卷)[M].东方出版中心,1996.
[3]王娟.道教神谱《真灵位业图》神仙演化过程考察[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集.
[4]钟国发,龙飞俊.恍兮惚兮:中国道教文化象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张演(1987.6~),性别女,籍贯陕西大荔,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学历(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关键字 神仙体系 传统官制 世俗化 共同根源
大凡宗教信仰,都会设置一个诱饵,一个供信徒升天后安栖灵魂的彼岸世界,那里住着信徒们的崇拜对象,也是他们一生虔诚向往得光明极乐之地,道教的神仙信仰也不例外,他专门营造了一个瑰丽的神仙世界,供人憩息,让人畅游。这个神仙体系创立的依据是什么?它又与现实社会有着怎样的联系及意义?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道教天官制度的由来及发展过程
(一)神仙体系的划分角度
道教神仙体系的划分有多种,但从整体上看有两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从产生的时间上分:一是先天诸神,也即道教认为有一批尊神是先天道气所化;一是后天诸神,即在开天辟地之后生成的,其中有气化结成的自然之神,有凡人修炼而成的仙人,也有鬼魂升任的鬼官和鬼仙。
第二个角度是从权利等级架构上划分。在这种划分中完全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子,这种划分方式也融合了第一种分法,将尊神视为先天诸神,将其他神视为后天诸神。在这种分法中,除了垂直体系之外,也有横向的体系,各有所司,使得这些神仙体系犹如人间的官僚制度和政府机构般完善。
(二)神仙体系演变过程
神仙世界原是方士们构造的,来自远古的仙乡原型——西方的昆仑山巅与东方的蓬莱海岛,但正如方士各有其术一样,他们所崇拜的神仙也各自为政,互不相统,以致这个世界从一开始就如同混沌初开,杂乱无章。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既确定神仙、真人为崇拜对象,又将儒家的圣人、贤人纳入神仙谱系,此时神仙谱系比较粗疏,呈现初创时期的原始状态。到了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神仙既多且杂,又漫无统序,使信众无所适从,与道教传播不利。南朝梁道士陶弘景有鉴于此,提出“仙亦有等级千亿”,并以此给神仙世界划分等级差别。其编纂的《真灵位业图》,就是最早将纷乱的道教神灵整理为谱系和统属的代表之作。在道教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真灵位业图》总共收录了近700位神灵的名讳称号,以图谱的形式一一列出。神仙体系的最后编订时期是在两宋,其标志是金允中的《上清灵宝大法》。
二、天官体系与传统官制联系的表现及意义
(一)各级仙官和传统官制的一些具体联系
道教崇尚自然朴素,清静无为,所以他们的最高神是不管具体事物的,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实质上是道的自然无为精神的载体,代表着宇宙的本始,道散为气,一气化三清,从而构筑了整个宇宙,因此,三清又是一体的,元始天尊为道身,灵宝天尊为真身,太上老君为肉身。这种创世模式,显然是受到佛教“三身佛”的影响。这种组合方式,又可以理解为是道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一哲理的象征。
按照教义,玉皇大帝不是最高神格,他只是三清之下的行政首脑。但传统中国习惯皇帝集权体制的老百姓,不大喜欢这样的安排,他们宁愿相信神仙世界和人间一样,都有一位专制君主,至高无上而大权在握。实际上在民间信仰中,早已经把玉帝看成是儒、佛、道三教统一体的专制君主了,所以《西游记》才会描写老君、如来共同辅助玉皇大帝,天神、地袛、人鬼、仙人、佛子统统承认玉皇的绝对权威。
道教三清之下有一批高位神灵,如四极大帝,被认为是先天道气所化,其中几位与玉帝经常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分行的格局。另外还有一些具有“帝”、“尊”等称号的道教神灵,在仪式中排位很高,但是形象模糊,职能也不明确,在道教信众中也没有什么影响。
(二)天地水系统:神界官僚的职能分工
天帝系统:各管一片天的方面大员(三省长官)
星君系统:宇宙秩序的保障
雷部系统:主宰气象与快速施罚
地官系统:人世罪过的赦免与结算
水官系统:灾厄及其化解
这个系统的功能类似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的六部制。
(三)顺俗增奉之神:世俗社会的行业分工
真武帝君:北方政治势力的象征
文昌帝君:科举功名的象征
关圣帝君:忠勇信义的象征
天后:海上安全的象征
财神赵公明:发财致富的象征
民间各行各业的象征:比如农业的保护神土地公公,天后可以看作是渔业和海上交通的保护神,保护群众出海的安全,商业的保护神文财神范蠡和武财神关公或赵公明等等。
三、道教官制与传统官制相关性的原因
(一)道教神仙谱系是道教世俗化的表现
宗教世俗化把宗教的重心倒向了人、社会,倒向了人的今生今世,使宗教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关心来生和灵魂的得救,而不注重人的现世生活。宗教的世俗化并不像以前一般定义的那样,失去了对社会的重要作用,而是以新的模式和形态对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神仙级别的界定,强化了道教神学理论的实用性,为业已存在的封建等级制度提供了神圣的“道”义支持,这对巩固皇权、教化民众、保证社会稳定都具有积极意义。神仙谱系等级化的确立,使得现实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在神仙世界找到了神圣依据。李养正也指出:“陶弘景革新道教,意在适应封建统治之需要而使道教规制化,将封建等级、官阶制度引入道教,虚构出天上的封建朝廷,实际上是为人间封建等级制度制造了宗教依据,这对维护封建贵族专制是有利的。”
(二)道教天官制度与传统官制共同根源
如果说道教官制属于文化秩序,传统官制则属于一种君主秩序,分析道教官制与传统官制的相关性,其实质实际上是文化秩序与君主秩序的相关性。我认为造成这种相关性的原因是道教理论与君主秩序的共生性。
共生性主要指道教理论和君主秩序的共同根源即是自然经济秩序。
自然经济秩序是相对于市场经济秩序而言的,他指的是一个以农业为根本、依靠户内分工的一套自给自足体系。道教理论和君主秩序都是这种自然经济秩序的产物。首先,农业是和自然条件最紧密的相关的生产部门,风调雨顺则农业丰收,否则农业歉收。这样,以天为父、以地为母的慰藉心理很容易产生。其次,自然经济的发展使生产资料过剩,导致贫富分化,从而产生了阶级,也就有了等级的划分。
四、总结
指向现世的神仙体系——道教的入世思想(实质为宗教与世俗的关系)
道教中,“出世”与“入世”二者是并重的。道教认为,修道应该有益于国家、社会、生灵和家庭。道教提倡积极“入世”以利益社会人群,入世、济世的目的是追求神仙超越,以得道成仙为最高理想,最终实现精神的解脱。
道教神仙体系的构造过程其实就是道教逐渐丰富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现实社会的变化及需求是其变化的动力和基础。世俗社会的发展对宗教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第三卷)[M].东方出版中心,1996.
[3]王娟.道教神谱《真灵位业图》神仙演化过程考察[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集.
[4]钟国发,龙飞俊.恍兮惚兮:中国道教文化象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张演(1987.6~),性别女,籍贯陕西大荔,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学历(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