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助降血糖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orld5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患者除服药、注射胰岛素、控制饮食之外,唯一可以自我疗愈的方法就是运动。运动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进而减低胰岛素需求量。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预防与控制是不容忽视的,运动是不可或缺的。运动是糖尿病患者可亲自控制的一环,然而缺乏指引,患者可能使用错误姿势运动、运动过量或不足及缺乏效益等问题。
  运动可帮助降低体内血糖。通过运动或体力劳动时,肌肉产生能量,同时有助于降低血糖。随着血糖的降低,患者可减少服食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的频率或剂量。
  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生成,会随时间日益减少。若通过运动减低血糖,进而降低胰岛素的需求量,以使胰岛素更佳地控制血糖,同时也降低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运动更能促进胰岛素的吸收与作用。有时,患者面对许多工作时感到疲惫,使体内血糖升高,处理血糖的胰岛素不足,此时,若以运动降低血糖,体内胰岛素足以处理血糖。
  因此,运动就像胰岛素的替代品。相比服药、打针等,运动来得更容易,同时亦可控制体重。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功效
  1.可迅速降低血糖水平。
  2.提高身体使用胰岛素的能力。
  3.减少胰岛素的需求。
  4.更好地控制糖尿病。
  5.减少心脏疾病风险。
  低强度有氧运动最佳。糖尿病患者适合进行的运动可分成不同的强度。低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持续一段时间,缓慢地提升强度和动作的幅度和力度。

  另外,建议强化锻炼和抗阻力训练,如使用阻力带运动和伸展或拉筋以获得灵活性。若过于轻度的锻炼,可能效果不佳。因此,可从中等强度开始。中等强度的运动:疾步行走、休闲性质的游泳、排球、缓慢的有氧运动、缓和地骑脚踏车和园艺。
  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的糖尿病患者,可在根据一些运动指南下,选择强度较为激烈的运动,如慢跑、网球、篮球、跳绳、壁球、快速的有氧运动、快速骑脚踏车、踏步运动和足球等。
  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逐渐提升到每周60分钟有氧运动。
  运动时的心率必须维持在安全水平,即是最高心率的60%~70%。每个运动环节,应包括约5~10分钟的暖身,以及5分钟的运动后伸展。运动必须包含大多数上下半身的四肢和主要大肌肉群。
  糖尿病患者须经常运动,若停止运动1~2周后,运动所带来的益处将逐渐消失。身体素质良好的患者,可进行中等强度的重量训练计划以强化肌肉,并重复8~12次,每周2次。
  对于患有糖尿病足损伤的严重患者,建议避免跑步,可考虑其它低冲击运动,如步行、游泳或骑脚踏车。不过,糖尿病足溃疡者不宜游泳,以避免细菌感染。运动前应多饮水。另外,切勿在运动时所运用的主要肌肉群部位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应使用合适的运动鞋,如穿袜子、轻巧和良好鞋垫的运动鞋,每日仔细检验脚部,维护脚部清洁和干爽。
  运动后可能致低血糖
  若体内血糖值过低,无法提供身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即为低血糖症。若患者持续性过量运动,超过身体负荷的时限,可能导致低血糖现象。
  低血糖的因素:注射胰岛素或服食糖尿病丸;少吃一餐或没进餐;长时间或过量运动。
  低血糖症状:视觉模糊、麻痹、焦虑、饥饿、头昏。
  如发现上述迹象,应立即停止运动,测量心率和血糖检测,并服食一些零食。
  严重糖尿病患者需要加以留意,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导致患者脚底麻痹,失去触觉,缺乏敏感度的脚部,如持续重复性运动,可能导致糖尿病足溃疡、伤口或跌倒。
  严重患者切勿跑跳,应谨慎限制负重锻炼,如跑步机运动、长途步行、晨练、踏步锻炼等。可进行一些轻微的运动,如游泳、骑脚踏车、手臂锻炼、椅子上的运动等。
  血糖过低不宜进行运动
  患者在运动前应监测血糖。若血糖低于5.6,不宜进行运动。可以先吃些小食品或喝杯果汁等,稍微提升血糖。若处于5.6~14范围内,属于安全的血糖指数,适合继续运动。患者应根据血糖检测仪的血糖指数指南决定何时适合开始运动,或何时摄取血糖。
  血糖检测仪血糖指数指南
  1.少于100mg/dL(少于5.6mmol/L)(太低)。
  2.100-250mg/dL(5.6-13.9mmol/L)(安全:这是运动前安全范围的血糖指数)。
  3.250mg/dL(超过13.9 mmol/L)或更高(谨慎注意:需加以警惕的血糖指数,运动前咨询医生的意见)。
  4.300mg/dL(多于16.7 mmol/L)或更高(危险水平:不宜运动,向医生咨询)。
  根据博格运动自觉量表,安全的主观自觉强度水平为12-13分。6-11分之间,属于非常轻微的运动,如抬手或脚、坐在椅子上,甚少或没效用。糖尿病运动的目标为12-16范围内。若患者觉得所进行的运动有点难或稍微挑战,这就是其目标范围内的运动。
其他文献
那时,天很蓝,日子清亮。  我和哥哥每天一起上学、放学,吃饱、喝足、学好、玩好就什么都好。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会追赶一只蜻蜓,追着追着,追到太阳的家里——草丛,它住进去,睡觉了,天黑了,我和哥哥回家了。  走在上学的路上,我们一般不会开小差,因为上课的铃声是对我们的命令,我们还没有胆子迟到、旷课。总是,匆匆走进课堂。  那时候父母似乎都很忙,他们一般不过问我们的学习,也不干预我们的生活,于是我们优
生活,在很多时候是需要分开来看的。因为生容易,活却很难。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谁都活得不容易,更别说我们这些普通人了。然而生活中的百态百味,其实就是人生的百态百味。  小县城的冬天,尽管没有像东北那样零下几十度,但大都在零下十三四度,尤其是早晨,温度还会更低。  一天早晨,我忙着去上班,路过广场,却发现在广场的木凳上坐着好几位老人,这样冷的早晨,这些老人为什么要起这么早,独自坐在那些冰冷的凳子上呢?
禅语有云:“万物归一,万法归一,一生万物,一生万法。”也就是说,世间万物同宗同源,规律也是大同小异。姑且将蕴含的佛学知识放在一边,也不必将这个话题铺展开来,只需稍加撷取,便足够咀嚼许久。  人生是最为宏大的篇章,也是最难琢磨的痕迹,似天马行空,若云中飞骥,不可琢磨揣测。归途之时,窗外转瞬而过的风景,身畔面色各异的行人。恍然间,仿佛置身于轮回更迭,品味另一种人生。  人生无非是由母体孕育到走向死亡的
目的 评价腹腔镜对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与治疗效果并探讨纠正中肠扭转的适合条件.方法 2002年7月至2008年3月对23例临床拟诊的肠旋转不良进行腹腔镜手术.男13例,女10例.年龄5 d~12岁,平均1.9岁.采用三孔技术,腹腔镜确诊后,牵拉肠管纠正中肠扭转复位,切断Ladd索带、游离十二指肠及空肠起始部,发现合并畸形同时处理.结果 23例均在腹腔镜下确定诊断并顺利完成Ladd手术,18例并发中肠扭
目的 对7年来所做的143例手术做一总结回顾.方法 143例经钡剂灌肠、直肠测压或直肠活检确诊.患儿取截石位,经肛门插入一把卵圆钳,于耻骨结节(腹膜返折)上方钳住直肠壁下牵将直肠套叠翻出,在翻出的直肠内壁处缝合牵引线两圈,于两圈线间全层切断直肠.远端后壁全层游离,并背切至齿状线上0.5~1.0 cm,前壁游离至齿状线上方2.5~3.5 cm,近端边下牵边游离,切除病变肠管.近远端行双层吻合,吻合口
目的 总结儿童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合并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因和适宜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6例ARM合并HD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及预后情况.年龄1岁8个月~1I岁,平均4.1岁;男女比例1:5.所有病例于ARM矫正手术后有不同程度便秘、腹胀等症状,钡灌肠显示结直肠均有显著的扩张,仅有2例可见明确痉挛段和移行段.6例患儿直肠肛管测压直
很多经常出差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烦恼,劳顿一天躺下后直盯着天花板,毫无睡意。结果第二天,黑着眼圈,无精打采地出现在重要场合,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每个人睡眠前都有自己的“前奏曲”,如刷牙、看书报等。对于睡眠的环境,譬如房间、床铺、被褥、枕头等也都产生了条件反射,一接触到这些东西,便会引起睡意。而到异地出差改变环境和作息时间,睡眠规律易被打乱。对一些适应性较差的人来说,就可能引起失眠。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