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是新课改重要内容。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会学得轻松,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做法有:
1.通过选取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素材,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实际上是关注生活。如学习“气温垂直变化”时,我设问“为什么登高山时要另外准备衣物?”学习“气候”时,我展示上网搜寻的神木当地12、1、2月和6、7、8月天气预报资料,最后总结出气候特征来。学习“地理环境整体性”时,分析神木南部丘陵沟壑区沟壑纵横的原因;分析当地封山禁牧,植树种草与地理环境关系。学习“水资源利用”时,讨论“神木未来之水在哪里?”学习“全球气候变化”选用“北冰洋科考”、尼泊尔“高山会议”。学习“自然灾害”联系当时我国的灾害新闻。
2.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架起学习地理与生活的桥梁。学习“水资源利用”后,及时调查农村、城镇社区对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学习“城市化”后对塑料袋使用的调查。学习“农业”后制作陕北主要农作物分布演示板。学习“交通运输的布局”后书写“我看神木交通”小论文。
3.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体会其中的乐趣、成功感,让学生学习更主动。我经常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或讲解知识或评价学生的汇报。每节课,我至少要为学生提供10分钟左右时间与教师交流,交流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生成性资源,学生遇到障碍时,及时鼓励、提示,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交流任务。学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时,我把课堂设在神木县城东山(室外),让学生以一个旅游者角色了解当地城市地域形态,功能分区。学习“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时,我出示自己走访调查积累的神木当地的房价、交通、环境等资料让学生替我买房作选择。
4.多样化的导入,增加趣味性。学习“日界线”举例“一对孪生姐妹,妹妹年龄比姐姐大”,巧设疑惑,增加新奇;学习“水循环”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古诗引入;学习“水资源合理利用”时用找水、想水的漫画引入;学习“风的形成”用“军港之夜”歌曲导入;学习“地球圈层结构”时设计智者超人从中国出发,通过地心到达阿根廷情境引入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巧用游戏、辩论、实验、歌谣、口诀、顺口溜等形式,增加趣味性。学习“中国行政区划”时,采用拼图游戏熟记中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现状和位置。学习“大气运动”时,做燃火实验:在室内安全的地方点燃一堆火,后燃一张纸,观察纸灰流动的方向,明确热力环流成因。学习“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时,辩论“中国超过1亿的农民工给农村和城市带来的影响”。“气旋、反气旋”的学习,用“东南西北风,向前(后)进(退)一风”,“上升阴雨,下沉晴干”来描述气旋、反气旋不同位置的风向及天气状况。学习“气温”时,用“高高低低、高低低高”来说明气温与海拔、纬度的关系,以及气温高低与等温线弯曲变化方向的关系。学习“中国的疆域”时,用顺口溜“东北蘑菇鲜,南部越老缅,西有巴基和富汗,哈吉塔西北边,印尼不丹在西南”记忆我国14个邻国。
6.巧用多媒体等视听教学用具,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同时使内容更形象直观,变虚为实,化静为动。如“地球运动”、“水循环”、“大气循环”、“大洋环流”等内容的教学使用Flash动画轻松解决了变静为动的问题。(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中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1.通过选取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素材,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实际上是关注生活。如学习“气温垂直变化”时,我设问“为什么登高山时要另外准备衣物?”学习“气候”时,我展示上网搜寻的神木当地12、1、2月和6、7、8月天气预报资料,最后总结出气候特征来。学习“地理环境整体性”时,分析神木南部丘陵沟壑区沟壑纵横的原因;分析当地封山禁牧,植树种草与地理环境关系。学习“水资源利用”时,讨论“神木未来之水在哪里?”学习“全球气候变化”选用“北冰洋科考”、尼泊尔“高山会议”。学习“自然灾害”联系当时我国的灾害新闻。
2.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架起学习地理与生活的桥梁。学习“水资源利用”后,及时调查农村、城镇社区对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学习“城市化”后对塑料袋使用的调查。学习“农业”后制作陕北主要农作物分布演示板。学习“交通运输的布局”后书写“我看神木交通”小论文。
3.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体会其中的乐趣、成功感,让学生学习更主动。我经常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或讲解知识或评价学生的汇报。每节课,我至少要为学生提供10分钟左右时间与教师交流,交流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生成性资源,学生遇到障碍时,及时鼓励、提示,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交流任务。学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时,我把课堂设在神木县城东山(室外),让学生以一个旅游者角色了解当地城市地域形态,功能分区。学习“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时,我出示自己走访调查积累的神木当地的房价、交通、环境等资料让学生替我买房作选择。
4.多样化的导入,增加趣味性。学习“日界线”举例“一对孪生姐妹,妹妹年龄比姐姐大”,巧设疑惑,增加新奇;学习“水循环”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古诗引入;学习“水资源合理利用”时用找水、想水的漫画引入;学习“风的形成”用“军港之夜”歌曲导入;学习“地球圈层结构”时设计智者超人从中国出发,通过地心到达阿根廷情境引入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巧用游戏、辩论、实验、歌谣、口诀、顺口溜等形式,增加趣味性。学习“中国行政区划”时,采用拼图游戏熟记中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现状和位置。学习“大气运动”时,做燃火实验:在室内安全的地方点燃一堆火,后燃一张纸,观察纸灰流动的方向,明确热力环流成因。学习“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时,辩论“中国超过1亿的农民工给农村和城市带来的影响”。“气旋、反气旋”的学习,用“东南西北风,向前(后)进(退)一风”,“上升阴雨,下沉晴干”来描述气旋、反气旋不同位置的风向及天气状况。学习“气温”时,用“高高低低、高低低高”来说明气温与海拔、纬度的关系,以及气温高低与等温线弯曲变化方向的关系。学习“中国的疆域”时,用顺口溜“东北蘑菇鲜,南部越老缅,西有巴基和富汗,哈吉塔西北边,印尼不丹在西南”记忆我国14个邻国。
6.巧用多媒体等视听教学用具,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同时使内容更形象直观,变虚为实,化静为动。如“地球运动”、“水循环”、“大气循环”、“大洋环流”等内容的教学使用Flash动画轻松解决了变静为动的问题。(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中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