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的创新

来源 :浙江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共品供给一直推行的是城乡二元结构。其指导原则是“以农补工”、“重城轻农”,优先向城市。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如水、电、路、通讯、学校、医院、图书馆等等,几乎由政府包揽,所需资金主要由财政预算安排;而在人均收入严重低于城市的农村,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施、科技保障等悠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公共品供给却由低收入人群自筹资金解决,财政投入严重缺位,而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几乎完全缺失,从而造成了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失衡。改革开放以采。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均有了长足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新一轮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实施到位,房地产业作为一个主要关联产业,土地供应减少、银行贷款压缩、房地产投资增幅减缓等方面的反应已逐步显现,从2004年6月开始,房地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浙江省级机关后勤经营系统不但走出“崩溃的边缘”,而且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2004全系统年1—3月尚亏损616万元,但到年底盈利创历史新高,达4800多万元,2005年又实
当前我国环境质量总体恶化的微观基础主要在于企业的过度排放,而企业过度排放行为的根源又在于现行的政策体制缺陷。
该文分析了浙江区域增长极的成长主要以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为基础,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是以体制改革的区域效应为基础的内在机理.目前,特定的增长极成长模式所面临的挑战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