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教育的重大使命。而在此方面,美术学科的特殊性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通过绘画不仅可以开启儿童自由表达思想情感的大门,还能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6-042-1
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加足创新动力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是美术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更是学生创新动力大小的关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所学知识能运用到学生的生活中,运用到学生身边,学生怎会不感兴趣?在教学《吸引人的招贴画》一课时,在让学生了解了招贴画及其吸引人的原因的基础上,让学生为学校的活动设计招贴画。能够把自己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并为学校服务,学生很是乐意,设计的形式各具特色,内容也遍及我校历来举办的各种活动:书法比赛、运动会、献爱心……这里的哪一张作业不是学生发挥创造力的作品呢?
二、联系实际,提高想象力——插上创新的翅膀
想象,就是把通过感受把握到的完整形式或是大脑中储存的现成图式加以改造、组合、重新铸成新的意向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美术学科对想象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设计,不都是在引导学生想象吗?但想象不等于幻想、胡思乱想。《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想象。”生活实际是想象的基础,是想象的源泉。因此,教师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充分想象,学生就能在想象的天空自由栩翔。
如:在教学《我的成长变化》一课,学习建议中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学生如何想象,从哪入手呢?课前,让学生通过镜子和一些照片认真观察体会;课内,让他们谈谈自己的观察体会,再把他们的照片进行展示,互相观察别人的成长变化,这样,让他们认识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体形都会发生变化。此外,还从职业、生活习惯等方面加以启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今后的成长变化,学生有了刚才的“经验”,便有了现在的大胆想象,议论纷纷。“不久的将来我的个子会更高,身体会更健壮。”“将来我会结婚,还会生孩子。”……此时,教师再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画出来,试问,哪一个不是学生想象的新作品呢?
在欣赏《艰苦岁月》时,通过画面赏析,学生了解了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以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爬雪山,过草地,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胜利到达陕北,使中国革命走上了成功之路。这幅作品表现的就是在那艰苦的岁月中,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露营休息了,那位老红军尽情地吹着竹筒,翘起赤脚板打着节拍;伏在他膝头上的小红军战士,一手托着腮,一手抱着长枪,仰着头,听着悠扬的笛声,陷入了沉思,似乎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们虽然衣服槛楼,面容清瘦,但充满了乐观和自信。作品的真实感染力,把孩子们带到了艰苦的岁月里,水到渠成。我趁机请同学们谈谈你生活或学习中曾经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有没有气馁过?同学们相互看了看,都不好意思地笑了,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们那点困难和长征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老师,我们懂你的意思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被一点小困难吓倒,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学生领悟了作品的深层创造力和影响力。
三、联系实际,提高创造力——闪烁创新的火花
在设计应用领域,《美国课程标准》强调了设计形式的创新。古今中外有杰出成就的发明家无不具有大胆创新精神,而他们的创新也离不开现实的启示:瓦特偶尔发现烧开水的水壶盖会向上跳,从中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发明了蒸汽机;牛顿从树上掉下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联系实际,大胆想象才是创新的唯一途径。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学生充满智慧的创新火花才会不断闪烁。如在教学《街头标识物》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艺术家设计的标识物,让学生了解艺术家们怎样创造吸引力的,然后引导他们谈谈家乡标识物的不足,并为他们重新设计,鼓励他们大胆构思,创造性地表现形象,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使自己的作品富有特色和新意。学生胆大了,加上刚才的启示,思维活跃了:有学生在蛋糕上加了一个“好吃”的嘴,有的在冰柜上加了“冰棍”,有的甚至把鞋子装饰在人头上……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
“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便是生活,它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正待我们去不断发掘。
[参考文献]
[1]迟洪燕.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
[2]蒋峥.让美术教育真正融入生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
[3]李昕.让网络走进美术课堂——网络环境下提高美术欣赏课创新教育实效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6-042-1
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加足创新动力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是美术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更是学生创新动力大小的关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所学知识能运用到学生的生活中,运用到学生身边,学生怎会不感兴趣?在教学《吸引人的招贴画》一课时,在让学生了解了招贴画及其吸引人的原因的基础上,让学生为学校的活动设计招贴画。能够把自己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并为学校服务,学生很是乐意,设计的形式各具特色,内容也遍及我校历来举办的各种活动:书法比赛、运动会、献爱心……这里的哪一张作业不是学生发挥创造力的作品呢?
二、联系实际,提高想象力——插上创新的翅膀
想象,就是把通过感受把握到的完整形式或是大脑中储存的现成图式加以改造、组合、重新铸成新的意向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美术学科对想象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设计,不都是在引导学生想象吗?但想象不等于幻想、胡思乱想。《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想象。”生活实际是想象的基础,是想象的源泉。因此,教师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充分想象,学生就能在想象的天空自由栩翔。
如:在教学《我的成长变化》一课,学习建议中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学生如何想象,从哪入手呢?课前,让学生通过镜子和一些照片认真观察体会;课内,让他们谈谈自己的观察体会,再把他们的照片进行展示,互相观察别人的成长变化,这样,让他们认识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体形都会发生变化。此外,还从职业、生活习惯等方面加以启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今后的成长变化,学生有了刚才的“经验”,便有了现在的大胆想象,议论纷纷。“不久的将来我的个子会更高,身体会更健壮。”“将来我会结婚,还会生孩子。”……此时,教师再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画出来,试问,哪一个不是学生想象的新作品呢?
在欣赏《艰苦岁月》时,通过画面赏析,学生了解了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以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爬雪山,过草地,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胜利到达陕北,使中国革命走上了成功之路。这幅作品表现的就是在那艰苦的岁月中,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露营休息了,那位老红军尽情地吹着竹筒,翘起赤脚板打着节拍;伏在他膝头上的小红军战士,一手托着腮,一手抱着长枪,仰着头,听着悠扬的笛声,陷入了沉思,似乎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们虽然衣服槛楼,面容清瘦,但充满了乐观和自信。作品的真实感染力,把孩子们带到了艰苦的岁月里,水到渠成。我趁机请同学们谈谈你生活或学习中曾经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有没有气馁过?同学们相互看了看,都不好意思地笑了,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们那点困难和长征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老师,我们懂你的意思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被一点小困难吓倒,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学生领悟了作品的深层创造力和影响力。
三、联系实际,提高创造力——闪烁创新的火花
在设计应用领域,《美国课程标准》强调了设计形式的创新。古今中外有杰出成就的发明家无不具有大胆创新精神,而他们的创新也离不开现实的启示:瓦特偶尔发现烧开水的水壶盖会向上跳,从中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发明了蒸汽机;牛顿从树上掉下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联系实际,大胆想象才是创新的唯一途径。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学生充满智慧的创新火花才会不断闪烁。如在教学《街头标识物》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艺术家设计的标识物,让学生了解艺术家们怎样创造吸引力的,然后引导他们谈谈家乡标识物的不足,并为他们重新设计,鼓励他们大胆构思,创造性地表现形象,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使自己的作品富有特色和新意。学生胆大了,加上刚才的启示,思维活跃了:有学生在蛋糕上加了一个“好吃”的嘴,有的在冰柜上加了“冰棍”,有的甚至把鞋子装饰在人头上……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
“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便是生活,它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正待我们去不断发掘。
[参考文献]
[1]迟洪燕.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
[2]蒋峥.让美术教育真正融入生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
[3]李昕.让网络走进美术课堂——网络环境下提高美术欣赏课创新教育实效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