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编小往事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u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有人骂出版商给改书名迎合市场,恕我眼拙看不出改前改后的高下,请注意这是一槽两吐,看不出作者那个的好,也看不出书商那个的坏;看不到作者傲娇的本钱,也看不出书商的卖点。
  当年在副刊当编辑时,也可以说是懒,也可以说是“尊重作者”——当然主要是因为懒——极少改动作者的稿子。要是没有十足把握比原作者高明许多(原作者当然不会领情、认同),就绝不动人家稿子,恨不得错字都不改。
  更有广为人知的先例,改他一字,断子绝孙的,不知道舒庆春老人当时是吃了个什么大憋。估计是得意之处被删被改,不伦不类看到他搓火。
  名家有点脾气向来被宽容,被改而骂街之事,越小咖的作者身上发生率越高,因为他们越对自己文字满意?这简直有点定律的意思。文无定法,文又无第一,改与不改都自有道理,于是吐不完的口水吵不完的架。
  不过做编辑就算不改,删人文章也总是难免的,现世报就是我自己的稿子当然也常被删被改,改得好与坏,常常也很难形容。
  但我写东西也是潦草得很,从来没有捻断须的情况发生,更没有一吟双泪流过,于是在被改方面似乎有点破罐子破摔。
  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自己写的东西经常有些破罐子的气质。这么说看似自谦其实不是。世上现在有写作权的人很多——到了午夜上个微博十个有八个嚷嚷在憋稿子——但真正写得能看的,算我眼瞎吧,近乎没有。改他一个字值得断子绝孙的,那就更是半年见不上一篇。
  “破罐子文”们改与不改都是无用功,硬说的话只有一点点体现编辑责任心的价值。为了这一毛钱听八段的东西纠结甚至叫骂撕破脸皮,徒把自己变成笑话。不过当事人应该觉不出来。
  也是因为最近想把自己的破罐子文结集一下,发现最大的难度在于找不出令人愿意为之解囊的卖点。就深深替出版社焦虑起来。进而觉得这如果是一本菜谱或者教参该多好,或者教大家发财炒股升职的读物。上述才是如今市场上稳赚不赔的类型啊。想到自己不会写这种东西还妄图出书,简直有点想抽死自己。
  最后说个(自以为)好笑的。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因为主人公是位杰出青年,就直接将其命名为“某杰青纪事”。不想到了编辑手里,许是他不知道“杰青”二字含义,许是另有打算,给我改成了“某杰纪事”,顿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感。
  当年看到发表后的文章大乐,全然没有生那位编辑的气,这事儿可作为我年轻时就缺乏羞耻心的明证。如今听说那位勤劳的编辑已身居该报要职,除了说一句祝福,还祈祷他最好不要看到我这篇小文。
其他文献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其政府仍有大量高级职位空缺,离职官员和他们的继任者走马灯似的穿梭在白宫。  攫取媒体“红利”  在特朗普的幕僚当中,前白宫通讯主任斯卡拉穆奇(见下图)无疑是最“悲情”的人物之一:为进入白宫,这位前高盛银行家堪称“拋家舍业”,却没想到上任仅10天就被迫出局。《今日美国报》称,斯卡拉穆奇供职期间不仅分文未领,离任后恐怕还要面对一张1200万美元的高额“账单”。原来他在进入白宫前,
摩西的最后12小时仍然是在桌子里度过的。他已经卡在那儿40年了!作为一只木偶,一只老木偶,他有足够丰富的表情,仅仅是光线在他脸上照出的苦涩与焦灼,已经让人不得不对他心生敬意。  总算轮到他说话了,机会难得!这位来自英伦的木偶界劳模跺着细长的脚,挥舞他同样细长的手臂,向观众吐槽他困在桌子里的40年。他首先说到作为一只木偶的悲哀——永远穿梭于各种儿童生日派对,在嬉闹中扮演精灵、妖怪或者其它动物,渐渐沦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从2015年起,社会工作更是连续四年被写入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之中。究竟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为何变得如此重要?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社会工作有什么关系?社会工作对于公共政策研究与实践有何积极作用?中国会成为一个福利国家吗?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及其应用途径主要有哪些?社会
除了女主角没那么漂亮、男主角没那么帅之外,《周一清晨》跟即将开始第十季的长剧《实习医生格蕾》很相似,甚至扮演给主刀医生递刀的老太太,与《格蕾》里都是同一个人。  新的故事发生在切尔西综合医院。通常,每周一清晨,这家医院的外科医生会有例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M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这是苏轼悼念亡友文长老的一首七律。从深情这一点来看,说它是东坡的第一七律,丝毫不为过。  苏轼的文章比诗好,而诗又比词好。苏词在俗世中知名度最高,但论影响力则远远不如苏诗。我们都知道江西诗派笼罩南宋,这一流派的“大咖”是黄庭坚、陈师道,但他们背后的Boss
2013年的第二个周五,27岁的著名黑客史瓦兹(Aaron Swartz)在纽约的家中上吊自杀了。第二天,女友 Quinn贴了篇令人心碎的日志,文章开头说:有一次,跟史瓦兹吵架,我说:如果你死了,互联网世界会多么悲痛,今天,我发现当时说对了。  出生于芝加哥,父亲是计算机专家,这让史瓦兹比同龄孩子更早熟悉了计算机背后的编码。13岁那年,他赢得一个网页制作大奖,奖品是一次MIT短途旅行。旅行中,他认
法国总统大选落幕,一颗政坛新星升起。回顾整个竞选过程,马克龙东跑西奔、连续演讲,最后与竞争对手玛丽娜·勒庞的一场电视辩论才锁定胜局。媒体与专家评论指出,马克龙论据扎实、逻辑严密、表达到位、反击有力,说到底是语言文学功底深厚。看来,当总统,没有一点文字功力真不成。  在法国,政治首先是文化  从马克龙当经济部长到后来出任总统候选人的一系列演讲,都极具文采。法国《挑战》杂志今年3月曾刊文分析比较马克龙
北京市丰台区一排两层楼,“致诚公益”4个字下面挂了不少牌子: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佟丽华是这里的主任。  午后的阳光下,一位衣衫灰暗的工人徘徊在门口的台阶上,他刚从“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的接待大厅出来,似乎疑虑未消不忍离去。工作人员从门口出来,和他说着诉讼事宜。这是一个“政府行政中心”般的接待大厅,来者多为弱势“苦主”,这也是佟丽华“苦心经营”的事业—
[南非]邁克尔·李 著 关成华 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年7月出版  未来有两层含义:还未到来;终究会来。未来是不确定的,不确定,容易让人疑虑、担忧。这样的想法你我都有,甚至,现在也没变。不过,未来学家说,从前,先哲预知了现在;现在,我们也可以尝试解码未来。科学地预见未知的未来世界是可行的吗?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精确预见未来事件吗?究竟什么才是人类的未来?
小冯:  这年头给别人写信都没几个人,给自己写这种事,也就你蝎子拉屎独(毒)一份吧。用《甲方乙方》的小说原名说:《你不是一个俗人》。开个玩笑。片子终于拍出来了,19年心血,比两个抗战还长的一条路告一段落,我竟然没有像想的那样兴奋。现在,我很平静。也好,那索性就着冰箱里这几罐冰啤,跟自己说说话吧。  2002年大年初一,那晚上也像这样齁冷。帆子已经睡了,我和震云还在客厅侃。我给他念北岛的散文集《蓝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