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领域高职院校德育创新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n4f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媒体的发展倒逼德育理念与方法的创新。对手机媒体领域中的高职院校德育方法创新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德育学科体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应对手机媒体影响下对高职生德育工作所提出的挑战,同时对提高德育实效性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手机媒体及其时代特征
  2015年1月,第35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青年大学生是新技术、新时尚、新思想的前沿受众,他们是手机媒体使用的急先锋和主力军,并且功能掌握全面、使用频率极高。纵观人类科技的发展史,每一项科技的发明与发展都是一把“双刃剑”,手机媒体技术尤其明显,它对高职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全方位的影响。手机媒体给高职生带来新的学习方式、开辟新的娱乐空间、增添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调,但与此同时手游成瘾、虚假信息泛滥、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也在伤害着他们。再加上高职生的心智大多尚不成熟,自律能力不足,辨别是非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出现道德失范的偏差行为。
  手机媒体发展迅猛。从功能单一的打电话发短信,到现在视频通话,从砖头块的大哥大到现在的品牌繁多精致无比的智能手机,手机媒体的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大陆最开始明确提出“手机媒体”的是匡文波,他认为:“手机一开始被发明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进行通话,但其与互联网结合后,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媒体。”《手机媒体对高职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研究》的作者于凯认为:“手机媒体,是指整合多种传播形式和路径,实现点对点的人际传播、点对多点的小众性传播和点对面的大众化传播,以手机为载体的个性化信息传播体。”《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作者赵金认为:“手机媒体是指利用手机作为信息交流的传播工具,是网络媒体的继承和延伸。”
  手机媒体的时代特征:①用户广泛,发展迅猛。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②功能强大,使用便携。比电脑普及,比报纸互动,比电视便携,比广播丰富;手机媒体被称为“带着体温的新媒体”,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上网;③交互性强,信息量大。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接受者,我们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④私密性强,覆盖面广。我们都很在意其他人不经允许翻看自己的手机,手机是绝对的私人物品,故手机媒体是一个绝对私人化的媒体。
  手机媒体对德育的影响
  手机媒体的发展使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高职高专学生获取知识、学习交流、娱乐生活等因为手机媒体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手机媒体对高职高专德育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手机媒体传递的带有正能量的信息对高职生德育带来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手机媒体也传播着有害于高职生的信息。复杂的手机媒体信息的传播具有量大、面广、迅速等特点。手机媒体信息源传播者众多,接受者普遍,内容繁杂,层次不一,监管困难,弱化了高职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移动互联的当下,几乎每个高职生都曾在手机中玩过网络游戏,而这种基于手机上的网络游戏,简称“手游”。手游和电脑网络游戏平台不同,但它们却有一个相同的绰号,那就是“网络鸦片”。这种“无可限量”的毒品虽然都标榜终身免费,但无一不对玩家的钱包虎视眈眈。大多数玩家除了金钱方面会受到不定量的威胁之外,手游的铺天盖地对高职生的精神更是一种摧残。易使大学生的心理情绪产生较大波动,致使道德品质滑坡。有的手游成瘾,荒废学业,助长玩家的虚荣心;有的养成网络约战,花钱买道具的恶习;有的通过手机游戏结识一些陌生人。
  手机银行用户越来越多,微信支付也走进了高职生的生活。与其同时电子商务失信,手机病毒的恶意传播,网络欺诈时有发生。危害高职生身心健康,导致一些高职生产生矛盾心理和迷茫心态,价值冲突加剧,价值取向更加不明确。这样一来给心智尚不成熟的高职生增加了判断是非标准的难度,有的分不清好坏,有的甚至误入歧途,同时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带来危害。手机媒体使传统德育手段功能弱化。
  手机聊天软件微信、QQ、陌陌等多以匿名的方式进行,无法确保真实性,更没有办法规范使用者的语言内容。再加上手机媒体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很多高职生在虚拟空间里放任自我,没有约束和心理负担,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一些高职生淡化道德主体意识,在手机媒体的汪洋大海里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手机信息的传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真假难辨,泥沙俱下。虚假信息泛滥让传统的德育方式束手无策。2015年6月24日中国社科院发布《新媒体蓝皮书》。报告显示:“微信平均每天拦截谣言多达210万次。每周二是微信谣言传播最高峰。谣言主要包括: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健康养生等。此外,由于封闭式传播环境,自我纠错能力弱,相较于微博,微信谣言辟谣难度较大。”
  手机媒体传播信息内容广泛、信息承载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是大学德育教育必须面对的挑战。老的德育方式无用武之地,无法对手机不良的信息进行监控,也没有办法控制其传播。手机自由的交流,舆论导向很难控制,大学生作为德育主体很容易接受新媒体带来的影响,长此以往,部分大学生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样就会削弱大学德育的效果。手机媒体倒逼高职院校德育方法的创新。
  高职院校德育新挑战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职业教育,而重视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业,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而当前的一些职业院校轻视德育,或是采用传统式的说教灌输德育方法。手机媒体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寻找有效的德育方法来应对手机媒体发展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显得非常必要!   传统德育难以引起青年学生的兴趣和共鸣。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工作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政治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传统开展。这种德育内容多是一些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处事原则等,有些东西过于刻板枯燥,不能与时俱进。面对青年大学生通过手机了解到的一些新闻资讯、网络热点、道德诚信问题很难作出解释。著名教授金一鸣在《教育原理》一书中写到“内容决定了方法。内容脱离当前的实际,方法必然是教条主义的,脱离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死记教条,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德育方法应与时俱进,贴近高职生的生活。
  手机媒体的高度发展,让这个社会推进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商以惊人的速度走进我们的生活,很多人不知什么时候就成了“手机控”“低头族”。而作为手机媒体使用的急先锋和主力军的高职院校的青年大学生们更是深受其“控”,他们在路上、吃饭中、课堂上等随时随地在“刷屏”,无时无刻不“低头”。有老师感叹“我上的不是课,我上的是寂寞”;有网友调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面对手机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德育应先行。
  德育方法创新路径探索
  手机媒体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德育的新路径,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利用手机媒体这一技术手段,将手机媒体作为了解高职生心理动态、思想潮流、同学关系等的重要渠道,寻找切实可行的德育方法,最终使高职校园内的“低头族”们抬起头来,不再被手机所“控”。让高职生们分清手机媒体内容的是非好坏,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一,转变思想,宜疏不宜堵。我们已经步入手机媒体发展带来的“微时代”,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是“微中人”,明令禁止学生玩手机不可行、不合理。引导他们正确利用手机媒体,作为老师要积极掌握手机媒体的最新动态和功能,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渠道,通过QQ、微信、微博等随时随地倾听学生的心声,解答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手机网络进行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微博、微信上面的一些案例引入到课堂上,及时丰富教学资源,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给学生布置作业,比如对微信上的某一事件写出自己的感想,然后通过手机平台提交作业。
  第二,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人是德育的中心,又是德育的目的。德育方法就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师生间通过手机QQ、微信等交流,双方是平等的,交流气氛轻松和谐。老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动态,学生可以评论老师的说说,转发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就避免了以往的单向说教,简单灌输。正如郑润凡、周月朋在《高校德育方法创新思考》一文中写的“唤起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尊重个体的主体地位、发挥个体的主体能力、塑造个体的主体人格”。我们鼓励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表达问题,主动与老师交流,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建立相互信任,彼此友好的关系。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德育效果也能够逐渐提高。
  第三,提升教师的手机媒介素养。高职院校的教师应主动提高手机媒介素养,做学生们的表率。培养在手机媒体这一平台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灵敏的信息嗅觉,变被动处理为及时主动的引导,把一些德育知识、人生哲理渗入到同学们的说说、动态中,主动承担起培养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的使命。通过手机媒体主动融入到学生中间,引导同学们自觉参与时政资讯、社会百态、舆论动态等信息的讨论,通过空间里的思想交流、微博里的真情表露、微信里的及时互动,能够更好的帮助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全员参与,多管齐下。QQ空间里的每一个说说、微信上的每一个动态,都代表着一个学生的心情、一种处事理念,甚至能够折射同学间的关系。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要能够识别各种“心情”,时刻树立问题意识并能够及时处理。在学生中间选拔一批信息联络员,一方面传递一些网络正能量,另一方面弥补教师工作的不足。学校和社会网络监管机构共同建立手机媒介事件处理机制,对各种散布谣言和侵权行为及时处理,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道德环境。
  第五,充分利用手机媒体平台,开展德育工作。加强手机媒体德育阵地建设,探索高职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搭建德育“微平台”。正确引导高职生开展与手机媒体相关的活动,如组织有关手机新闻、网络知识竞赛等,开展手机网络安全等讲座,这样可以在网上交流思想和心得。试着开手机网络班会,及时关注学生反映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微动态”。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中也渗透了道德教育。
其他文献
“因为他是你的父亲”  1978年春季,在我父母都是23岁那年,我的母亲在俄勒冈州朋友家的一个农场生下了我。几天之后,我的父亲才到。但他并没有飞奔过去看我,而是对在农场遇到的每一个人说道:“这不是我的孩子。”  我的父母将我带到田间,将毯子铺在地上,又将我放在毯子上,然后开始翻阅一本为婴儿起名的书。一开始,他想给我起名叫Claire,这样说了两三个名字,但两人都没有达成共识。  “叫Lisa(丽萨
隔靴搔痒式的监督不仅起不到应有效果,容易放任“为官不为”,而且会损害人大监督的权威性,挫伤监督积极性。进一步发挥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职等“刚性监督”的作用,亟须更具体的制度保障和程序规范。如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从而形成监督的主题,一针见血进行监督。如在开展质询等监督前,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调研,形成客观、理性的监督意见。如在整改階段,给予政府部门合理的整改期限,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如政府部门因为整改
摘 要 参考美国迷你风车农场项目案例,对STEM项目及其开展做简要介绍,并以此为例,探讨将其融入小学科学课程的途径。  关键词 STEM;风车农场;可再生能源;实验;小学科学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3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2-0150-03  Production of Mini Wind Farm and Small Windmill: Introdu
写在前面:  丁慈矿老师是我见过的特别会聊天的老师,而且是真“聊”,真实、真诚。整节课,作家、老师、学生三者的关系特别融洽,一切转换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当学生在丁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汪曾祺笔下的大千世界,才发现,汪爷爷的文字是多么有趣。其实,名家的作品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板着一张严肃的面孔,让人敬而远之。这节课轻松好玩,玩中读文,真正寓学于乐。身在课中,我们都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童年最美!  初识汪曾祺
秦国传统人才政策  对于身处战乱时代的列国来说,客卿绝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早在春秋时期,随着周平王东迁,天子权威丧失殆尽,诸国进入群雄争霸模式之后,对人才的需求就变得愈加急迫。而许多学有所成的士人,为了自己的个人前途和抱负,当在本国上升渠道受到阻碍的时候,也并不拒绝在其他国家出仕。对大多数士人来说,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忠君爱国的道德难题。当时有句话叫作“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虽然是讽刺
宋谦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教育》:全科教师的定义是什么?  宋谦:全科教师是指师德高尚、知识面广、能文能武、能画能唱、全智多能的百科全书式好教师。全科教师需要胜任小学语数英课程的教学任务,也要熟练掌握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中的任意两门技术技能。但需要区别的是,全科教师并不是说一位教师要教语数英音美各学科,而是把这些科目融合在一起教,实现小学课程的科学整合。  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
势利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趋炎附势,这是“势”;嫌贫爱富,这是“利”。前倨后恭、攀龙附凤、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都是势利的表现。就说前倨后恭的典故吧。苏秦贫困时,在家头悬梁锥刺股地读书,父兄看不起他,妻子不给做饭,苏秦愤而离家。后身佩六國相印荣归故里,父母郊迎三十里,老婆乖乖地听差。古人是这样,今人呢?我原单位有个领导,讲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一日某同事探家归来,说给您带了两瓶家乡好酒。此
眼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面临不少新问题新矛盾,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尤其是基层,由于常面临一些棘手问题,特别渴望得到上级的帮助和指导。可是,经常听到机关干部抱怨工作太忙,时间不够用,“想深入基层也深入不下去”。时间到底去哪儿了呢?  原来,相当一部分时间被各种各样的会议占据了。某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抱怨,今年上半年才刚结束,自己就参加了上级召开的几十个会议,加上县里召开的各种会议,粗略算了算,平均下来
“阿锁,给我们讲讲你在人间的故事吧。”或许是现在地府事务太少,一群小喽啰围着我坐下。一双双眼睛正发光似的盯着我,这种崇拜的目光让我很受用,不得不说,他们真是没见过世面。  没错,我就是中国锁的灵魂,经历了数次重生,如今又在此等待轮回。  “那就从最早说起吧。人们总有珍贵又或是秘密的东西不想被他人获取,于是我诞生了。奈何早期我的身体十分脆弱,时常遭遇盗贼们的黑手,无功而亡。于是人们不断改变我身体的构
【教学缘起】  抒情类散文的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但教师要教好散文,学生要学好散文,却不是件易事。2016年暑期,江苏省对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课本作了修订,增加了台湾著名作家罗兰的抒情散文《秋颂》。该文篇幅短小,但意蕴深刻,对于缺乏生活阅历、缺少阅读经验的初一学生来说,要理解文章有很大难度。在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项目学习理论应用于初中散文教学,以期“深文浅教”,更好地帮助师生触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