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交际与认识解读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熟悉黑夜》是诗人弗罗斯特的作品,是现代诗的突出代表。在1928年出版的《西流的小溪》诗集中,收录了这首《熟悉黑夜》,全诗描写了一个人在深夜里徘徊和逗留的景象,表达出一个人长期在深夜中徘徊和逗留的内心感受。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交际解读与认识解读的界定以及相关的关联进一步明晰出文学作品中两种对文本解读的不同范式,并以《熟悉黑夜》作为文本进一步分析,旨在通过具体作品揭示文学作品中的交际与认识解读。
  关键词:交际解读 认识解读 熟悉黑夜
  弗罗斯特全名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诗人。他的一生曲折多变,当过学徒、教师,经营过农场,其主要的诗歌内容多是从日常的农村生活中吸取养分,涉猎题材,其诗歌同19世纪的诗人存在着较为广泛的共同性。《熟悉黑夜》是桂冠诗人弗罗斯特对现代诗的诠释和解读,全诗描述了一个长期徘徊和逗留在黑夜中的人的状态,从而也进一步揭示出人物在长期的深夜徘徊中所体会到的独到的心理感受。诗歌的理解可以借助文学作品的交际与认识的两种解读范式,通过明晰这两种范式的基本界定以及相关的关联等,能够使得我们对解读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科学方法,同时,以《熟悉黑夜》为基本的文本来进一步分析,能够使得我们更好地对该诗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旨进行深刻的理解和科学的分析。
  一、文学作品的交际与认识解读
  文学作品的交际与认识解读实际上是解读各类文学作品所需要的两种解读范式,他们对当下批评家及学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交际与认识解读从表层上看是两种解读范式,我们细究这二者的关联,实际上可以发现相同的本质。
  关于文学作品的文本理解通常进行的两种较为科学的理解方式一种是交际理解,一种是认识理解(亦说认知理解),顾名思义,交际理解通常发生在和文本进行交流交际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一定互动性的理解范式,认识理解多偏向个人直觉。而根据关联理论的一些理念和说法,实际上单就交际理解和认识理解来看,其本质和内核存在很大的同一性。文学作品交际解读和认识解读在实质和内核上实际上都要求寻找关联,也就是说当我们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文本的解读中需要理解一个话语的时候,很大程度上需要找到话语的关联性。交际理解和认识理解只是在表面范式上的不同,而其内核和实质是指向共同关心的问题的——即寻找关联性。
  在具体的表现上,交际与认识理解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在关联理论的相关观点中,关于交际原理的认识基于交际原理中的关于交际的基本行为目的是为了传递若干关于自身的假设,这些假设是相互关联的。由此形成交际的模式。交际原理中的重要内质是关于关联假设的,交际原理主张者一直强调这类假设力求达到最佳化。交际理解中接受者通常对一个文本对象能够进行的认识判断和界定是是否能够和自己的生活、自己所熟悉的环境、氛围等等产生够多的关联,这些丰富的关联才能使得接受者能够用较少的精力对文本对象进行环境、氛围的假设,推进对文本对象的理解;如果接受者发现自己所具有的固有经验不能够推进自己对文本对象的理解,那么关于交际理解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支点就是接受者是否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一步探索,去努力寻找或者重新创建能够用以理解当下文本对象的合适假设。关于认识理解的问题上,通常关联理论的相关主张认为人的认识是与最大的关联相吻合的。简单地说,这样的主张实际上是对人类的普遍心理的正常揭示,在人对于文学文本的认识过程中,最普遍的心理就是根据文学文本或作品所提供的线索、文本发展的状况结合自己能够联想到的最大关联来分析和想象。也就是根据认识的对象对自己所产生的最有可能出现的程度最深的关联相吻合。当所要认识的对象越复杂的时候,往往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关联,当接受者对文本对象所存在的环境和氛围无法直接找到能够相关的语境或假设的时候,就会进行和自己本来认识经验中最贴近的氛围或环境进行假设。人在整个认识的过程中,会倾向于朝向自己最熟悉的事物、环境或氛围来进行联想。
  二、对《熟悉黑夜》的交际解读与认识解读
  《熟悉黑夜》作为弗罗斯特现代诗的凸显,具有多重解读的视角和方法。我们在明晰了交际解读和认识解读的相关关联和差异后,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范式对《熟悉黑夜》做进一步的差异分析。《熟悉黑夜》的中文译本相对于原文已做了最大程度的完善,其中文译本全诗如下:
  “我早就已经熟悉这种黑夜/我冒雨出去——又冒雨归来/我已经越出街灯照亮的边界/
  我看到这城里最惨的小巷/我经过敲钟的守夜人身边/我低垂下眼睛,不愿多讲/
  我站定,我的脚步再听不见/打另一条街翻过屋顶传来/远处一声被人打断的叫喊/
  但那不是叫我回去/也不是再见/在更远处/在远离人间的高处/有一樽发光的钟悬在天边/
  它宣称时间既不错误又不正确/但我早就已经熟悉这种黑夜”
  (一)从交际解读解析《熟悉黑夜》
  在此处,《熟悉黑夜》成为了接受者所要探索和理解的文本对象,接受者,即读者对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的进一步探究与理解,实际上就是对该文本对象的交际解读。这个交际解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作者想要直接表达出来的含义以及隐藏的线索和暗示的内涵两个大的方面。
  在对作者表层上所想要达到的表达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弗罗斯特想要表达的其实是描述出了一个人物经常徘徊在夜间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在文本的仔细考察中能够显而易见,这个人物早已经熟悉黑夜的一切,冒着雨出去游荡在街边,而后冒雨回来,他穿过了城中一条小巷,路过了守夜人的身边但是只想沉默,他听到远处的一声打断的叫喊但是不是叫他回去,他在时间中无所期待,只是熟悉这种黑夜。对表意文本的理解是比较简单容易的,但是交际理解中还要通过建构有关于作者的关联和假想才能够进行深层的含义理解。在探究隐线的过程中,接受者对于文本对象的作者——弗罗斯特并没有主观上的熟悉,且对于作者的生平和生活经历较为陌生,即使动用自己可能熟悉的环境和假想,也不能够还原完整的作者处境及心理状态,这就涉及到交际解读中接受者是否能够且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探索、创建新的假想和关联来进一步揭示诗歌的内在韵味。   通过对诗人弗罗斯特本身的进一步了解,我们不难了解到弗罗斯特本人的经历较坎坷不平,且家庭生活也面临了诸多不幸。就其个人的成长来说,他做过鞋匠学徒、当过教师、也开过农场。入读过哈佛大学,但是经历一直较为坎坷,奋斗的过程中几经辗转最后开始通过文字抒发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心理状态。弗罗斯特的家庭生活也同样经历了诸多不幸,他的儿子因为霍乱不幸去世,妻子也患有抑郁症,小女儿在出生不久后夭折,大女儿因病去世,他的小儿子也在成年后走向了自杀的道路。这诸多生活的经历与沉淀都使得弗罗斯特对生活本质和生活本身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现在我们再进一步解读《熟悉黑夜》就不难思考,“夜”这个意向其实有很多含义,尤其结合作者本身的人生经历来进行假设,这个意向更多地透出的是对人生的绝望与徘徊,揭示了人生的不可逆转和黑暗无望。大雨天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时它也揭示了恶劣的氛围和心理状态,所受到的苦难等等灾难因素。短暂出现的灯光可能揭示了一点希望,但是这“希望”在整个大氛围是黑夜的境况下也显得杯水车薪,不足以拯救脆弱的灵魂。而作者“熟悉黑夜”则更是对这种恶劣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表达了已然适应的状态,处在一种绝望和萧条的精神状态中。最后作者并未表达出任何反抗或其他情绪,而是简单地表达出“但我早就已经熟悉这种黑夜”,留给接受者独立的审美空间和审美思考。
  (一)从认识解读解析《熟悉黑夜》
  在交际解读视野下,接受者往往要设想和作者有关的语境,例如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等等来推进对文本对象的进一步理解。而在认识解读中,接受者更多地倾向于联想和自身有关的语境来推动对文本对象的理解。接受者由自身的境遇不同,所理解到的深层含义也不尽相同。读者根据个人境遇的不同往往对诗歌中所出现的意向有不同的理解,如“雨”的意向,在乐观者眼中,可能只是普通的天气状况与环境描述,而在身世凄凉或经历坎坷的人的眼中,大雨无疑是凄凉处境的进一步物化和象征,读到具体的意向或句子时就难免会萌生出自怜自艾的感情基调;对于其他意向的理解也是一样,如对黑夜、石头、木头、被打断的呼喊等等,都做出了一定的理解与联想。这些联想使得接受者进一步将诗歌中出现的意向同自己的语境相互联系起来从而产生独具个性的共鸣体验。
  认识解读中《熟悉黑夜》幻化成了不同接受者眼中的不同理解与形象,从而使得其魅力和特色更加具有多元化与个性化。
  三、结语
  《熟悉黑夜》作为意向较为丰富的一首现代诗,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在普通的理解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区分更加科学的理解范式。交际理解和认识理解是文本理解中两种角度不同的理解范式。对于具体的作品《熟悉黑夜》而言,在交际理解范式的角度下,接受者往往是通过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生命经历以及心路历程等等有关作者的语境来设想和理解整首诗歌的,而在另一种理解范式——认识理解范式下,接受者则更多地结合了自身的经历与语境,由此就使得在认识理解视角下的诗歌理解具有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共鸣特点,由此也为此诗歌注入了一种新的魅力。《熟悉黑夜》无论在交际理解模式下还是在认识理解的范式下,其本质和内核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是通过一定的联想与设想将具体的诗歌,诗歌中的意象、人物、场景、所描述的事件等等与一定的具体语境相结合,无论是关于作者的语境联想还是关于自身的语境联想,实质上强调了人们理解文本对象过程中与语境的关联。从而揭示了一定的本质——即无论是交际理解还是认识理解,实则都是通过一定语境的联想对文本对象进行的解读,都旨在对文本对象的内涵和魅力做出进一步的赏析,从而达到理解、欣赏优秀诗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福兴.文学作品的交际与认知解读——兼析弗罗斯特的《熟悉黑夜》.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J],2007(03).
  [2]易兰.ITM模式——文学语篇理解的认知机制阐释.重庆理工大学学报[J],2011(12).
其他文献
摘 要:C 语言软件库提供了许多预先测试过的代码。标准类库中包含有标准C 的I/O流类、字符串类、数字类、异常处理类等。本文探讨了C 语言中如何通过对象及对象指针来实现对文件的操作。  关键词:文件流;指针;对象  中图分类号:TP31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287-02  The Application of C Filestream C
2018年,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现代艺术》杂志社主办的“文艺百家”工程,包含百家特辑、主题展览、文艺讲坛、采风活动。工程旨在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推出优秀文艺人才,助力四川文艺事业繁荣兴盛。内容涵盖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电视、评论等艺术门类,讲好四川文艺故事,传播四川文艺声音,让主旋律更加洪亮!让正能量更加强劲!这既是杂志社學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语文能力应在语文实践中培养。然而,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语文阅读实践。“1 X”单元整合教学法通过统整单元教学内容,将“精读”与“略读”进行有机融合,做到理解与运用并重,突出了学生自主阅读实践的过程。其中“1”是指精读课,即从单元教学内容中挑选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课文进行“精读”;“X”
摘要:首先分析了VoIP系统的组成,介绍了一些开放源代码的网守项目,也就是VoIP系统的核心--软交换部分,然后以Asterisk为例,介绍了其安装与配置,分析了VoIP协议、编码及终端选用的一些原则,最后以一个小的成本分析为例,分析了VoIP系统的特点及在企业应用中极低的使用成本。  关键词:网络电话;网络私有交换机;Asterisk;下一代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非工程措施的建设,是实现防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建立WebGis图文一体化的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将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各类损失。本文在分析国内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某市防汛防旱指挥系统设计为具体实例,使用EJB、JSF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集工情、汛情和防汛管理于一体的基于SOA的防汛防旱指挥系统。该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SOA;WebG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体制教育,关于“什么是‘经典’”“以什么方式、形式学习‘经典”’等话题,引发了从学术界到社会大众的广泛思考与热议。笔者以为,关于“经典”的讨论,清原正本,认识“经典”的层次问题,是正确进行经典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步。  当下对于《弟子规》与“二十四孝”的追捧,早已经超出报纸、新闻的范畴,切切实实地影响着我们身边的人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大中小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又是现代文化建设的根基。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也能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由王卫平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书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全面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编排呈现出哪些新鲜特质?怎样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发挥综合性学习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作用?本文拟从对统编教材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解读分析人手,探索有效的实践路径与策略。  一、在比照中明确新目标  表1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编排与活动建议,笔者将其与苏教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比对,发现统编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一套新目标体系。
主办单位:遂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陈立  CHENLI  《川中文学》执行副主编。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特聘研究员,文化部戏曲千人计划首批学员。著有戏剧《苍生在上》《神秘的大佛》《萤火》《给玛丽的信》《石工号子》号子等十余部,出版《瞬间决策》《萤火》。获田汉戏剧奖、四川文华奖、巴蜀文艺奖。现任《遂宁诗词》《文化遂宁》执行副主编。  《川中文学》创刊于1983年,
摘要:当Windows操作系统崩溃而无法完成计算机启动时,如何快速有效地存取保存在采用NTFS文件系统磁盘分区中的重要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的实验,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针对广大计算机用户的实际情况,立足简便、高可靠性,分别从软件和硬件两大方面提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指出了用户常用但不可靠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Windows;NTFS;崩溃;存取;数据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