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c-Src同源序列SH2酪氨酸磷酸酶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quanch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与含c-Src同源序列SH2的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30例尖锐湿疣、13例宫颈癌和¨例正常包皮组织中SHP-2的表达.结果包皮组织中磷酸酪氨酸和SHP-2阳性着色主要定位在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胞核,阳性表达细胞数量较少:而尖锐湿疣则相反,主要位于呈疣状增生浅层的凹空细胞胞浆内,阳性细胞成片分布;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胞浆呈阳性表达,弥漫性分布,胞核呈阴性表达.尖锐湿疣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磷酸酪氨酸和SH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7%(29/30)和100%(13/13),而11例正常包皮均呈胞浆阴性表达.结论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细胞均存在与磷酸酪氨酸和SHP-2相关的细胞信息通路的异常激活.磷酸酪氨酸和SHP-2分布部位和阳性强度的改变可能与其癌变过程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对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椎管内肿瘤及内固定手术应用中的精确性、安全性、易行性等进行了分析.方法 2001年3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共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下实施了41例脊柱导航手术:椎管内外占位性病变37例,内固定手术4例.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14~69岁,平均43岁.病变位于颈段9例,胸段17例,腰段13例,骶尾段2例.结果本组37例椎管内外占位患者中19例病变位于髓内,18例位于髓
目的 观察足内侧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7年12月~2003年5月间共为11例13指行游离足内侧微型皮瓣移植,男8例10指,女3例3指,年龄18~58岁,平均32岁.8个皮瓣用于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其中修复手外伤后手指掌侧皮肤缺损6指,并指畸形分指后手指侧面骨外露1指,电击伤后手指掌侧瘢痕挛缩及屈肌腱缺损1指;5个皮瓣与第二趾甲复合组织瓣联合移植修复手指脱套伤或再
目的 研究RhoA、RhoC及其效应分子ROCK-1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卵巢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hoA、RhoC及ROCK-1在SW626、Skov-3、A2780和Caov-3 4种卵巢癌细胞中nRNA的表达水平;Westem blot法检测RhoA和ROCK-1蛋白质的表达情况;Boyden小室体外侵袭试验测定4种卵巢癌细胞的体外迁移与侵
目的 研究肝外胆管癌中VEGF-C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测定32例肝外胆管癌和7例正常胆管组织VEGF-C的表达.结果 VEGF-C在肝外胆管癌和7例正常胆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13%,0%.胆管癌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VEGF-C表达水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且VEGF-C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VEGF-C在胆管癌的表达可
目的 探讨创伤愈合过程中上皮细胞转分化与假性上皮瘤样肉芽肿(PEG)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1例来自创(烧)伤后继发PEG病变(n=11)及其边缘正常皮肤(PEG-N,n=6)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观察PEG上皮组织形态改变,并结合免疫组化和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观察抗人广谱角蛋白(CKp)、CK19、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LM)、上皮细胞钙黏附蛋白(E-Cad)、β-连环蛋白(β-Cat)、黏着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皮肤附属器的可行性。方法:抽取小型香猪的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体外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及培养扩增后,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对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外周静脉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管内皮素(ET-1)、胰高血糖素(GLU)、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方法通过对14例门脉高压症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患者经颈内静脉留置于门静脉内支架下方的导管,以美国REDMOND,WA太空检测仪直接测压,动态观察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抽血检测IGF-1、NO、E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