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独特的教学艺术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w8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无定法,教无定式。每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方式,这也许和学科、个人性格、授课内容、教学环境有关。从事了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些特别的感受。
  一、课堂上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当中经常要涉及到情景设置,特别是在诗词教学中。在上诗词课时我经常觉得自己有心有意而力不足的感觉,为弥补不足我就希望能将学生带入到所讲诗词的情景中。例如,在讲解柳永的《雨霖铃》时,我会引领学生想自己和亲人分别时的感受,我们与亲人只是暂时分别,我们还可以乘坐现代交通工具去与亲人团聚。但柳永所处时代的交通很不发达,他与这个相隔千里甚至万里的朋友再相见会很渺茫,让学生尽量感受一下词人当时的心情。
  在讲解苏轼的诗词时,结合他的才华和他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学生就会唏嘘不已,我就会带领学生读苏轼诗词中表达他豁达的词句,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让学生感受自己就是苏轼还会不会像苏轼这样有豁达的胸襟,这也正是学习苏轼词的最大意义所在。
  二、课堂上的技巧教育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聪明的教师,所以我常常私下里多做题多总结。在我的课堂里我经常跟学生说在学习当中所谓的最笨的方法往往就是最好的办法。不过我也会寻找一些小方法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在讲解病句题中并列词语出现的包含病因时,我就会在黑板上画两个或几个圈像解决数学中的集合交叉问题一样,诸如此类的小技巧我希望学生能在自己做题中摸索,当然做题要达到一定数量才行,否则过于片面。还有在讲解句子成分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也会采取有点像数学公式似的教学方式,提醒学生一些习惯现象。例如,“的”“地”“得”这类标志性的词等。
  三、课堂上的情商教育
  在课堂上我们一直在重视学生的智商,有些老师私下里会说某班某某学生很聪明。可能是孩子的母亲的缘故,再加上现在高考题中确实也存在联系生活的题,所以有时上语文课我会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例如,在讲解2013年天津高考卷文言文题《姚敬恒先生事略》时,文中提到有两个人给姚敬恒师傅送礼,但他只接受了一个人的礼物,于是我就灵机一动,问学生:“如果让你说一句话缓解当时的尴尬情绪,你会说什么?”教室里一下子特别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总之,我希望我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张扬个性、交流情感,充满智慧与灵性、充满活力与艺术的场所。也希望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有学、有法、有悟……在每节课上都有收获。更希望自己能成长为一名有个人魅力,充满热情,富有感染力,具有吸引力,具有号召力的语文教师,希望学生上我的课时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忍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云南省富源县胜境中学)
其他文献
推恩说是孟子实现其"仁政"理想的主要措施,它与孟子"爱有等差"的思想并不矛盾。推恩说具有可能性是因为孟子将血缘情感赋予自然的、本能的含义,同时强调这种血缘情感又具有高于自
无论是传统教学法还是现代教学论,都把课堂提问(包括口头提问、书面设问和自学思考提纲)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就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以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提问的作用和目的  总体来讲,高质量的物理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认识过程;可以引导、指示学生思考的起点、方向、方法及目的;可以及时检查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对比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情况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对比法,可以更为准确地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区分相近事物,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是学习化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对一些概念、反应原理、实验、计算,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加深理解,便于掌握和应用。  一、对比使概念的学习变得简单直观  有些同学在化学学习中对于物质的分类不是很
摘 要:阅读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读书使人明志,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   关键词:围棋文化;专业;阅读;成长   在当前全社会对教育期望普遍较高的新形势下,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认真执着地去读书,既是扩充文化知识,吸纳教育智慧,创新教学艺术,更好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要求,也是摆脱平庸,提高职业素养、职业
从1946年美国发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后,人类社会就与微电子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赋予我们的任务是知识要不断创新。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多媒体教学的普遍应用,电脑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教师面临新形势的挑战。如何把信息技术成为人人都喜欢、人人都参与、人人都出成绩的一种特色教学课程呢?  一、教师思想要超前,教学要创新  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