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对话教学路径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在现代语文教学理论中,对话既是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笔者就中学语文对话教学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对话教学 高效 语文课堂
  一、师生平等——对话教学的灵魂
  “对话”首先要求师生平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有更充分的体现;民主平等,课堂里才会飞出欢乐的歌。对话教学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它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是创造的、生存的教学,是以人为本的高效教学。它使课堂变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并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对话教学充满着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着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學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和过去的教学中讲授法占大半壁江山,甚至整壁江山相比,新课改以后语文课堂中确实有了更多的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交流。但笔者看到语文课堂中的“对话”还多数限于师问生答,而教师提问多是为了方便引导新知精心加工的问题,对学生而言,这样的问题来得有点突兀,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对话”前提也是要求师生平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有更充分的体现。民主平等,课堂里才会飞出欢乐的歌。“能够创造民主、开放、温暖、和谐的课堂的教师,一定是具有宽容、民主精神和尊重儿童的优秀品质的教师。”多少年来,老师是“孩子王”,在学生的心目中高高在上,在知识上更是居高临下,一锤定音,老师、学生都习惯了师问生答,教师点评、总结,课堂上精彩的对话很难听到。为此我们老师首先要做的是理念上的转变,宽容、民主,做谈话中的首席,而不是独裁者,平等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谈话多肯定、少批评,努力发现学生谈话中的闪光点,正确面对学生的提问,这样的谈话才会碰出思想的火花,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二、巧设问题——对话教学的前提
  一个出色的问题的提出比一个出色的答案更重要,一个出色的问题,会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会给学生们的思考开辟新的方向,会带来更多的出色的答案。问题设计在语文对话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当然,高效的语文课堂的问题不应是预设而应是一种生成,但笔者更觉得是一种预设下的生成,要求教师吃透文本,了解学生,有了精心准备做基础,才会有自然而然的生成。在教学中如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找准教学的契合点,设计出既具有挑战性,探究性,又富有趣味性,开放性的问题,整个课堂就能显出活力,充满生气。
  三、巧用方式——对话教学的关键
  1.生本对话。即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与教材进行对话: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内容?我已经学会了什么?我的问题是什么?这个环节是基础,“只有自主学习,才能造就自主发展的人。”只有有了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后面的对话才是知识的学习、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这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无言的对话,同时又是一个最重要的对话方式。
  2.生生对话。所谓“生生对话”,即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它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课改思想的重要方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生与生之间的对话合作,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生生对话中学生根据已有的思考,在小组中开展对话,彼此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其中不能解决的共同问题自然会逐步明晰。“生生对话”对培养学生语文多方面能力、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师生对话。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对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互动的对话,通过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是师生之间全方位的、跨时空的交流。
  笔者认为对于这几种对话方式的选择和运用,贵在把握它们各自的重心。在生本对话中,贵在引导学生融入教材,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疑点,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如果说生本对话的关键是“进得去”,那么生生对话则是“出得来”,“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相互间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要重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建立合作式学习。学生之间年龄、心理、知识水平最相近,所以在交往中最放松,最能形成真正的交流互动。这是生生对话的“闪亮”之处。在生生对话中教师应不仅仅是善于等待和倾听,更要善于投“石”,让这“一石”激起“千层浪”。
  自然,“对话”的平台一旦构建成功,教学中师生将产生共振的互感效应,形成激烈的氛围走向,学生会大胆的质疑,能充分的表达,并热烈的交流,那么多向的触发将比比皆是。在对话中,学生心智得到锻炼,个性有所张扬,情趣受到陶冶,对知识与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得到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自我价值也有了更好的展示空间,师生的思想与能力一起得到提升,语文课堂也必然走向高效。
  (作者单位:淮安市王兴镇初级中学)
  编辑/杨俊飞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素质教育已经进入了全面实施的阶段。在初中教学中,英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学习英语的方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一名从事一线英语教学的老师,我认为在众多的学习英语的方法中,与词汇学习一样,语法学习也是令许多英语学习者最头痛的学习内容之一。很多人抱怨,英语怎么有那么多语法规则?其实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它的语法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英语语法学习也是学习英语
【摘要】从小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无疑对儿童智力开发、能力的培养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通过他们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来促进智力发育,受到美的陶冶,使他们具备美的灵魂。在小学美术课上,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我着眼尝试了“兴趣引路,活动促进,寓学于玩”的做法,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美术课堂 创新  一、激发兴趣,打好基础,提高学生创造美的欲望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对事物感到
研究背景: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但业已证实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高血糖诱导活性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产物过度增加,当细胞内的活性氧产生过多而超过自身抗氧化能力时,引起氧化应激损害,能够导致脂类、蛋白质、甚至DNA等细胞内大分子的损伤,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进程中伴有重要角色。HIF-1α是一种参与调节氧稳态失衡的核心因子,当细胞内氧浓度下降时HIF-1α的
日前,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紫光阁》杂志社、国务院扶贫办机关党委、山西省直机关工委联合主办的“推进‘两学一做’服务脱贫攻坚”专题研讨会在太原召开。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陈存根出席会议并讲话,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汉圣出席会议并致辞。  陈存根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重要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今年6
【摘要】愛因斯坦说过:“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从刚开始接触数学时便深深爱上这门学科,从看似枯燥的数字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课堂 乐趣  一堂富有乐趣的数学课,应该有观察、有操作、有讨论、有交流、有归纳、有分析和整理,充满着和谐与民主、自由与竞争的学术气氛;一堂有趣的数学课,更应该是“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
【摘要】高中物理作为自然科学中基础科目之一,其难度是螺旋式上升的,学好高中物理需要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作为基础,学习一种优秀的思考方法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 物理 批判性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北美地区出现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新浪潮的思维方式,他由逻辑学引申了而来,慢慢形成了以探究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为理念的先当逻辑发展方向,即“批判性思维”。随着中国各个批判性思维研究组的成立,批判性
【摘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