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学得轻松而高效,成为困扰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难题。通过对“简约教学”模式的学习与实践,笔者认识到:简约而又厚重的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
数学需要简约
“简约”二字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比如,建筑学中的简约风格,美学中的中国写意画等。简约不仅是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文化倾向、一种美学定义,更是一种思想方法。而这种思想方法与数学教学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首先,这是由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家华罗庚认为,“数学是一个原理,无数内容;一种方法,到处可用。”数学中的概念、原理和规律无一不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的,符号化的思想和化归的方法也充分地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其次,简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数学的发展需要依靠前人不断总结积累,而学生在课堂40分钟里,除了有直接经验的获得,更多的是间接经验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使之简约化,学生才能将学习到的新知识高度浓缩,从而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数学教学的简约策略
二度开发教材,让教学环节更简约 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多感官参与,教师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以致在数学课上安排过多的环节,最后学生学得累,教师也教得累。然而,如果能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番,就会发现教师精心安排的其中很多环节是重复的,甚至是无效的。这就必然会导致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不能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笔者认为,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基本条件是:教师不仅要对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熟悉本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更要学会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自己独立思考,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才如源头活水般富有生命力,教师也才能更具有创造性。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教材中的例一,用有关学校试验田的实际问题,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而减法则是在“试一试”中直接呈现的。为了使教学内容的联系更加紧密,笔者将例题进行了简单的修改,使之成为一道用异分母分数的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不仅能很快列式,而且能联系刚刚学习到的加法进行类比,由此很快得到了计算结果。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而且还学会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简单运用多媒体,让教学手段更实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课堂中的使用也渐渐普及。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以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势必也会带来一些弊端。过于精美的课件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是不合适的,这与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关。由于小学生对于学习保持注意的时间有限,因此,常常会被精美的课件上相对有趣的插图或者动画所吸引。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课件的简单和实用,只需要呈现与课堂相关的内容即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要从实际上真正体现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不同。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用动画演示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中极限的思想。但是在课件演示之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推导圆的面积的公式的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除了接受学习以外,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先进的教学手段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感受规律、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不是代替学生去体验和思考。
表达想法,让教学语言更简洁 对于教师来说,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它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首要途径。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语言提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提问也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有时教师会因为课堂上学生不明白自己的所提的要求而苦恼,其实,与其说学生不明白,倒不如说是教师没有讲清楚。教师自认为简单的一句话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因为小学生的语言发展还存在着缺陷,所以教师的语言目的指向要十分明确,不能含糊其词。此外,数学课主要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主要目的,相比较其它课程而言,数学课上的语言应该更简洁,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堂尤其需要强调这一点。比如,在出示了一道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可以尝试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以后直接提问:“怎样列式?”从而代替教师帮学生分析题意,当学生回答出结果以后,只需要简单地提问:“听了他的回答,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即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数学课上的每一个板块都应该环环相扣,因此,其中起到过渡作用的语言也要简明扼要。过于冗长的修饰语会让学生感到疲倦,从而容易分散注意力。有时,仅仅用一句简洁、形象、深刻的话语就启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这需要教师的教学经验,更需要教师扎实的语言功底。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能在平时注重提高教学语言修养,那么数学课堂就会像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韬奋小学)
数学需要简约
“简约”二字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比如,建筑学中的简约风格,美学中的中国写意画等。简约不仅是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文化倾向、一种美学定义,更是一种思想方法。而这种思想方法与数学教学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首先,这是由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家华罗庚认为,“数学是一个原理,无数内容;一种方法,到处可用。”数学中的概念、原理和规律无一不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的,符号化的思想和化归的方法也充分地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其次,简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数学的发展需要依靠前人不断总结积累,而学生在课堂40分钟里,除了有直接经验的获得,更多的是间接经验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使之简约化,学生才能将学习到的新知识高度浓缩,从而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数学教学的简约策略
二度开发教材,让教学环节更简约 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多感官参与,教师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以致在数学课上安排过多的环节,最后学生学得累,教师也教得累。然而,如果能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番,就会发现教师精心安排的其中很多环节是重复的,甚至是无效的。这就必然会导致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不能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笔者认为,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基本条件是:教师不仅要对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熟悉本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更要学会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自己独立思考,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才如源头活水般富有生命力,教师也才能更具有创造性。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教材中的例一,用有关学校试验田的实际问题,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而减法则是在“试一试”中直接呈现的。为了使教学内容的联系更加紧密,笔者将例题进行了简单的修改,使之成为一道用异分母分数的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不仅能很快列式,而且能联系刚刚学习到的加法进行类比,由此很快得到了计算结果。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而且还学会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简单运用多媒体,让教学手段更实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课堂中的使用也渐渐普及。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以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势必也会带来一些弊端。过于精美的课件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是不合适的,这与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关。由于小学生对于学习保持注意的时间有限,因此,常常会被精美的课件上相对有趣的插图或者动画所吸引。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课件的简单和实用,只需要呈现与课堂相关的内容即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要从实际上真正体现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不同。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用动画演示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中极限的思想。但是在课件演示之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推导圆的面积的公式的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除了接受学习以外,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先进的教学手段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感受规律、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不是代替学生去体验和思考。
表达想法,让教学语言更简洁 对于教师来说,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它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首要途径。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语言提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提问也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有时教师会因为课堂上学生不明白自己的所提的要求而苦恼,其实,与其说学生不明白,倒不如说是教师没有讲清楚。教师自认为简单的一句话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因为小学生的语言发展还存在着缺陷,所以教师的语言目的指向要十分明确,不能含糊其词。此外,数学课主要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主要目的,相比较其它课程而言,数学课上的语言应该更简洁,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堂尤其需要强调这一点。比如,在出示了一道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可以尝试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以后直接提问:“怎样列式?”从而代替教师帮学生分析题意,当学生回答出结果以后,只需要简单地提问:“听了他的回答,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即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数学课上的每一个板块都应该环环相扣,因此,其中起到过渡作用的语言也要简明扼要。过于冗长的修饰语会让学生感到疲倦,从而容易分散注意力。有时,仅仅用一句简洁、形象、深刻的话语就启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这需要教师的教学经验,更需要教师扎实的语言功底。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能在平时注重提高教学语言修养,那么数学课堂就会像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韬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