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世界 乘势开拓谱新篇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py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申江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消费者在信息通信领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需求等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通信消费需求与传统时代有哪些新的变化?
  徐晓莉:首先我想谈一下爱立信作为传统的电信服务厂商为什么如此关注消费者?以前,大家看行业发展趋势,更多的是从技术的领域,属于技术驱动的行业。当前,消费者已经更多地参与到这个行业中,使用更多的产品,仅仅从技术的角度看行业发展已经不够。因此,我认为看行业的趋势与发展要同时关注技术和消费者需求这两条线。
  回到主持人的问题,谈到消费的新变化,我想有两点:第一,从近年来我们的研究可以看出互联互通对消费者的影响非常大。互联网与我们呼吸的空气、行走的道路和消费的电力一样同等重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我们对城市互联网用户的跟踪也表明:2008年中国日使用互联网的用户占中国互联网总用户的60%,2011年该数值达到74%。此外,爱立信还与Arthur D. Little和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联合开展了一项新研究,关于互联网连接与国家宏观经济。研究显示,宽带普及率每增长10%,可带动GDP增长1%,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因为宽带不仅仅意味着娱乐,还有工作机会等。研究也显示:每增加1,000个新的宽带连接,可创造大约80个新的工作岗位。另外,如果一个国家的宽带连接速度增加一倍,可以带动该国GDP增长0.3%。由此可见,互联网对消费者影响的重要性。
  第二,终端设备对互联网连接的影响。2011年底我们在英国和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70%的智能手机用户每天使用手机上互联网;在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手机对互联网全面移动化以及渗透率提高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数据显示,40%的互联网用户会使用手机上网,其中8%-9%的用户仅使用手机上网。相信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特别千元智能机的普及,未来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比例还将不断提高。
  
  
  贾辉:首先,通信消费的范畴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前提到通信消费已经默认将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涵盖其中。其次,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消费者选择的聚焦点从以前的网络与资费变为应用、终端和体验。举个例子,2010年底,我们做了一个和终端相关的调研,一个好的终端有三个作用,一是将低端用户直接拉升为高端用户,提升ARPU值;二是手机流量增长快,可能提升几十倍;三是用户体验改善,并且产生粘性。再者,运营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范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整个产业的盘子也在扩大,这可以说是整个行业的机遇。而同时,随着行业变化加快、新竞争者不断加入,行业融合、互动变得更加密切,消费者选择模式发生变化,产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发生转移,这也为通信行业发展带来挑战。
  陈金桥:站在国家宏观经济的视野下研究通信业的消费,非常有意义。近几年来,由于技术驱动和市场竞争等各方面力量的推动,形成一种通信消费生态环境,这种环境是自我演进的。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通信业的消费是自关联的,它不是一种产品或服务,而是多种关联产品和服务,这种综合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二是我们现在看通信消费不应去单纯追求消费的数量和比例,未来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会有一个逆转,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实际上重新塑造了消费环境,这也是我们最大的贡献。举个例子来说,电子商务改变了消费模式,它对整个社会商品和物资的流转、交换和分配的效率,包括社会财富的创造速率、聚集的方式都产生了改变,这种对其他行业的影响与改变的价值是无法计算的。再者,消费者素质在提升,从被动接受,到自发自觉,主动参与。
  徐晓莉:我非常赞同陈总的观点,通信业的消费已经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它对整个社会的运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把不同的人连接起来,会产生无穷的创造力。如果把不同的物体连接起来,可以产生激发创造力的土壤。同时让我想到2011年末我们的一项研究。通过对全球13个特大城市调查显示,ICT基础建设已经影响到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满意度,它排在第三位。因此可以看到,互联网对社会创造力与幸福感指数的影响也非常大。
  主持人申江婴:通信消费与一般消费品的属性不同,它逐渐像空气、水一样作为公共服务平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2011年通信收入增幅再超GDP,对于2012年的增幅三家运营商在工作会议中也表现出信心。请大家预测一下今年通信消费市场的规模。
  徐晓莉:一是消费者需求在膨胀,在未来的网络社会,人与物连接的需求在增长。最近一次调查显示,有58%的智能手机用户表示他们希望手机可以当交通卡来用;70%的用户希望将积分卡储存在他们的手机上,更是有76%的用户希望手机能作为条形码扫描器来用,方便他们进行价格比较。同时,互联需求的终端种类、个数也在不断增长。例如,数码相机用户希望能够联网,直接将景点照片上传到个人空间。这两方面的增长必将带来市场规模的增长。
  贾辉:总体来讲,对于2012年的通信消费增长是更加乐观的。一是因为近两年用户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消费习惯和付费意愿在向积极方向发展,在典型业务上的流量也在扩大,因此,用户市场在不断成熟。二是因为从整个移动产业发展来看,用户群体在增加,新型业务不断丰富,商业模式不断成熟,并且与日常工作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市场总体处在要开始发力的阶段。
  陈金桥:我讲一个池塘与水车理论。毫无疑问,从消费者购买意愿与潜力来说,池塘在不断壮大,一是大众消费者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另外消费群体也在转移,大量的政企客户以及物的连接成长进入加速期。但池塘这么大,谁能把水舀走?打个比方,运营商体积大,像水车,一次挖走的容量大;千千万万的互联网企业像水桶,每次舀得少,但舀得非常快。各方有自己的优势,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当前,运营商从自发到自觉,明确了转型的方向。2012年,无线宽带、有线宽带都将迎来新的爆炸式增长。
  主持人申江婴:刚刚专家都谈到,传统的通信消费主要是话音消费,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火爆,以及宽带战略的启动,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应用成为信息通信消费领域的最大增长点,也是企业的机遇点。例如,一家国际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2010年与2011年,社交媒体在美国的使用比例为46%,在中国为37%。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2年,哪些通信消费将是热点?
  陈金桥:要判断消费热点,最重要的是细分客户市场、分析特点,通过成长性、单客户价值提升、普及面以及关联度来判断。根据以上几个方面,2012年媒体类与商务类消费将是热点。媒体类包括音乐、游戏等,是个人客户的需求重点。商务类主要集中在行业客户,以及个人客户的移动商务,以及位置服务,是政企客户的需求重点。
  徐晓莉:2011年,我们谈了很多SoLoMo的概念,未来SoLoMo将作为平台,而且跨平台、跨终端的业务将是趋势。以So为例,社交网络成为伴随网络聊天和发帖来推动图片、视频和音乐消费的媒体中心,将个人活动通过社交网络爆炸式扩展到整个社会,成为一种基础性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隐私与安全的问题。因此,未来,要增强信任度,通过计费透明、体贴服务等提升信任度。其次,随着消费者所拥有的终端设备的个数的不断增加,多屏的无缝连接体验服务也是未来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贾辉:基于终端融合、网络融合的业务是发展的重点。
  主持人申江婴:通信业务有两大趋势,一是综合化、一是个性化,各位嘉宾如何理解这两个方向。
  陈金桥:综合化与个性化是消费者的两个愿望。对于综合化需求,要解决价值汇聚问题,实现规模化运营;对于个性化需求,要解决价值挖掘问题,提升用户的粘性。
  徐晓莉:互联互通的普遍性让个性化需求凸显。我们曾经对苹果APP Store中的应用作了一个研究,研究结果呈现金字塔的形状。最下面一层是共性化的一些公共需求,付费意愿非常低;第二层是一些社交化的需求;最上面一层就是个性化需求,支付意愿比较高。
  贾辉:综合化与个性化是整个产业链条共同繁荣的一个基础,大家根据各自优势,各有分工,这主要看各自的核心优势和商业诉求是什么。
其他文献
主持人:申江婴 中国信息产业网总裁  嘉宾:林乐虎 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局长    精彩观点集锦:  树立行管大目标观念,通过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电信业的和谐发展;树立信息大行业观念,促进电信业在推进信息化中实现协调发展;树立通信大服务观念,推进电信业在转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政府职能从注重行业管理到注重推进行业发展的转变,行业发展从追求高速发展到实现科学发展的转变,企业发展从注重业务发
期刊
主持人:申江婴 中国信息产业网总裁  嘉宾:黄节 英特尔(中国)董事总经理    精彩观点集锦:  物联网在将来的发展中会面临建网问题、安全问题、连接问题、商业模式和标准问题等。  市场和消费者是检验一项技术的唯一标准。同时,政府的引导确实非常重要,应该保证一定充分自由的竞争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出来创新。  从网的角度来看,在广域网电信运营商肯定是有绝对优势的,而走入千家万户的室内覆盖网,是
期刊
人才工作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在所有资源中,人才资源排在首位。对于铁路职工队伍而言,铁路人才是其中的核心力量,也是国内人才队伍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国内铁路近年来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