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提升办学品质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zi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记者:王局长,2011年是宜兴的“学校文化建设年”,成绩斐然,引起教育圈内广泛关注。你们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教育行政一年的中心和重点工作来做,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与思考?
  王敏辉:宜兴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注重,是基于学校的生长发展,基于我们对学校发展的进程、趋势及其特点的把握和观照:学校发展进入了后现代化时代,学校大楼矗立,设施趋于完善,“武装”总体到位,宜兴在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中也获得了“优秀”档次。起初,我们从投入的角度来思考,在教育投向上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把投资重点转移到改善学校环境上来,转移到学校的特色建设、亮点工程和传统项目做精做强等方面上来,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应有的物质支撑。接着,我们从更宏大、更宽广的角度来审视,学校最缺什么?最缺的就是文化。缺少软实力,这是学校发展的最大问题。我们抓住这一核心问题,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我们认为:文化,是提升学校品质的第一力量。事实证明:缺少硬件,学校可以顽强地生长;缺少文化,学校难以有效地发展。
  教育必须与文化结缘,得文化厚泽滋养,教育才生机无限,才更有内涵和品位。教育人应是文化人,要用文化的情怀办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本刊记者: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请问你们是如何定位宜兴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与目标追求的?
  王敏辉: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文化是在传承中不断弘扬和创新的,我们必须珍视民族文化的传统和地域文化的传统,着意“寻根”,着力“铸魂”,通过融会熔铸,提炼凝聚,以追寻学校的和谐发展,人的和谐生长。
  着意“寻根”。宜兴的学校文化建设十分注重通过对地域文化中显性的、物态的、历史积淀的、发展凸现的元素进行自然对接。或巧妙整合,或灵活提炼,使得学校文化由无形变得有形,由难以捉摸变得可以触摸。目力所及,备受青睐;心之所感,倍感亲切。学校文化,因喜爱而入境、入目、入心。
  着力“铸魂”。我们觉得:学校文化的神韵体现在学校精神上,学校精神是灵魂,学校有精神的贯注和激扬才能闪耀灵动的色彩。铸炼学校的精神,致力于探寻适合本校实际的发展之路,实现学校的整体提升。宜兴教育人深知: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民族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精神滋养人、激励人、提升人,让科学性与人文性双向促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精神的底子”,对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是“善莫大焉”。我们崇尚用具有中国传统或中国特点的元素和方式进行表达,尽最大可能地彰显传统文化自身的精髓与魅力。
  对地域资源的有机开掘,对办学传统的理性反思,对先进经验的合理借鉴,对时代精神的深刻领悟,对现实问题的不断审视,这对教师尤其是校长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职业智慧、生命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学校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和谐生长。
  本刊记者:回顾宜兴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您觉得有哪些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经验值得总结与推广?
  王敏辉: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注重对学校所在的独特背景及其源流的观照与把脉,这是宜兴学校文化建设的显著特点。背景是学校的依凭,地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给学校以滋养。在我们看来,学校不是一个方位概念,一个地域符号,而是地域上鲜活的生命意象,它的根在这片沃土之中。依托现实背景,引进源头活水,提供有力支撑,凝聚个性特色,开掘积淀丰厚、品质独具的地域文化资源,以此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既可为,又有为,是切合实际的明智之举,也是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
  地域的是富有魅力的,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物质与精神层面的文化存在,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恒久的影响力。就宜兴而言,一方奇异的山水孕育出灿烂的文明,资源独特而珍贵,意义巨大而深远。对具有浓郁的宜兴本地特色的陶文化、竹文化、石文化、水文化、茶文化、悲鸿文化等资源的科学开发、有机整合和合理利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品质凝聚和特色发展。
  宜兴的学校文化建设,求“有形”,更求“有神”,以“定位切实”获得普遍认同,更以“立意鲜明”成就满园锦绣。我们认为:没有好的立意的所谓学校文化,很可能只是“环境布置”;没有神韵贯注的所谓学校文化,很可能只是“杂物箩筐”。形散神不散,学校精神显神韵,它犹如一根红线贯穿每个篇章,使校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宜兴的学校文化建设,用心“提升品质”,行走在雅俗之间,行走在借鉴与创新的路上,形成一套彰显文化场效应的做法:构架,有板块、成篇章、显亮点;表达,体现针对性、原创性、文学性;功效,追求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讲究视觉效果、情感共鸣、艺术感染力;吸纳整合,选出要点;提取精华,突出重点;着意彰显,炫出亮点。我们崇尚“量身定做”,力避“简单搬移”,凝聚、形成并凸现切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文化样式。
  本刊记者:每所学校都应当是“这一个”。请问:在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中,你们是如何因校制宜、彰显学校个性的?
  王敏辉:彰显个性,致力于形成切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文化样式,探索有效促进学校发展的方式、方法与途径,是宜兴学校文化建设得以“异彩纷呈”的根本原因。
  切合学校自身实际,从多方面进行审视、把脉和规划。关键是选准契合点,培育灵动点,如此才有质量、有品位。
  个性从特色放大中来: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坐落在华东最大的石材市场万石镇,学校以此进行个性化的开发,实践活动扎扎实实,通过放大特色,提炼升华,华丽转身,由原先的特色活动到现在的全面育人,学校发展进入新的境界。
  个性从境界拓展中来:都山小学周围坦荡如砥,中有三山凸立,虽形小无奇,却自呈秀色,“名山小山,举目都山;先进后进,着意上进”,都山小学的竞秀文化创意自然高妙,由原先的篮球运动,拓展到学习生活,乃至更宽广的人生境界,让一所普通的学校格外大气。
  个性从整合脱俗中来:注重习惯培养,进行养成教育的学校可谓多矣,但杨巷小学却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秉承“鹅西书院”优良风尚的基础上确立了学校理念:习惯孕育优秀。把《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融合,使得看似寻常的做法更深厚、更丰盈、更高远。
  个性从智慧彰显中来:悠悠古桃溪,丰饶金张渚。桃溪实小,质朴灵动。溪水不矫饰、不深沉,朴素而清冽;无俗形、无定势,灵秀而活泼。以桃溪文化滋养人,化虚为实,形神皆备。这里,有桃花朵朵,有细水一泓,更有书香墨香弥漫。用心体悟,处处都透溢着育人的理趣,处处折射出智慧的光彩。
  个性从蹊径另辟中来:陶都小学的陶校长,钟情于陶文化建设,正如她所说:陶冶,追求的是入情入境,自觉自在,一切尽在无痕无牵中。另辟蹊径,陶都小学的“陶文化”建设分外亮丽,活力无限。
  本刊记者: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热题,也是一个难题。在推进过程中,你们遭遇到哪些困难、困惑,又是如何攻克和化解的?
  王敏辉:可以说,大家都能意识到必须以文化发展学校,但是如何以此切实实现人的发展,这是关键的问题,也是长期的过程。有些学校的文化可能还是“校长制造”,或贴标签,或摆架子。
  发挥学校文化的生产力、生长力,是我们努力求解的课题。攻坚克难,我们明确了近期的行动路径与步骤:第一年为学校文化建设年,第二年为学校文化发展年,第三年为学校文化提升年。
  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在传统的经典之中,博大精深,我们要用心汲取;传统的文化精神,最终要落实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中,我们要致力于行动。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出成效的,我们更要将古典心情与现代意识相融合,传承创新,稳步向前,文化贵在坚持中。
  身处21世纪,时代发展太过迅速,新鲜事物与新潮理念层出不穷。如何与潮流相激荡呼应,同时又不失自身的文化传统与底线,这是每一个有文化追求的学校和个人都面临的问题,需要一边深入学习文化,一边在实践中摸索探究。
  宜兴的学校文化建设有许多需要突破和提升的地方。我坚信,只要我们真心热爱教育,热爱文化,就能排除难点,化解难题,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坚实、更久远。
其他文献
【摘要】在呼吁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今天,识字教学仍然问题百出。为让学生认识到汉字不仅是一个由笔画构成的符号,更是建立在构字规律之上的有声音、有画面、有意义的立体画卷,从“汉字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三个维度论述识字教学的学科价值,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体味汉字的美丽神奇,从而启迪智慧,激发灵性,塑造精神。  【关键词】汉字;识字教学;形美;音美;意美  【中图分类号】G623.22
初见董劲是在全国课程整合大赛上,记得当时她执教的是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听课的人很多,连走廊都站满了。亲切的微笑,娓娓的叙说,激情满怀地站在孩子们追逐的目光中的她,那时给我的印象是大气。后来在苏州市研究型教师培训中再次相遇,她是“风雨同舟”小组的组长,每次的“头脑风暴”她都积极发言,直奔主题,率性爽直,那时给我的印象是智慧。在日后的交往中,我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一个痴情的语文人、热情的领头人和智
【摘要】带领学生走向美好是语文课程永恒的价值追求,它指向语文学科能力的发展:对汉字及母语的热爱,对生活整体性的领悟能力,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受力以及开掘语言文字资源的能力,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的学科价值。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母语的文化与精神,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学科能力及重要的价值观,设计有效的教与学的活动,提升教学的过程价值,如此方能落实自身的学科价值。当下的语文教学可沿此方向探寻改革
在写此文之前,我纠结一个问题:苏派名师或者苏派教育是否真的存在?“派”就是水流成“支”,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名师或教育以“苏派”为名,它应该是具有江苏特色并成为一个群体或流派。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开始翻阅国内的一些教育类刊物,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人民教育》“名师人生”栏目。从2003年开始,《人民教育》开设了一个栏目“名师人生”,专门介绍国内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优秀教师。经统计,从2003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说:“慢慢走,欣赏啊!”这句话原本是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道路上的标语,它是在提示游人景色无处不在,只是你要学会欣赏。把这句话链接到阅读教学中来,我们对待文本的解读,不也应该带着“慢慢走,欣赏啊”的心态吗?文本解读,就是应该以一种欣赏的姿态,在语言之途悠闲的散步,置身文本其间,徜徉文字之中,可以品味文本语言中的韵味情调,可以洞悉文本内在的思想经脉,可以开启一扇扇语言、思
太湖之滨,鱼米之乡。烟雨迷蒙的太湖之水,滋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无锡;物华天宝、鸾翔凤集,锡城的风雅韵味,也润泽了一所百年老校——無锡市花园实验小学。  花园实小系原清扬实验小学和拥有百年历史的无锡市花园弄小学合并而成,因缘际会、文化融合。作为乒乓球世界冠军蔡振华的母校,花园实小借着世界冠军的“东风”,秉承“以乒乓特色兴校,用振华精神育人”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乒乓文化”,并用“艺术”的手法,将之
【主持人语】  校长与教师  自从有了现代学校,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便是学校各种关系的基础。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关系决定了学校的品质和品位,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关系和办学质量。管理和被管理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对这一关系的方位界定、距离测定、角色厘定也是学校管理学研究的永恒命题。  鲁迅先生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冬天,一群刺猬为了取暖而挤在一起,挤紧了又互相刺着;松了,又
[教学片断]    课始,教师出示算式(65 45)×5,让学生口答运算顺序和结果,接着,教师告诉学生这道题还有第二种计算方法,请同学们猜一猜怎样计算。  生1:65 45×5  生2:65×5 45  生3:65×45 5  生4:(65 5)×45  师:这四种计算方法哪一个是正确的?这需要我们进行验证。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看它们分别得多少?  生:它们分别是290、370、2930、3150。
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关键在教师。我们提出“让学习真正发生”,但不能片面地解读成“课堂上完全不需要教师”。当今的课堂,仍然需要教师,需要教师的教!为了“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在课堂上应做一个“职业推手”,营造“真”学习的氛围,提供“真”学习的方法。  尊重学生的独特思考。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可复制的独特生命体。同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心得也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为教师,要认真倾听来自学生不同的思考,对学生个
前段时间,省、市教研室抛出了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讨论的一系列话题。笔者想就其中的两个话题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一是学生习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是什么?二是如何感受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越性?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过程中,笔者感觉到,直接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画示意图的策略,学生似乎很难理解,也感受不到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越性。笔者以为,要想让学生学会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关于面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