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字:闪联/3C协同标准
在3月21日闪联与CEPCA(国际消费电子电力线通信联盟)的战略合作仪式上,双方将在中国共建全球第一个电力线传输认证测试中心的消息却被“喧宾夺主”。原来,闪联标准工作组组长孙育宁公布了闪联国际标准化进程中重要的进展:上一周,闪联刚刚通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组织第二轮高票通过,迈出了向国际标准冲刺的重要一步。“这是否意味着闪联成为国际首个3C协同国际标准只剩下了时间问题?”,面对记者追问,孙育宁表示:“谨慎乐观”。
一步之遥的等待
ISO/IEC第一轮投票是在去年7月31日,当闪联以19∶1高票通过立项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整个IT业界都深受鼓舞。那么通过第二轮投票对闪联最终成为国际标准意味着什么?
据悉,从提报国际标准提案到最终成为国际标准,要经过新工作项目、委员会草案、最终委员会草案、国际标准草案,国际最终标准草案和国际标准6个阶段。闪联提交的草案作为国家标准已经获批为委员会草案,要真正成为国际标准,从流程上还有几个步骤要走。
但孙育宁却表示,实质上如果通过了最终委员会草案就意味着已经成为国际标准,随后的几个步骤只是流程,而不再需要投票表决。依照国际惯例,预计今年年底,闪联将会进入到ISO/IEC最终委员会草案投票程序。看来闪联距离国际标准仅仅一步之遥。
经过几轮投票,作为国家标准的闪联草案是否可能被修改呢?孙育宁告诉记者:“不排除修改的可能性。”据悉,闪联草案第一轮和第二轮投票过程中尚无修改,但是,由于国际标准涉及各国不同的使用环境,如何实施就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加以修改。闪联草案最早只考虑了韩国和日本环境,而没有考虑欧洲情况,未来在专家讨论中将根据各国环境补入新的内容。
没有竞争对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全球关于3C协同标准共有4个国家提案,分别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但只有闪联提交了国际标准草案,也就是说,闪联标准从第一轮投票开始就没有竞争对手,且国际上也尚无3C协同国际标准。如果年底当选,则意味着闪联成为首个3C协同国际标准,实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历史性的突破。
孙育宁将此归功于“我们两年前就开始准备了。”从2003年7月成立至今,闪联已拥有成员85家,新成员扩展到日本、韩国、美国和以色列的一些国际厂商,基本涵盖了学术机构、网络运营商、软件中间件、芯片、终端制造商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2005年底,闪联成立了标准企业实体公司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开始了推动和落实闪联标准产业化进程的工作,在2006年8月成为国家标准后,闪联随即正式开展标准的国际化工作。
加速产业化进程
如果今年年底闪联可以成为国际标准,按照WTO相关条款,缔约国应当率先采用国际标准,这将对闪联的产业化进程产生决定性影响。闪联副总孙楚辉告诉记者,闪联在产业化进程中将按照三步走策略:第一,电脑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第二,平板电视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第三,手机、MP4等为主的移动设备之间实现互联互通。
日前,闪联正频频与各类标准化组织展开合作,除了本次携手CEPCA联盟外,还分别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IPv6、WiMedia等联盟组织合作,共同推动闪联产业进程。
在3月21日闪联与CEPCA(国际消费电子电力线通信联盟)的战略合作仪式上,双方将在中国共建全球第一个电力线传输认证测试中心的消息却被“喧宾夺主”。原来,闪联标准工作组组长孙育宁公布了闪联国际标准化进程中重要的进展:上一周,闪联刚刚通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组织第二轮高票通过,迈出了向国际标准冲刺的重要一步。“这是否意味着闪联成为国际首个3C协同国际标准只剩下了时间问题?”,面对记者追问,孙育宁表示:“谨慎乐观”。
一步之遥的等待
ISO/IEC第一轮投票是在去年7月31日,当闪联以19∶1高票通过立项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整个IT业界都深受鼓舞。那么通过第二轮投票对闪联最终成为国际标准意味着什么?
据悉,从提报国际标准提案到最终成为国际标准,要经过新工作项目、委员会草案、最终委员会草案、国际标准草案,国际最终标准草案和国际标准6个阶段。闪联提交的草案作为国家标准已经获批为委员会草案,要真正成为国际标准,从流程上还有几个步骤要走。
但孙育宁却表示,实质上如果通过了最终委员会草案就意味着已经成为国际标准,随后的几个步骤只是流程,而不再需要投票表决。依照国际惯例,预计今年年底,闪联将会进入到ISO/IEC最终委员会草案投票程序。看来闪联距离国际标准仅仅一步之遥。
经过几轮投票,作为国家标准的闪联草案是否可能被修改呢?孙育宁告诉记者:“不排除修改的可能性。”据悉,闪联草案第一轮和第二轮投票过程中尚无修改,但是,由于国际标准涉及各国不同的使用环境,如何实施就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加以修改。闪联草案最早只考虑了韩国和日本环境,而没有考虑欧洲情况,未来在专家讨论中将根据各国环境补入新的内容。
没有竞争对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全球关于3C协同标准共有4个国家提案,分别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但只有闪联提交了国际标准草案,也就是说,闪联标准从第一轮投票开始就没有竞争对手,且国际上也尚无3C协同国际标准。如果年底当选,则意味着闪联成为首个3C协同国际标准,实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历史性的突破。
孙育宁将此归功于“我们两年前就开始准备了。”从2003年7月成立至今,闪联已拥有成员85家,新成员扩展到日本、韩国、美国和以色列的一些国际厂商,基本涵盖了学术机构、网络运营商、软件中间件、芯片、终端制造商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2005年底,闪联成立了标准企业实体公司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开始了推动和落实闪联标准产业化进程的工作,在2006年8月成为国家标准后,闪联随即正式开展标准的国际化工作。
加速产业化进程
如果今年年底闪联可以成为国际标准,按照WTO相关条款,缔约国应当率先采用国际标准,这将对闪联的产业化进程产生决定性影响。闪联副总孙楚辉告诉记者,闪联在产业化进程中将按照三步走策略:第一,电脑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第二,平板电视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第三,手机、MP4等为主的移动设备之间实现互联互通。
日前,闪联正频频与各类标准化组织展开合作,除了本次携手CEPCA联盟外,还分别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IPv6、WiMedia等联盟组织合作,共同推动闪联产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