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光通信专业建设的实践,着重从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室建设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光通信专业设置和建设以及市场人才需求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光通信 市场需求 专业建设 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68-02
为了培养企业和市场所需要的光通信工程技术性人才,在光通信专业建设时,既要融入先进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理念,也要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特色和专业水平,使该专业的建设除了具有先进的技术性以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特色性和示范性。同时,尤其要重视光通信专业建设与光通信行业市场的紧密结合,分析市场发展的态势,把握市场变化的脉搏,与时俱进地将光通信行业的市场人才需求融入到专业建设的每个环节上,这样才能使得在新形势下开设的光通信专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本文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室建设四个方面,进行光通信专业建设阐述。
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
专业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全局性的影响,而专业培养目标又是随着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而发展的。为此,第一,要进行充分地市场调研和行业追踪,从翔实的数据和资料中,分析提炼出市场岗位群、就业方向和企业所需人才应具有的核心能力;第二,建立主要由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及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家系统,通过对一手数据和材料的分析甄别,确定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第三,要建立同步响应、快速反应的培养过程不间断跟踪、培养目标随市场需求调整的工作机制。通过对企业和专业人才市场进行跟踪调查、对毕业生进行回访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变化和技术发展状况,作为专业培养目标调整的主要依据。[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在光通信专业的设置和建设中,广泛的调查、跟踪光通信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态势,采集了大量的来自市场、企业内部的人才需求信息,分析提炼出光通信行业的就业方向和人才分类:生产管理、安装调试、管理采购、工程施工和运营维护五类人才。同时,精炼浓缩出专业课程岗位群和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岗位群和核心能力如图1所示。
深入市场和企业内部,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效互动机制,在专业管理委员会的论证和指导下,确定具有实时动态调控机制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制定方案实施的计划和细则。在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检验目标和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以及可操作性,并做出动态调整。最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接受市场的检验,并通过毕业生反馈和对用人单位的回访,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对培养目标和方案的调整中去,从而最终形成“专家论证—目标确立—方案实施—教学执行—市场检验—信息反馈—专家论证”的一整套良性循环体系。
2 以企业工作过程为指导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了将从市场实际需求中加工提炼出来的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实现,就需要能与之配套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而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恰好是符合要求的选择。这种模式的建立思路如下图2所示。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以“工作任务”为指引,以“工作过程”为脉络,创建学习情境。在一个个学习情境中,去构建驱动项目,以驱动项目作为支撑,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提高。下面以深职院光通信专业的《光纤通信技术》课程为例,阐明这一教学模式。深职院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一个环状光纤网络的实际工程开局过程为课程教学过程的载体,归纳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任务:“组建一个光纤通信网络并进行管理和维护”。然后,将此任务分解成三个过程:(1)建立连通一个光纤环状网;(2)建网设备模块性能参数测试;(3)网络保护维护故障分析处理。再根据每个过程的能力培养要求,又分设对应的两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由若干个驱动项目的具体实施作为支撑。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完全按照实际工程的工作步骤和操作过程完成的,其设计思路如下图3所示。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模拟现实工作过程,完成工作任务,将工作过程中所需的岗位核心能力,通过学生们完成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驱动项目得到训练和培养。而企业的产品生产和工作规范完全是市场化行为,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这样,通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脉络来创建学习情境和设计驱动项目的教学过程,就直接实现了市场所需的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培养。
3 以“双师型”为特征的专业教学队伍的建设
为了始终围绕市场需求这个核心,深职院的师资队伍建设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即一方面让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接受企业的技术培养,紧跟市场技术的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也可依托校办企业、利用与企业联合办学、制定专业教师技能考核制度和采用“送、下、带、引”等方法,锻炼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方将企业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请到学校指导讲学,使他们成为学校的校外的兼职教师,从而使得教学和生产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 以接近真实工作现场为特色的实训平台的搭建
实训环境是专业实践教学目的实现的场所,实训设备的配置对能否完成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光通信专业的实训教学环节上,突出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环境,使得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运营设备同步这一特色。使学生感受真实的生产氛围,熟悉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并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职业岗位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完成由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转变。
以深职院光通信专业校内实训室配置和建设为例,其实训室包括:光传输实训室、光纤通信测量实训室、通信工程实训室和光纤亮点实验室。实训设备引进了在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和比重的华为、中兴和安捷伦等知名公司企业的光通信产品和设备。四个实训室总价值700多万人民币,占地面积近450平方米。集教学、培训和科研于一体,能满足多种层次的需求。不仅承担着日常教学实训任务,同时跟踪光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把握市场发展脉搏,与时俱进,引进行业标准和规范,使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同步化,创造近似于生产环境的实训环境,为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得以实现提供平台,让学生在校接受教育培训同时接受社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场培训,实现在校技能要求和就业需求无缝对接。
综上所述,尽管文中并没有对光通信专业的建设进行全面的论述,而只是就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但可以看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均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企业市场行为,对光通信专业建设在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实训环境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借助深职院在光通信专业建设方面的实践和经验,作了具体而有一定借鉴意义的讨论。
参考文献
[1] 周劲松.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内涵建设的着力点[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关键词:光通信 市场需求 专业建设 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68-02
为了培养企业和市场所需要的光通信工程技术性人才,在光通信专业建设时,既要融入先进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理念,也要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特色和专业水平,使该专业的建设除了具有先进的技术性以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特色性和示范性。同时,尤其要重视光通信专业建设与光通信行业市场的紧密结合,分析市场发展的态势,把握市场变化的脉搏,与时俱进地将光通信行业的市场人才需求融入到专业建设的每个环节上,这样才能使得在新形势下开设的光通信专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本文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室建设四个方面,进行光通信专业建设阐述。
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
专业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全局性的影响,而专业培养目标又是随着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而发展的。为此,第一,要进行充分地市场调研和行业追踪,从翔实的数据和资料中,分析提炼出市场岗位群、就业方向和企业所需人才应具有的核心能力;第二,建立主要由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及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家系统,通过对一手数据和材料的分析甄别,确定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第三,要建立同步响应、快速反应的培养过程不间断跟踪、培养目标随市场需求调整的工作机制。通过对企业和专业人才市场进行跟踪调查、对毕业生进行回访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变化和技术发展状况,作为专业培养目标调整的主要依据。[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在光通信专业的设置和建设中,广泛的调查、跟踪光通信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态势,采集了大量的来自市场、企业内部的人才需求信息,分析提炼出光通信行业的就业方向和人才分类:生产管理、安装调试、管理采购、工程施工和运营维护五类人才。同时,精炼浓缩出专业课程岗位群和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岗位群和核心能力如图1所示。
深入市场和企业内部,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效互动机制,在专业管理委员会的论证和指导下,确定具有实时动态调控机制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制定方案实施的计划和细则。在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检验目标和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以及可操作性,并做出动态调整。最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接受市场的检验,并通过毕业生反馈和对用人单位的回访,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对培养目标和方案的调整中去,从而最终形成“专家论证—目标确立—方案实施—教学执行—市场检验—信息反馈—专家论证”的一整套良性循环体系。
2 以企业工作过程为指导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了将从市场实际需求中加工提炼出来的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实现,就需要能与之配套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而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恰好是符合要求的选择。这种模式的建立思路如下图2所示。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以“工作任务”为指引,以“工作过程”为脉络,创建学习情境。在一个个学习情境中,去构建驱动项目,以驱动项目作为支撑,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提高。下面以深职院光通信专业的《光纤通信技术》课程为例,阐明这一教学模式。深职院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一个环状光纤网络的实际工程开局过程为课程教学过程的载体,归纳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任务:“组建一个光纤通信网络并进行管理和维护”。然后,将此任务分解成三个过程:(1)建立连通一个光纤环状网;(2)建网设备模块性能参数测试;(3)网络保护维护故障分析处理。再根据每个过程的能力培养要求,又分设对应的两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由若干个驱动项目的具体实施作为支撑。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完全按照实际工程的工作步骤和操作过程完成的,其设计思路如下图3所示。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模拟现实工作过程,完成工作任务,将工作过程中所需的岗位核心能力,通过学生们完成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驱动项目得到训练和培养。而企业的产品生产和工作规范完全是市场化行为,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这样,通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脉络来创建学习情境和设计驱动项目的教学过程,就直接实现了市场所需的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培养。
3 以“双师型”为特征的专业教学队伍的建设
为了始终围绕市场需求这个核心,深职院的师资队伍建设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即一方面让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接受企业的技术培养,紧跟市场技术的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也可依托校办企业、利用与企业联合办学、制定专业教师技能考核制度和采用“送、下、带、引”等方法,锻炼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方将企业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请到学校指导讲学,使他们成为学校的校外的兼职教师,从而使得教学和生产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 以接近真实工作现场为特色的实训平台的搭建
实训环境是专业实践教学目的实现的场所,实训设备的配置对能否完成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光通信专业的实训教学环节上,突出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环境,使得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运营设备同步这一特色。使学生感受真实的生产氛围,熟悉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并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职业岗位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完成由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转变。
以深职院光通信专业校内实训室配置和建设为例,其实训室包括:光传输实训室、光纤通信测量实训室、通信工程实训室和光纤亮点实验室。实训设备引进了在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和比重的华为、中兴和安捷伦等知名公司企业的光通信产品和设备。四个实训室总价值700多万人民币,占地面积近450平方米。集教学、培训和科研于一体,能满足多种层次的需求。不仅承担着日常教学实训任务,同时跟踪光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把握市场发展脉搏,与时俱进,引进行业标准和规范,使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同步化,创造近似于生产环境的实训环境,为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得以实现提供平台,让学生在校接受教育培训同时接受社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场培训,实现在校技能要求和就业需求无缝对接。
综上所述,尽管文中并没有对光通信专业的建设进行全面的论述,而只是就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但可以看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均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企业市场行为,对光通信专业建设在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实训环境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借助深职院在光通信专业建设方面的实践和经验,作了具体而有一定借鉴意义的讨论。
参考文献
[1] 周劲松.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内涵建设的着力点[J].职业教育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