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对肝癌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及栓塞术(TACE),在其手术前后科学有效地护理,有利于减少和预防并发症,使介入治疗达到最佳疗效。方法 对32例患者行Seldinger改良法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肝动脉栓塞。结果 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由于护理人员观察病情细致,护理得当,本组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导致治疗失败,治疗效果患者满意。结论 TACE治疗是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最有效方法之一,对手术患者行有效科学的全面护理非常重要,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降低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手术; 护理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对肝癌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及栓塞术(TACE),是目前被认为姑息性治疗肝癌最有效方法。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行TACE治疗,可使中晚期肝癌患者延长生命,也可使部分患者获得二期手术的机会,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效果可靠的优点[1]。患者在介入手术治疗前后会出现各种反应和并发症,因此,及时有效科学的护理显得特别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2010年9月~2011年4月共进行TACE 32例,其中经病理证实、影像学表现、GTT偏高提示肝脏有损伤的恶性肿瘤14例,原发性肝癌16例,转移性肝癌2例;年龄35~72岁。术前紧张恐惧、焦虑28例,术后出现胃肠道反应17例,发热23例,上腹疼痛10例,穿刺部位出血及局部血肿3例。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改良法行右股动脉穿刺术置入5FRH导管插入主动脉弓,成襻后拉至腹腔干“冒烟”,确认后在超滑导丝下将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行DSA造影,肝脏实质内可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遂行灌注化疗术,采用低压流控法行肿瘤血管栓塞术。拔出鞘级导管,穿刺处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
2 结果
本组32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部分出现了一般常见的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疼痛、肝功能损害等,除外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和科学有效的护理后均好转,达到预期的目的。
3 术前准备
3.1 术前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忧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对介入治疗手术缺乏了解,担心手术效果及预后等。做好患者手术前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步骤。护士术前应与患者沟通,对其各种反应表示理解,并用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此技术的操作方法、原理、疗效、优点,扼要介绍手术的过程、注意事项及介绍成功病例,态度和蔼、热情,取得患者及家属信赖,减轻其疑虑,使患者及家属以良好心态接受治疗,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2]。
3.2 患者准备 术前护理常规检查,记录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经B超、CT或MRI确诊为原发性或转移癌。更换干净的病员服,排空大小便,做碘过敏试验,术前备皮,清洗两侧腹股沟及会阴皮肤,触摸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情况,便于术中、术后对照。术前24 h进易消化的食物,术后6 h可进食少量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避免术中化疗引起呕吐或进食太少而引起低血糖[3]。术前1天训练在床上大小便,并向患者说明术后卧床的意义,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3.3 病室准备 患者在送入介入治疗室后,病房要及时清洁消毒,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流通,床单被褥给予更换,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4 术后观察和护理
4.1 术后一般护理 一般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绝对卧床休息24 h。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液。术后监测体温72 h,每4 h测量体温1次,以后根据病情测体温,心电监护24 h。术后4~6 h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4.2 胃肠道反应护理 常见胃肠道反应的症状为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发生率44.8%~83%。本组17例是因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栓塞剂反流进入胃和十二指肠的供血动脉等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所致。术后遵医嘱静脉注射盐酸昂丹思琼8 mg,2次/d。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引起窒息,同时观察呕吐物颜色、性质、量,有异味、出血等情况及时处理。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少油腻、高维生素的食物,多补充水分,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2]。做好口腔护理,2次/d。
4.3 发热护理 本组中23例发热,20例与超液化碘油栓塞肿瘤部位机化坏死及吸收有关,3例为继发感染,均在介入治疗术后1~2 d出现。体温在37.5 ℃~38.5 ℃之间,持续5~7 d,个别患者体温在38.5 ℃以上,持续9~14 d。向患者说明体温不高于38 ℃无其他不适的,不需要使用退热剂,嘱患者大量饮温开水,饮水量>3000 ml/d。同时注意观察发热患者有无虚脱,及时补充水分,保持皮肤清洁,衣服污染时及时更换。物理降温无效、体温在39 ℃以上或持续时间超过1周者,按医嘱给予退热药物及应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交叉感染[4]。
4.4 上腹疼痛护理 本组10例与碘油栓塞等造成组织缺血、坏死,肝脏体积增大牵拉包膜有关,发生率30%~100%,一般发生在术后24 h内,1周内疼痛消失。详细了解患者疼痛部位、性质,并注意与其他疼痛区分。轻者给予心理安慰,指导家属与患者多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在交流同时,可用手掌环形轻柔地按摩腹部,对缓解疼痛有帮助。对不能耐受者按医嘱给予止痛药,曲马多、强痛定肌内注射等对症处理,尽量不用度冷丁,以防掩盖病情,发生不良后果[5]。
4.5 穿刺部位损伤护理 主要表现为穿刺局部皮肤出血、血肿,动静脉痉挛,血栓形成或栓塞,发生率2%~13%。本组3例由反复插管拔管后对穿刺点压迫不当,术后穿刺侧肢体过早屈曲活动而引起。指导患者术后卧床休息24 h,穿刺侧肢体平伸,制动6~8 h,加压包扎,注意观察该侧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做好护理记录。若术侧肢体皮肤温度低于对侧,或肢体疼痛、苍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则提示动脉血管痉挛,报告医生的同时,应检查加压包扎是否过紧,调整压迫带。有渗血或血肿形成,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4.6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身体不适、疼痛和生活不能自理会增加新的焦虑和不安。针对患者不良心态,根据患者情况对每个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关爱,对患者痛苦和不适给予解决和安慰,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信心,顺利渡过术后恢复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TACE已成为临床治疗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但该技术在术后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责任心,做好患者术前准备,术后及时密切观察和科学有效护理,有利于减少和预防并发症,使介入治疗达到最佳疗效,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参 考 文 献
[1] 彭利,郝京生,唐瑞峰.肝癌[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3.
[2] 洪蕊,方玫,鲍仕风.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56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30.
[3] 毛燕君,许秀芳,杨继金.介入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24.
[4] 叶道丽.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2):3910-3912.
[5] 刘洪珍,齐少春,王桂珍,等.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异位栓塞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0):3666-3667.
(收稿日期:2011-10-31)
(本文编辑:王宇)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手术; 护理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对肝癌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及栓塞术(TACE),是目前被认为姑息性治疗肝癌最有效方法。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行TACE治疗,可使中晚期肝癌患者延长生命,也可使部分患者获得二期手术的机会,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效果可靠的优点[1]。患者在介入手术治疗前后会出现各种反应和并发症,因此,及时有效科学的护理显得特别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2010年9月~2011年4月共进行TACE 32例,其中经病理证实、影像学表现、GTT偏高提示肝脏有损伤的恶性肿瘤14例,原发性肝癌16例,转移性肝癌2例;年龄35~72岁。术前紧张恐惧、焦虑28例,术后出现胃肠道反应17例,发热23例,上腹疼痛10例,穿刺部位出血及局部血肿3例。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改良法行右股动脉穿刺术置入5FRH导管插入主动脉弓,成襻后拉至腹腔干“冒烟”,确认后在超滑导丝下将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行DSA造影,肝脏实质内可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遂行灌注化疗术,采用低压流控法行肿瘤血管栓塞术。拔出鞘级导管,穿刺处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
2 结果
本组32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部分出现了一般常见的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疼痛、肝功能损害等,除外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和科学有效的护理后均好转,达到预期的目的。
3 术前准备
3.1 术前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忧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对介入治疗手术缺乏了解,担心手术效果及预后等。做好患者手术前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步骤。护士术前应与患者沟通,对其各种反应表示理解,并用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此技术的操作方法、原理、疗效、优点,扼要介绍手术的过程、注意事项及介绍成功病例,态度和蔼、热情,取得患者及家属信赖,减轻其疑虑,使患者及家属以良好心态接受治疗,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2]。
3.2 患者准备 术前护理常规检查,记录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经B超、CT或MRI确诊为原发性或转移癌。更换干净的病员服,排空大小便,做碘过敏试验,术前备皮,清洗两侧腹股沟及会阴皮肤,触摸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情况,便于术中、术后对照。术前24 h进易消化的食物,术后6 h可进食少量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避免术中化疗引起呕吐或进食太少而引起低血糖[3]。术前1天训练在床上大小便,并向患者说明术后卧床的意义,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3.3 病室准备 患者在送入介入治疗室后,病房要及时清洁消毒,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流通,床单被褥给予更换,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4 术后观察和护理
4.1 术后一般护理 一般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绝对卧床休息24 h。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液。术后监测体温72 h,每4 h测量体温1次,以后根据病情测体温,心电监护24 h。术后4~6 h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4.2 胃肠道反应护理 常见胃肠道反应的症状为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发生率44.8%~83%。本组17例是因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栓塞剂反流进入胃和十二指肠的供血动脉等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所致。术后遵医嘱静脉注射盐酸昂丹思琼8 mg,2次/d。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引起窒息,同时观察呕吐物颜色、性质、量,有异味、出血等情况及时处理。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少油腻、高维生素的食物,多补充水分,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2]。做好口腔护理,2次/d。
4.3 发热护理 本组中23例发热,20例与超液化碘油栓塞肿瘤部位机化坏死及吸收有关,3例为继发感染,均在介入治疗术后1~2 d出现。体温在37.5 ℃~38.5 ℃之间,持续5~7 d,个别患者体温在38.5 ℃以上,持续9~14 d。向患者说明体温不高于38 ℃无其他不适的,不需要使用退热剂,嘱患者大量饮温开水,饮水量>3000 ml/d。同时注意观察发热患者有无虚脱,及时补充水分,保持皮肤清洁,衣服污染时及时更换。物理降温无效、体温在39 ℃以上或持续时间超过1周者,按医嘱给予退热药物及应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交叉感染[4]。
4.4 上腹疼痛护理 本组10例与碘油栓塞等造成组织缺血、坏死,肝脏体积增大牵拉包膜有关,发生率30%~100%,一般发生在术后24 h内,1周内疼痛消失。详细了解患者疼痛部位、性质,并注意与其他疼痛区分。轻者给予心理安慰,指导家属与患者多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在交流同时,可用手掌环形轻柔地按摩腹部,对缓解疼痛有帮助。对不能耐受者按医嘱给予止痛药,曲马多、强痛定肌内注射等对症处理,尽量不用度冷丁,以防掩盖病情,发生不良后果[5]。
4.5 穿刺部位损伤护理 主要表现为穿刺局部皮肤出血、血肿,动静脉痉挛,血栓形成或栓塞,发生率2%~13%。本组3例由反复插管拔管后对穿刺点压迫不当,术后穿刺侧肢体过早屈曲活动而引起。指导患者术后卧床休息24 h,穿刺侧肢体平伸,制动6~8 h,加压包扎,注意观察该侧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做好护理记录。若术侧肢体皮肤温度低于对侧,或肢体疼痛、苍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则提示动脉血管痉挛,报告医生的同时,应检查加压包扎是否过紧,调整压迫带。有渗血或血肿形成,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4.6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身体不适、疼痛和生活不能自理会增加新的焦虑和不安。针对患者不良心态,根据患者情况对每个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关爱,对患者痛苦和不适给予解决和安慰,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信心,顺利渡过术后恢复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TACE已成为临床治疗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但该技术在术后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责任心,做好患者术前准备,术后及时密切观察和科学有效护理,有利于减少和预防并发症,使介入治疗达到最佳疗效,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参 考 文 献
[1] 彭利,郝京生,唐瑞峰.肝癌[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3.
[2] 洪蕊,方玫,鲍仕风.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56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30.
[3] 毛燕君,许秀芳,杨继金.介入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24.
[4] 叶道丽.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2):3910-3912.
[5] 刘洪珍,齐少春,王桂珍,等.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异位栓塞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0):3666-3667.
(收稿日期:2011-10-31)
(本文编辑:王宇)